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维托夫
前苏联心理学家
列维托夫(Николай Дмитриевич Левитов,1890~1972年),亦称(苏)尼·德·列维托夫(Н.Д.列维托夫),前苏联心理学家(1890-1972)。一生从事青少年教育心理学,性格心理学基础心理学的研究。曾著有《性格心理学问题》、《青年初期学生心理学》等著作。
列维托夫(Николай Дмитриевич Левитов,1890~1972年),亦称(苏)尼·德·列维托夫(Н.Д.列维托夫),前苏联心理学家(1890-1972)。1914年起任教于梁赞城中学和教师进修学校。1918年起在莫斯科高等学校和研究机关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1959年起任莫斯科克鲁普斯卡娅师范学院心理学教研室主任。研究个性心理学和心理状态方面的问题,以及劳动心理学和年龄教育心理学。在所著的《性格心理学》(1969年)中,从广义和狭义上界定性格。认为性格从广义上是个体的人鲜明表现的、具有特质的、影响其行为举止的心理特点,在狭义上则是指人表现在个性倾向性和意志上的个性心理习性。还认为个性倾向性和意志的内容,以及性格的一般结构,即整体性和分散性、统一性和矛盾性、相对稳定性和易变性等均有重要意义。他作出的最伟大的成就是于1964年,也就是在他高达72岁高龄时发表了他的学术专著《论人的心理状态》,专门介绍其理论与实验研究的结果。在心理学界第一次将心理现象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并由此首创了心理状态的词语。列维托夫把人的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这三个既相区别又相统一的的方面。他认为心理过程是暂时的,个性心理是比较稳定的,而心理状态则是处于二者之间的表现形式,既有暂时性,又有稳定性,是心理过程和个性统一的表现形式。
列维托夫认为: 任何一种心理状态都是一些特征的结合体, 即心理过程的某种特有的统一体。离开心理过程就没有, 也不可能有任何心理状态。另一方面, 个性心理是从心理状态转换而来。由于某种心理状态经常出现, 持续时间愈来愈长, 逐渐形成相应的个性心理特征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2-05 00:13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