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家境贫苦,父亲以教馆为生。11岁上山砍柴,一日路过父亲蒙馆,在窗外听父亲讲书,片刻即去。次日,其父课上令学生复讲,都不能回答,而窗外有人作答。父出门见是儿子,抱之大哭。馆主知此事后,让其入学附读,14岁便考取秀才。后以廪膳生中道光丁酉科乡魁(举人第一名,又称解元),甲辰科第二甲进士(1844年),历任广西来宾县知县,修仁县知县,天河,怀远各县知县,署新宁州知州。
宅俊先生为官一生清廉,所到之处,皆布以仁政,闲时好走访民间,工诗文,善书法。堪称枞阳历史上道德文章的典范,他一生清贫自守,不屑于晚清官场的时俗,后辞职回乡,时人排数千米相送,不忍其离去,可见先生官为百姓当,利为百姓谋。他曾自曰:“吾本非吏才,幸历任平安,公事一到即了,不取民间一钱,民情爱戴如父母,士子沾化如
父师。吾虽未有出奇政绩,于心实无愧也!”。
《刘悌堂墓志铭》记载,咸丰初年,刘悌堂卸任回乡,由于为官清廉,生计所迫,便执教于欧窑刘府的“丛桂堂”。“欧窑”即横埠镇的欧阳村(今孙岗村),其时村的刘府富甲一方,后毁于太平军之手。
刘悌堂晚年在欧窑所课的门徒中,有清代著名的文献家萧穆。萧穆出生于欧窑村东的小墩(今横埠镇孙岗村先丰村民组),与欧窑一水之隔。其父与祖父,均为欧窑刘府执事(管家)。得益于刘悌堂先生的提携教诲,萧穆最终走出家乡,与曾国藩等显赫之士相识,成为一代学术大师。
方东树在《刘悌堂诗集序》说道:“刘氏名弗耀于远,而其说盛行一时”。造就了盛行一时这个成语,而知道刘悌堂其人者,今已为数甚寡。现在唯有宅俊的诗文、天门岩的石刻与古城题词默默地驮负着厚重的历史和故事跄踉着走出昨天、今天、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