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清回忆录》作者为
刘华清(1916-2011),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等,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军衔。 《刘华清回忆录》是刘华清生平经历的回忆结集。该书逾52万字,大体依时间线索,分21章,回忆、记录了他生平身世、投身革命、转战大江南北,到和平时代的点滴历史。正是作者自言的“少小离家闹革命,老来回首述生平”。
内容梗概
《刘华清回忆录》,
刘华清著,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2004年初版,精装版,2007年又出平装版,内容相同。《刘华清回忆录》全书一共有21章,约52万字,书中1-42页插附有68幅历史图片,书中叙述的内容时间跨度长达70余年。
《刘华清回忆录》全书内容围绕着作者的人平经历,大体上是以时间为线索,以回忆实录为触发点,展开叙述。全书记录了作者的战斗生涯,如13岁走上革命道路,14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先后经历反“围剿”,长征,东征和西征,抗日时期的“九路围攻”、百团大战等,解放战争时期的上党、邯郸、进军大别山、淮海、渡江、解放大西南等战役战斗等;并叙述了新中国成立作者继续在军事院校、军队、部委任职高层,至身为上将军、军委副主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其异常丰富切身的经历和感受,都在《刘华清回忆录》有一定程度的体现,此外,在很多重大历史事件上,书中也有详尽叙述。
图书目录
成书情况
《刘华清回忆录》是刘华清对其生平经历的回忆,是作者“老来回首述生平”的结集。该书的创作、出版等具体成书背景,尚未有详细的公开资料,但综合各方面的信息,特别是该书最后一章第21章“为了和平”的“一生无悔”(第723页起至书末)刘华清自述中,还是能了解到一些该书的由来情况等。这和作者离开中央军委副主席前碰上的三个“极有意义”的纪念日有关。
1995年9月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纪念,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和中国社会科学院8月30日联合召开“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学术讨论会”,刘华清代表党中央在开幕式上发言,会议第一天,刘华清会见了香港《大公报》社长王国华、总编辑曾德成,王、曾希望并建议,请刘华清以一个亲历者的身份,回顾一下当年的经历,并对亚洲未来进行展望。1996年10月,是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纪念,当年全国健在的红军仅有3000多人,在领导岗位的只有刘华清和军委副主席张震,这令年过八旬的作者不胜唏嘘。1997年8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0周年纪念,8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了刘华清的《坚决贯彻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为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而奋斗——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七十周年》。
作者晚年碰上的三个纪念日子,分别是50、60、70周年,皆是“逢十”的“大日子”。作为亲身参与、亲临其境的老战士,即将归退的作者在那些特殊的日子前后感慨万千,这在《刘华清回忆录》相关章节在有所体现。作者自言三件事是“极有意义的事”,而将终生难忘的戎马往事原原本本留给后人,无疑将更有意义,也“紧记在心里”。至1997年9月十五大召开以及1998年3月19日九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刘华清正式引退,他自言“开始了新的生活”,这个“新的生活”,应该是包括将这“极有意义的事”——这本《刘华清回忆录》进行系统整理及主持、处理付梓刊行事宜。此外,在该书末页末行,作者直接注明“2001年2月完稿”。
(注:本目录附图“刘华清:一生无悔”,系扫描、截图、拼接自《刘华清回忆录》P729下半页及P730整页)
社会评价
《刘华清回忆录》2004首版后受到广泛关注。新华社、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权威媒体都有官方书评、推介或摘录转载等。新华社通稿对《刘华清回忆录》的书评:“‘少小离家闹革命,老来回首述生平,戎马征战七十载,喜看中华民族兴’。由
刘华清撰写的这部《刘华清回忆录》,以凝练的笔触,生动地展现了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党和军队高级领导者的经历,反映了他对革命事业的执著追求和为之不懈奋斗的精神,深切地缅怀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历史功勋,热情地歌颂了与他一起出生入死、为祖国和人民流血牺牲的革命战友,发自肺腑地表达了一名老军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
《刘华清回忆录》以朴实流畅饱含深情的文字,凝练的笔触,珍贵的图片,翔实的经历和感受,回忆录分“投身革命”、“孤军长征”等21章,时间跨度达70余年。作者以亲切生动的语气叙述了在漫长岁月里其亲身经历和感受,既是他个人的成长史,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民军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史。通观全书,党史军史上诸多重大历史事件,无不在作者的回忆中有所折射,所以,这本书无疑又为研究党史、军史提供了难得的宝贵史料。从这部回忆录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作者在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中,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立在历史的潮头,处在革命斗争的风口浪尖上,把人民的自由解放事业当作自己的毕生事业,把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与自己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刘华清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岗位,正如他自己在书中所言:“人民军队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几乎都历历在目。”正是如此非凡的经历,赋予了他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胆魄和勇气,从刘华清的回忆中便可以品味其深刻内涵。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刘华清回忆录》的朴实文风,正如作者为人一样,浩浩数十万言长篇巨著,似长者与年轻一代促膝谈心,白发老人将70余年军旅生涯像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不事雕琢,不图浮华,于平实中见亲切,于平凡中见厚重,于平易中见品格。波涛汹涌的历史,起伏跌宕的人生,在作者的叙述中像轻轻翻动的书页。正是在这些不断飞掠眼前的书页中,后来者懂得了老前辈经历的非凡岁月,懂得了该如何百倍珍惜现实的生活,懂得了该如何像前辈们那样为自己的崇高理想去不懈奋斗———也许,这正是作者写这部巨著更深刻的用意。刘华清将军的这部回忆录,就是他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刘华清回忆录》一经问世即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该书最大特点是权威性和史料的翔实性。作者以革命家的胸怀和饱含深情的笔触,真实地记述了他个人长达七十余载的革命生涯;同时也向世人生动地描绘了一幅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到建设新中国,历经“文革”十年磨难,直到拨乱反正后进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来的波澜壮阔的恢弘历史画卷。作者见证和参与了党和国家、军队许多重大问题的决策。完整而详细地记录下了这些珍贵的历史,为党史、军史的研究提供了大量史料和佐证。书中还首次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如作者任一二九师秘书主任时,在护送邓小平同志的途中,碰上了没钱没车的窘迫场面,被邓小平同志轻松化解尴尬;西征时,作者作为和谈代表独自进入乡寨谈判,化险为夷使大部队得以顺利通过的冒险经历;长征时,《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的诞生过程;建国初期,留学苏联的经历与感受;“文革”中,为“东方红”卫星命名的波折等小故事。
《刘华清回忆录》令读者目睹了一个大别山里出来的放牛娃一步步成长为共和国党和军队的高级领导者的成长历程,最令人叹服的是书中主人公的个人命运。这一点强烈地引起了读者对生命与历史、个人与祖国、信念与成就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思考和感悟。
作者简介
刘华清,1916年生于湖北
大悟,192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参加革命工作,1935年10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4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革命战争年代,他历任中队长、指导员、科长、干部大队大队长兼政委、
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秘书主任、
冀南军区组织部部长、军分区政委、旅政委、军政治部主任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
西南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军副政委、第一海军学校副校长兼副政委、北海舰队副司令员兼旅顺基地司令员、国防部第七研究院院长、第六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海军司令员等职。1987年11月,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1989年11月任中央军委副主席。1985年、1987年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是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1955年9月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2011年1月14日6时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