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大院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刘家大院
刘家大院,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建于清末民初,为大桥巨贾刘厚之宅第,前后七进,院落重重,巷道幽深,后有花园。前出大桥最繁华的明清条石街,后枕跃进巷,有“一屋跨两街”之说,其建筑规模在扬州东乡首屈一指。民国初年,曾连续14年开办“养田义学堂”。抗战时期,新四军挺进纵队二、三支队曾在此设立司令部。刘家大院先后被列为江苏抗战文物抢救保护项目、省级文保单位。
建筑风格
刘家大院,前后七进,院落重重,巷道幽深,后有花园,有北后墙、北总门过道、膳房、会堂、内走廊等,位于后花园北侧的膳房、会堂为“一”字形连体建筑,共用中屋通道,东西各有3间厅房,开间大、屋檐高。其建筑特点为中西合璧,既有西洋风格的红砖窗檐,又有青砖黛瓦和中式格扇,与南京总统府及上海、南京等地的民国老建筑颇为相似。
刘家大院建于清末民初,规模大、院落重、巷道深,有“一屋跨两街”之说。由当时大桥最有名的“彭氏营造厂”建造,一改江淮地域“前院(园)后宅”的建筑格局,将花园建在宅后,暗寓“锦上添花、后步宽宏”。建造过程中不用一铁一钉,用糯米汁拌青灰筑砌,其高超精湛的建筑技术在扬州东乡首屈一指。
建筑历史
1938年新四军渡江北上抗日时,陈毅指挥的新四军挺进纵队二、三支队在刘家大院设立司令部。该建筑对研究新四军抗战史十分重要,江苏省文物局将之列入抗战文物抢救性保护项目,将用于历史文化陈列和展览。
新四军渡江北上抗日,从三江营登岸进入大桥镇,挺进纵队二、三支队在刘家大院设立司令部。在陈毅、管文蔚、韦永义、惠浴宇等新四军将领的指挥下,挺进纵队粉碎了日伪顽的多次围攻,打赢了新四军渡江北上抗日第一仗,取得“新春大捷”,为建立苏北抗日根据地打下了坚实基础。
新的发现
2019年刘家大院修缮时,在东北墙根交汇处发现一块高34厘米、宽13厘米的汉白玉碑刻,两面分别刻有“东藜照堂”“北藜照堂”字样。
藜照堂”出自“燃藜读经”的典故。西汉文学家和经学家刘向,时常在天禄阁校书至深夜,烛尽灯灭后仍在背诵经书。一天深夜,有一黄衣老者手拄青藜杖叩门而进,点燃藜杖为其照亮暗室,并赠予一卷简牍。为激励族人发奋读书,刘氏后人便以刘向的“藜照堂”作为堂号,并将“忠厚承宗祖,读书迪后坤”录入宗谱。
藜照堂百年石碑被发现,为当地历史文化名镇增添了厚重的一页。
最新修订时间:2020-11-28 13:40
目录
概述
建筑风格
建筑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