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刘公岛风景区(Liugongdao Fengjingqu),位于山东半岛东端
威海湾内,距威海市区2.1海里,东西长4.08千米,南北最宽处1.5千米,面积3.15平方千米。
历史沿革
历史渊源
据记载,在战国时,刘公岛上就有人居住。旧传此岛为“海上刘氏别业”,故称刘岛或刘家岛、刘公岛。《元史》称刘家岛,《
登州府志》《
文登县志》《
崇明县志》或称刘岛,或称刘家岛。一说刘公岛又名龙宫岛,因岛上原有龙宫庙。
据史书记载,清光绪年间,清政府创办北洋海军。从清光绪七年(1881年)至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在刘公岛先后设立了工程局、机器厂、屯煤所,兴建北洋海军提督署、威海海军学校,海陆军官邸、营房、铁码头、炮台等。港内舰船近50艘,陆军4个营。
中日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刘公岛遂被日军侵占。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刘公岛被英国强迫租借,期间,岛上修建了饭店、酒吧、俱乐部、球场等。
民国十九年(1930年),被国民政府收回。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2月,刘公岛获得解放。
近现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刘公岛一直是军事禁区。
1985年4月,刘公岛正式对外开放。
1993年,刘公岛旅游码头于投入使用。
1988年,刘公岛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1999年,刘公岛开发建设领导小组成立,印发《 威海市加快威海市刘公岛风景区开发建设的若干规定》,对景区内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市政公益设施管理,土地出让,企业税收等做出详细规定。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威海市刘公岛风景区位于位于山东半岛东端
威海湾内,位于北纬37°30′19.79″,东经122°11′16.81″。距威海市区旅游码头2.1海里,东西长4.08千米,南北最宽处1.5千米,最高点海拔153.5米,面积3.1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威海市刘公岛风景区地势北高南低,北坡如刀砍斧凿,海蚀崖直立陡峭;南坡平缓延绵,景色幽美,避风朝阳,适宜居住。岛周围有小岛拱卫。东北面有黑鱼屿;西面有黄岛,与刘公岛相联; 东面有小泓岛、大泓岛,合称“东泓”。岛四周明礁暗石。
气候特点
威海市刘公岛风景区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明显,由于濒临黄海,受海洋的调节作用,春冷、夏凉、秋暖、冬温、昼夜温差小,无霜期长、风多、湿度大等海洋性气候特点。岛上气候温和,全年平均温度在12摄氏度左右。
主要景点
威海市刘公岛风景区自然景包括旗顶山、东泓、荷花湾、刘公泉、五花石、板礓石、听涛崖等;人文景观以北洋水师提督署、丁汝昌寓所、铁码头、水师学堂、石码头、炮台等文物为主。
国家一级博物馆,由由北洋海军提督署、龙王庙、丁汝昌纪念馆、威海水师学堂等组成。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的专门管理保护机构,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陈列馆是全面展示中日甲午战争历史的综合性展馆。通过珍贵历史图片、场景还原、3D影视、声光电与多媒体复合等多种手段,生动展示了黄海大战、威海卫保卫战等战争场面。
又称水师衙门,建成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位于刘公岛西部南坡傍海高地,坐北朝南,背山面海,占地面积17000平方米,是中国近代第一支正规化海军的指挥机构。作为“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的代表性文物遗址,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军事衙门之一。因是海军提督丁汝昌的驻节之地,故民间又称此为“丁公府”。陈列仿制古典家具300件、历史塑像18尊、各类文物200余件,以及瓷器、字画、楹联、枪械等辅助展品1500余件,再现了北洋海军鼎盛时期的历史风貌,成为全国独一无二的甲午历史标本。
这里是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的核心部分,该馆共分民族救亡道路的艰难探索 、历史在国共两党身上聚焦、历尽苦难的中国共产党、万众归心迈向新中国和书写辉煌的历史答卷等五大部分。
龙王庙位于北洋海军提督署西100米处,始建于明朝末年,清末筹建海防,刘公岛成为北洋海军基地,驻岛北洋海军和北洋护军筹资重修。为砖木举架结构,四合院布局,由山门(倒厅)、东西厢房和正殿组成,前后两院,共计房屋14间,连同庙前戏楼占地1700平方米,属道教庙观。正殿内正中供奉东海龙王塑像,夜叉、龟相侍立两侧,东西两侧内山墙上分别绘有《三国演义》和《封神演义》故事壁画。
此处始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位于刘公岛西端,东距北洋海军提督署约200米,坐北朝南,属砖木举架结构。寓所占地7000平方米,布局与安徽巢县汪郎中村丁汝昌故居相似,分三组,左、中、右三跨院落,西院为内寓,东院为侍从住房,中院为丁汝昌办公、住宿和会客的场所,大门两侧为门房和书房。院内有一株百年紫藤,系丁汝昌栽植,每年5月花团锦簇,清香四溢。北洋海军成军后,丁汝昌携眷在此居住6年多,又称“小丁公府”。
威海水师学堂位于丁汝昌寓所西150米处。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奉北洋大臣
李鸿章之命,在刘公岛西端择购民地,兴建水师学堂,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开工,次年建成,建筑房屋63间,占地18000平方米,当年即招收36名驾驶学生授课。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时,学堂第一届学生毕业,派登各舰参战。次年2月刘公岛失陷,学堂许多建筑毁于战火,学堂停办。该学堂是清末继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广东水陆师学堂之后的第4所海军学堂,因校址在刘公岛上,故又称“刘公岛水师学堂”,是我国目前唯一一处有迹可寻的近代水师学堂。
刘公岛博览园占地面积50000平方米,分为六大展区、十九个展厅,采用高新科技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的展示手法,全方位、立体化地讲述了刘公岛的三大主题文化:刘公文化、甲午战争和英租历史,被称为解读刘公岛的百科全书。
刘公岛鲸馆是一处以实体标本展示为主的海洋科普展馆。馆内存放着世界上岸最大抹香鲸(长约19.6米,重50.1吨)的表皮、骨骼以及重要器官的标本。
钓鱼岛主权馆是由国家海洋局和刘公岛管委会联合主办的,是全国第一个系统展示钓鱼岛历史与主权的专业场馆。馆内通过真实的历史图片、珍贵的历史资料和详实的文字,从享有主权、宣示主权、捍卫主权三个角度深入阐述了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的沧桑命运。
刘公岛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林业部命名的全国第一个海上森林公园。树种共约19个科目,80多种,野生花草50多种,鸟类50多种。
旗顶山是刘公岛最高峰,海拔153.5米。旗顶山炮台是驻岛清军6座炮台中规模较大的一座,炮台造型巧妙,坚固实用,由时任北洋海军军事总教习的德国人
汉纳根负责设计。炮台分地下掩体和地上炮位两部分,上设德国克虏伯兵工厂制造的240毫米口径平射炮4门,这种炮口径大,杀伤力强,其与南北两海岸炮台配合,火力足以封锁威海湾南北海口。兵舍、掩体及弹药库位于炮台南侧底部,依崖而建,十分隐蔽。周边绿树环绕,风光优美,桑树、槐树、山杏、竹子等树木,郁郁葱葱。
东村现为岛上唯一村落,这里的环境十分静谧,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里的建筑风格具有英伦风情和胶东民居特色,鸟叫蝉鸣,炊烟袅袅,悠然自得的农村生活画卷也在这里慢慢展开。
刘公泉相传当年刘公在此掘泉汲水,因此得名,泉水质柔滑,昧甘淳美。
威海市刘公岛风景区环山路紧靠悬崖,崖下有数条彩色的石线直抵海底,经水浸浪溅,便显出红、黄、蓝、白等色彩,此处被称为“五花石”。
听涛崖位于的威海市刘公岛风景区北坡,山上苍松翠柏,山下悬崖绝壁,海风吹来惊涛拍岸,松涛如万马奔腾。
文化活动
2014年9月29日,刘公岛驻岛部队、边防所、消防中队和刘公岛管委等军地单位官兵及干部职工代表共200余人,共同举行烈士纪念日纪念活动,深切缅怀壮烈殉国的北洋海军将士。
2017年9月1日,中国近代海军口述历史研究中心揭牌。
2020年8月,胶东经济圈网络媒体联盟“探访胶东 2020”实地采风团来到刘公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采风。
2020年10月1日,“献礼进行时·爱来刘公岛”直播活动举行。
所获荣誉
2016年,刘公岛荣获2015“十大美丽海岛”称号。
2011年,威海市刘公岛风景区被国家海洋局批准为首批国家级海洋公园。
2021年11月,威海市刘公岛风景区入选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第一批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
历史文化
甲午战争
刘公岛作为清朝北洋水师诞生地、甲午战争古战场。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廷受到强烈震撼,为抵御外来海上侵略,开始筹建近代海军。光绪十四年(1888年),北洋海军在威海刘公岛正式成军,初期拥有舰船25艘,总吨位达4万多吨,实力居世界第四位,称冠亚洲。其中战舰9艘,分左翼、中军、右翼三路,每路三船,每船为一营建制,委总兵、副将、参将管带。另外有炮舰6艘、鱼雷艇7艘、练习舰3艘、运输舰2艘,时称“七镇八远一大康,超勇、扬威捎操江”。从此,刘公岛成为舰队驻泊补给之所,北洋海军军事指挥中心提督丁汝昌驻节之处。设立工程局、机械局、屯煤厂、电报局和电灯台,建有海军公所、铁码头、麻井子船坞,创立水师养病院、水师学堂,修筑了黄岛、公所后、旗顶山、迎门洞、南嘴、东泓六处炮台,驻扎北洋护军两营,成为防务严密的军港要地。
时北洋舰队曾到过我国台湾岛、俄国海参崴、日本长崎、佐世保,朝鲜釜山、仁川,南洋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爪哇、马来西亚槟榔屿,甚至远达印度洋边缘。每到一地,都令当地华人振奋不已。然而,这样一支近代化的海军舰队,却在甲午战争中遭到惨败。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二月十六日,清军在降约上签字。翌日,日军登上刘公岛,接收了岛上所有军事设施、大量军备物资,俘获了北洋舰队残余港内的镇远、济远、平远、广丙、镇东、镇西、镇南、镇北、镇中、镇边等十艘战舰,独将康济舰留还中国。同年4月,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甲午战争结束。北洋海陆军将士同日军的殊死较量,终以英勇悲壮的结局告终。曾盛及一时的北洋舰队,宣告历史生命的终结。这块浓缩着北洋海军兴衰历史、铭刻着中华民族屈辱与教训的甲午故地于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人物
主词条:丁汝昌
丁汝昌(1836年11月18日—1895年2月12日)晚清北洋海军提督。字禹廷,安徽庐江人。早年参加太平军,后随队投湘军,不久改隶淮军,参与对太平军和拾军作战,官至记名提督。1879年(清光绪五年),被李鸿章调北洋海防差用。1881年1月,率北洋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带清政府在英订购的
超勇号和
扬威号巡洋舰回国。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成军,出任北洋海军提督。在任职期间对北洋海军和北洋海防的建设有所建树。
在
大东沟海战中,北洋舰队遭受重创,被革职留任。1895年1月30日至2月11日在威海卫之战中,指挥北洋舰队抗击日军围攻,但驻守港内消极待援,终致北洋海军陷人绝境。他坚持抗敌报国立场,严拒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伊东佑亨的劝降和北洋海军洋员端乃尔等的逼降,临危不惧,坚守指挥岗位,在援军已绝的情况下,服食鸦片自尽以谢国人。丁汝昌死后, 手下军官盗用他的名义,与日方签订了《威海降约》。李鸿章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至此全军覆没。
历史传说
威海城原址在汉代叫石落村,东汉末年,这里属于山东半岛东端的东莱郡,是刘姓皇族的封国属地。汉少帝刘辩之子刘民为躲避曹操的追杀,辗转来到了偏远荒僻的石落村,以出海打鱼为生,并经常到对面的海岛上垦荒种地,消暑纳凉,那时刘公岛被人们称之为“刘氏别业”,又称刘家岛或刘岛。公元238年,有一南方北上的商船在刘公岛附近海域遇风暴,数日不见陆地,断粮断水。一天夜里,一个水手暗夜中忽见前方火光闪动,众人奋力划桨,终于看清前面是一座刘公、刘母像海岛,一位老人站在崖岸上,挑灯为船导航。之后,老夫妇又给船上送来粮食和淡水,众人感激不尽,叩问老人姓氏,答曰姓刘,随即隐身不见。众人深信这是神灵救助,便叩拜再三而去。人们感佩刘公的善德,在岛上建刘公祠,内塑刘公、刘母像,四时祭祀,从此便把该岛称为刘公岛。
开发建设
近年来,刘公岛还开展了“定远舰”水下考古工作;利用岛内历史遗址和军事遗址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为参观者带来多元化教育体验;成立“红色宣讲团”进社区、进高校、进企业,讲述刘公岛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出版《书画刘公岛》《悠悠岛韵》等书籍,丰富《刘公岛文库》系列丛书,全面梳理刘公岛的历史资源、文化遗产资源。
1997年,建成刘公岛丁汝昌纪念馆;景区做好净化、美化、绿化和亮化等四大工程的同时,完成对环岛路、防浪堤和路边凉亭的修复、硬化,改造甲午战争博物馆前的小广场和商业网点,着手修建岛内旅游码头。
2000年,威海市刘公岛风景区建设空中索道。
截至2022年9月景区官网显示,威海市刘公岛风景区主要景点有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甲午战争陈列馆、历史选择展馆、刘公岛博览园、刘公岛国家森林公园、刘公岛鲸馆、钓鱼岛主权馆等。
1988年1月,威海市刘公岛风景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0年,刘公岛被国家海洋局批准为首批国家级海洋公园。同年12月,威海市刘公岛风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16年,刘公岛荣获2015“十大美丽海岛”称号。
截至2022年9月景区官网显示,威海市刘公岛风景区先后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文明风景名胜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首批国家级海洋公园等荣誉。
2024年10月,威海市刘公岛景区入选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爱的驾齐鲁线路、山东省秋季赏叶指南名单。
旅游信息
威海市刘公岛风景区实行实名分时预约购票,景区全程电子票,可提前通过“自在威海智慧旅游平台”(小程序)、微信公众号“爱来刘公岛”,或在第三方平台预约购票。
截至2022年9月30日,除周末、法定节假日及连休日外,威海市刘公岛风景区门票执行优惠价格,票价为76元/人次(含往返船票和景区景点门票);在法定节假日执行原定价,票价为122元/人次(含往返船票和景区景点门票)。
进岛早班船07:30,进岛末班船15:30,出岛末班船17:30。
购票成功后到达威海市环翠区海滨北路101-2号(刘公岛旅游码头)检票候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