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民
原安阳县北郭乡党委副书记
刘亚民(1957~2001年),河南安阳辛村乡西南庄村人,师范毕业,1980年12月分配到北郭乡一中任教,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起先后任校长、乡教育办公室主任、乡党委副书记。安阳县第九至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因积劳成疾,不幸于2001年6月病逝在工作岗位上,年仅44岁。
人物经历
刘亚民的父母都在新乡工作,父亲是铁路系统的工程师,为让亚民到自己身边,千方百计为他联系好工作单位,并准备了住房,三番五次催他到新乡去。但由于他钟爱自己的事业,硬是婉言说服了父母,继续留在北郭乡。他虽身兼三职,却始终没有离开讲台,一直坚持任2个毕业班的数学课。在他病逝的前两年,就感到身体不适,但由于工作繁忙,他一直默默地坚持着。2001年5月31日被诊断为肝硬化、肝腹水后,他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不仅没有停止过一天工作,而且比以前更加努力,更加勤奋,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工作成就
刘亚民为人师表,严以律己,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他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潜心钻研业务,对工作精益求精。在他的带领下,乡一中教学成绩连续17年在全县名列前茅。1993~2000年,北郭乡教办室先后荣获县级以上奖励68项。1994年以来,连续7年获县教育局目标考核一等奖。为改善全乡办学条件,他走村串户,带头捐款。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全乡先后筹集资金300多万元,新建初中2所,7个村兴建了教学楼,13所学校进行了扩建改建。1996年,北郭乡成人教育工作通过省政府验收,1997年全乡通过省政府“普九”验收。
刘亚民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成绩面前,他总是谦虚谨慎;在荣誉面前,他总是先想到别人。1989年,上级主管部门鉴于北郭乡一中教学成绩突出,分配给该校1个国家级优秀教师推荐指标,教职工一致推荐他,可他却以同志们更辛苦,毅然提名推荐优秀教师孙青海。1991年分配给该校1个中教一级指标,符合条件的教师中他的条件最优,可他耐心说服多数,把指标给了教学成绩突出的刘俊德。他经常深入基层,但从没有吃过基层学校一顿饭,没有让基层学校报销过一张条子。
人物事迹
刘亚民急别人所急,想别人所想。每当教师有了困难,他都亲自前往,尽力帮助。教师李修德身患绝症,因经济困难停止了治疗。他得知后,慷慨拿出积攒的1500元钱,并亲自安排车把他送到医院。老教师李鸿运和母亲先后患病,女儿上学又要交学费,还有上万元外债,他听说后凑出500元钱送到李家。他对自己和家庭的困难却总是放在脑后。家里房子狭小、破旧,需要修建,他竟推迟了12年。父亲患病住院,他顾不上床前尽孝;妻子患脑萎缩、椎间盘突出,他舍不得离开工作岗位到医院陪住;他自己长期患病,总是忍着病痛在课余时间不声不响地一个人去诊治,从不对外声张。教师和同事们都感慨地说:“他心里装的都是工作,都是别人,惟独没有自己和家人。”
6月11日遗体火化那天凌晨,全乡几千名师生和干部群众,早早等候在街道两旁为他送行。在南郭村千米长的大街上,行驶的灵车被悲痛的群众拦截了13次。一位年近七旬的老汉,流着眼泪从人群中挤到灵车前给他磕头。灵车行至乡一中门口,师生们望着他的遗像,泣不成声,有的学生扑到车前,不让灵车前行。
刘亚民的先进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他去世后,县委为他举行了隆重的遗体告别仪式。县委、市教委、省教育厅、市委先后做出关于开展向刘亚民学习的决定。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河南电视台、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安阳日报》等新闻媒体纷纷对他的感人事迹进行采访报道。为弘扬刘亚民精神,市教委、县委组织报告团,在市区、林州、汤阴、滑县、内黄、安阳县直机关及乡镇巡回报告。县委宣传部、教体局将有关刘亚民的宣传报道及资料汇集成《生命之光》一书。
参考资料
刘亚民.安阳县情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21 14:45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工作成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