划艇
运动项目
划艇(Rowing),是起源于加拿大,有单人、双人、障碍回转项目。
项目起源
划艇
阿拉斯加以渔猎为生的印第安人将树干掏空,坐在里面用木棍划行,故又称独木舟。划艇两头尖,艇身短,无桨架,无舵。划桨时前腿成弓步立,后腿半跪,手持一头带有铲状桨叶的桨在固定的舷侧划水,并控制方向。有单人、双人、障碍回转项目。
皮划艇
起源于北美洲格陵兰岛爱斯基摩人用动物皮包在木架子上制作的兽皮船。1865年苏格兰的麦克格雷戈(John MacGregor)仿兽皮船制作了1条长4米、宽75厘米、重30公斤的“诺布·诺依”号皮艇,驾艇穿越了瑞典、芬兰、德国、英国。19世纪90年代在欧洲得到广泛开展。皮艇有舵,比赛时,运动员坐在艇内,面向前方,手持两头带桨叶的桨在艇的两侧轮流划动,依靠脚操纵舵控制航向。有单人艇、双人艇、四人艇和障碍回转项目。
比赛器材
静水比赛项目
划艇:由一名或多名桨手划动的轻而窄的敞舱船,桨手前腿成弓步,后腿跪着,两手握一支单面桨,在艇的一侧划水。
桨叶:桨的较宽部分。
座舱:皮艇或回旋划艇内一名或多名桨手所坐的地方。
舱面:皮艇或划艇艇首、艇尾上方的封闭部分,用以排水及巩固舷边。
双叶桨:每端各有一片桨叶的桨,用于在皮艇的每侧划水。
握手:桨的组成部分,位于桨叶上方。
船体
皮艇:类似爱斯基摩捕捞小船。
单叶桨:一端只有一片桨叶的桨。
桨:划艇桨手用桨,桨轴每端有一片平叶片,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以固定在艇上。
防水围裙:桨手所穿,系于座舱周围,将桨手封于艇内,防止水进入。
激流回旋项目
弯柄桨:用以增加力量,但会影响控制。
划艇:由一名或多名桨手划动的轻而窄的敞舱船,桨手前腿成弓步,后腿跪着,两手握一支单面桨,在艇的一侧划水。
桨叶:桨的较宽部分。
座舱:皮艇或回旋划艇内一名或多名桨手所坐的地方。
舱面:皮艇或划艇艇首、艇尾上方的封闭部分,用以排水及巩固舷边舱面:皮艇或划艇艇首、艇尾上方的封闭部分,用以排水及巩固舷边。
水门:由两根悬于水面上方的有斑纹的竿组成,两竿由一条横穿水道的金属线相连。
握手:桨的组成部分,位于桨叶上方
双叶桨:每端各有一片桨叶的桨,用于在皮艇的每侧划水
船体
皮艇:类似爱斯基摩捕捞小船。
单叶桨:一端只有一片桨叶的桨。
桨:划艇桨手用桨,桨轴每端有一片平叶片,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以固定在艇上。
防水围裙:桨手所穿,系于座舱周围,将桨手封于艇内,防止水进入。
头盔
救生衣
比赛项目
单人划艇
艇长520厘米,宽75厘米,重16公斤。奥运会仅列男子比赛项目,现有500米(1976年列入)、1000米(1936年列入)。
双人划艇
艇长650厘米,宽75厘米,重20公斤。奥运会仅列男子比赛项目,现有500米(1976年列入)、1000米(1936年列入)。
障碍回转
运动员必须在规定的航道内穿越或绕过规定的障碍到达终点,以扣分少者为胜。航道长800米,有人工障碍和天然障碍。人工障碍是宽为90—120厘米的门框,一般设25—30个,比赛时必须穿越每个门框,碰撞或漏穿均要扣分。男、女单人和双人障碍回转均于1992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从战术上讲,在马拉松比赛前5公里的赛程中全速冲刺是荒唐的,但是要赢得2000米赛艇比赛的胜利,队员们就必须在前500米全速冲刺。这是本世纪最佳运动员所从事的运动,也是无敌4人组所从事的运动。
划艇
赛艇是一项考验耐力与持久力的比赛,终点冲刺的速度通常都超过每秒10米。在赛程中段的1000米,队员们每分钟要划桨40下,而在前段和后段的两个500米中,划桨的频率要加快到每分钟47下。
当代赛艇明星是英国的史蒂夫·雷德格雷夫,他被誉为历史上最好的选手。他曾6次获得世界冠军,连续5次夺得奥运会金牌,被称为本世纪最佳运动员。
比赛规则
赛艇
赛艇类似织布梭子,两头尖而窄长。艇、桨、桨架的制作材料、形状、大小,原则上没有限制,通常用铝合金或玻璃钢等材料制成。艇内装有带滑轮的座板,可在两条轨道上滑动。划动时,运动员两腿蹬两臂拉。
项目划分
赛艇按乘坐人数、体重,有无舵手,以及使用单桨还是双桨划分项目。舵手的最轻重量男子50公斤,女子45公斤,当体重不足时,应增加相应的加重物,放在离舵手最近的地方。
男子有单人双桨、双人双桨、轻量级双人双桨、双人单桨无舵手、双人单桨有舵手、四人双桨、四人单桨无舵手、轻量级四人单桨无舵手、四人单桨有舵手、八人单桨有舵手10个项目,女子有单人双桨、双人双桨、轻量级双人双桨、双人单桨无舵手、四人双桨有舵手、四人单桨有舵手、八人单桨有舵手7个项目。
赛程
比赛距离男子2000米,女子为1000米。每条航道长2200米,宽12.5-15.0米,一般6条航道,最多为8条航道。运动员必须在自己的航道内完成赛程。以艇首到达终点的先后顺序判定名次。男子赛艇于1896年被列为首届奥运会比赛项目,因浪大未举行,1900年再度列入。女子赛艇于1976年被列入奥运会。
主要区别
在综合性运动会上一般都设“赛艇”和“皮划艇”两大比赛项目。虽然从定义上讲,这两大运动都是“在比赛航道内用人力划桨使赛艇前进的运动”,但是在运动员坐艇和用桨方面有着很大的区别。具体体现在:“赛艇”是运动员坐在“装有4个轮子的座位”上,“背朝前进方向,用单桨或双桨前后移动划水来推动船体前进”;而“皮划艇”则都是运动员坐在艇内,“面朝前进方向,用一支桨划水来推动船体前进”。
“皮划艇”是一个项目的总称,实际上“皮艇”和“划艇”还有不同之处:“皮艇”为运动员“坐在艇内,用一支两端都有桨叶的桨左右交替划水”;而“划艇”则是运动员“单膝跪在艇内,用单叶桨在艇手一侧划水”。 国际皮艇比赛设有单人、双人和四人皮艇3个小项,取“皮艇”之爱斯基摩语“KAYAKS”首字母加艇上人数的阿拉伯数字为代号,分别以“K1”、“K2”和“K4”来表示。而奥运会划艇比赛项目有单人和双人两种,取“划艇”之英文名称“CANOES”首字母加艇上人数的阿拉伯数字为代号,分别以“C1”和“C2”来表示。
赛艇起源于18世纪初叶,1715年在英国泰晤士河上就有了赛艇比赛;19世纪20年代末期开始逐渐在欧洲普及起来,并传向美洲、大洋洲和亚洲。中国于1913年在上海建立了“划船总会”。1900年赛艇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1982年被列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皮划艇运动起源也较早,1715年英国首次举行皮划艇比赛,19世纪在欧美许多国家普遍开展,到1936年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20世纪30年代皮划艇运动才传入中国。
具体项目
男子
静水项目:500米单人划艇、500米双人划艇、1000米单人划艇和1000米双人划艇急流回转项目:单人划艇、双人划艇
女子
女子划艇项目没有设入奥运会
肥仔艇
项目优势
肥仔艇是一种户外运动,与大自然有密切的接触,不仅如此,皮划艇还是赏心
肥仔艇比赛悦目的体育健身运动,因为其开展的位置一般在海洋、湖泊、河流、水库等地,这些地域多风景优美,或绿树成荫,或海阔天蓝,置身其中,身心放松,在锻炼的同时达到怡神醒脑的目的。肥仔艇是一项速度耐力型运动,经常参加可以增强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此外由于是水上运动,水面上的负离子含量是室内运动中的2至3倍,对呼吸系统益处较大。
肥仔艇可以有效锻炼全身肌肉,特别是对肩部、腰部、臂部的肌肉塑型效果好,协调性可以得到发展,同时,与陆上运动相比,皮划艇不易造成肌肉硬伤。划行速度快,既可体验漂浮的轻盈,也可体验速度的冲击力。
关键的一点是,肥仔艇的运动量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行掌握。
运动准备
肥仔艇虽然对参与者的年龄没有特别的要求,而且与皮划艇相比,容易操纵,不易翻船,但是,为了以防万一,参与者必须具备游泳技能。 带上备换衣物,即使不翻船落水,桨击水面也容易溅湿衣服。肥仔艇是户外运动,在夏天阳光强烈的日子里,水面的反光强烈,对皮肤有一定伤害,最好事先涂上防晒霜,准备好防晒物品。
安全第一
虽然肥仔艇的安全系数比较大,但是也尽量避免做危险动作,例如站立和打闹,以避免翻船。风力三四级的时候,一般不会发生翻船,不会影响划行,但是需要更大的力量。划行过程中如遇雷雨,尽快划到岸边,避免自己成为水面上最高的一点,以免遭雷击。
比赛方法
皮划艇激流回旋(CANOE SLALOM)在比赛中,运动员力争按照正确的顺序和方向、用最短的时间准确地通过设在一段湍急河道中的至少18个悬垂门,最多25个门。其中赛道至少6个逆水门,整个赛道长度介于250m至400m之间。
中国划艇冠军
2004年8月28日,雅典奥运会男子双人500米划艇决赛,孟关良/杨文军在比赛中一直紧
中国首枚划艇冠军
紧咬住前边领先的古巴和俄罗斯选手,500米过后,孟关良/杨文军排在第3位。最后的冲刺,孟关良/杨文军以1分40秒278率先撞线,为中国队获得了一块金牌。孟关良 /杨文军勇夺冠军,这样孟关良/杨文军为中国代表团夺得了本届奥运会的第28块金牌,这也是中国队在皮划艇这个项目上的第一块金牌!银牌和铜牌分别被古巴选手和俄罗斯选手获得。
2020年东京奥运会,皮划艇静水女子双人划艇500米比赛中,中国组合徐诗晓/孙梦雅摘得金牌,这也是中国皮划艇女队历史上首枚奥运金牌。
2024年巴黎奥运会刘浩/季博文夺得男子双人划艇500米金牌。徐诗晓/孙梦雅卫冕女子双人划艇500米金牌。
规格修改
皮划艇激流回旋竞赛修改船艇规格
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局竞赛处,总参军训部;
近期国际皮划艇联合会通知各国皮划艇协会,国际划联对竞赛规则中第七条船艇规格进行了修改。新规则规定船艇长度规格为:皮艇长度最小350厘米、宽最小60厘米,单人划艇长度最小350厘米、宽最小65厘米,双人划艇长度最小410厘米、宽最小75厘米,此规定将于2005年1月1日起执行。
为备战2008年奥运会,尽快缩短我国运动员与国外运动员的竞技水平,经研究决定于2005年1月1日起执行最新国际皮划艇联合会激流回旋规则。
二OO四年九月二日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2 17:26
目录
概述
项目起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