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买利
中国科学院院士、分析化学家
刘买利,1958年12月出生于陕西蓝田,分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医学磁共振与分子影像技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人物经历
1958年12月,刘买利出生于陕西蓝田。
198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化学系。
1982年—1990年,任西北大学分析测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1990年—1991年,任英国Wellcom Rsearch Laboratory访问学者。
1991年—1993年,任西北大学分析测试研究中心副教授。
1993年—1996年,毕业于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Birkbeck)化学系,获得博士学位。
1996年—1998年,在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8年起,任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99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0年,任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2003年,任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0月,任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副所长。
2007年—2018年,任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所长。
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3年12月,当选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第九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2024年11月30日,受聘为华东师范大学医学磁共振与分子影像技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刘买利带领团队围绕生物核磁共振分析的基础性问题,建立了以W5命名的水/溶剂峰抑制方法,被主要厂商作为内置标准方法提供用户;依据“分离谱峰,不分离样品”的策略,建立了扩散—弛豫加权法,赋予核磁共振分离功能。
刘买利建立了较系统的生物NMR分析方法,丰富了生物NMR研究手段。所发展的NMR方法具体包括高效快速的水峰抑制方法(W5),简化复杂NMR谱图的谱编辑方法(扩散-弛豫加权谱),NMR灵敏度增强方法(Q-DEPT+、Q-POMMIE),快速多维NMR方法以及噪声抑制方法(GFFT,NASR)等,为解决复杂生物样品NMR谱峰重叠、分子相互作用和动态过程研究困难等关键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
据2022年10月中国化学会官网显示,刘买利已发表SCI论文200余篇,被SCI他引2432余次。
据2022年10月中国化学会官网显示,刘买利已主持国家“973计划”项目、基金委重点项目、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中国科学院重要方向项目等10余项。
据2022年10月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官网显示,刘买利已获得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各1次,2003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次,2006年获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次等奖项。
人才培养
2011年9月,刘买利在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1级开学典礼上寄语新生:“顺利完成角色转变,培养科学兴趣,享受科学研究过程;学会独立思考,树立超越意识,提出创新思想,做出原创性成果。希望同学们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注重交流、共同提高,更要虚心做人、认真做事,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遵纪、守法、贡献社会,成为科学的希望和未来。”
刘买利培养的学生有华东师范大学副研究员魏达秀,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周欣,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张许等。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刘买利的研究工作在波谱学界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并为推进中国生物NMR的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中国化学会评)
“刘买利是中国生物波谱分析化学领域的著名学者,为中国波谱分析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长江日报》评)
参考资料
刘买利.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刘买利.中国科学院学部.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2 08:40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