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为(1925一2004),原名刘全忠,河北省唐山市人,著名军旅作家,中共党员。1938年参加革命。1940年入党,原新华社记者,2004年11月8日在北京辞世,享年七十九岁。
人物生平
刘大为(1925一2004),原名刘全忠,河北省唐山市人,著名军旅作家,中共党员。1938年参加革命。1940年入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冀东军区十三团宣传队队长、军区特务二连指导员、军区政治部干事、军区《尖兵报》编辑,冀热辽军区尖兵剧社文艺队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新华社随军记者,东北野战军九纵一三八师团政治处主任、师宣传科科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军委空军文化部首任文艺科科长、抗美援朝时期参加第一、二届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任代表兼总团文工团副政委、《解放军报》机动记者、总政文工团编导等职。刘大为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理事、冀察晋文艺研究会理事冀热辽分会副会长。20世纪40年代初开始发表作品。20世纪50年代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25年,刘大为出生于河北唐山市开滦煤矿的一个工人家庭。1937年,在学校时为了宣传抗日,将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改编成话剧,在学校演出时,受到称赞。后因家贫辍学在林西洗煤厂工地做童工。当童工时,他和同学刘梦飞等自发地组织了一个少年秘密团体,进行抗日活动。
1938年夏天,刘大为十三岁,他参加了冀东二十万工农抗日大暴动,成了一名最小的革命战士。
1940年春节,刘大为参加了冀东五总队战斗突击队,在战斗中表现出机智和勇敢,受到总队领导的表扬。同年,刘大为加入中国共产党,到平西抗日根据地党校、抗大四团学习。结业后,任冀东十三团宜传队队长、连政治指导员。
1942年春,刘大为在十三团编《生活报》,被调到军区机关报《尖兵报》任编辑。1943年,刘大为十八岁,任冀热辽军区尖兵剧社创作组组长、文学队队长。1943年至1945年两年时间里,刘大为和管桦朝夕相处,并肩战斗,开始了创作活动。
1994年开始,刘大为策划并组织原四十六军文艺战友,在长沙办起了爱晚文化工程——《爱晚情音》小报,迄今已办报十年,出版135期,深受广大战友的赞誉。
2004年11月8日刘大为在北京辞世,享年七十九岁。
主要作品
刘大为创作了《四个英雄的故事》《三百人和一条枪》(与管桦合作)《不许敌人抢走一粒粮》《蒋敌伪合流》(与管桦、耿介合作)等话剧和《争取竞赛胜利》《朱总司令下命令》《我们的旗帜到处飘扬》等抗战歌曲。这些话剧和歌曲有的获奖,有的流传全国,由尖兵剧社和冀热辽各军分区剧社演出,大大鼓舞了冀东军民的斗志,极大震慑了敌伪军。1959年,刘大为两次进藏,写出了《山鹰》《青梅卓玛》等作品。
2000年始,刘大为策划并完成了中华老年歌曲选《心灵的春天》,2004年10月已经由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并在重庆举行了隆重的首发式,影响很大。《刘大为文集(散文小说卷)》(1一4卷)已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刘大为从事文学创作以来,散文、小说作品的结集。
人物荣誉
1955年被授予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3年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