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隔镇,隶属于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地处
汉川市东北部,东临新河镇和汈东农场,南为汈汊湖区,西接
应城市,北临
汉北河,与
麻河镇隔河相望,行政区域面积121.76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3月,刘家隔镇总人口为48763人。
历史沿革
古代,曾称金鼓城、大赤、廊城、义川、汉川、城隍台、鼓楼台等。
代周世宗显德五年(958年)至元代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404年为汉川(汊川、义川)县治。
1871年,汉川划分为五乡,刘家隔属大赤乡。
1910年(宣统二年),汉川县划为21区,刘隔是区级行政。
1947年刘隔镇辖刘家隔、神灵口、高家庙、虾子地、下渡口、挂口。
1956年,设刘隔区。
1958年,设立刘隔人民公社,辖刘隔、太平、麻河、神灵、高阁五个大队和刘隔镇。
1967年,“破四旧”把刘隔区改名为红星区,1971年恢复。
1987年,改刘家隔镇。
2001年4月,原杨水湖乡并入刘家隔镇,刘家隔镇辖38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街道办事处)。
2018年,合并为16个行政村。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刘家隔镇辖1个社区、38个行政村:金鼓城、刘隔、大兴、小兴、张家垸、北支、挂口、两合、新联、杨湾、码头、晨光、西寺、府河、三义、毫洲、笔架台、小淞湖渔场、四汉河、么沟、朝阳、条沿、塘咀、么屋台、上房、长安、塔湖、五潭、邵家咀、邹家垸、叶家垸、下房、杨水湖、瓦屋咀、麦岭咀、星光、刁北、刘姓塘、汤元山。
截至2023年末,刘家隔镇辖16个行政村:大兴村、杨湾村、塘咀村、杨水湖村、逼驾台村、同乐村、府三村、同洲村、天龙潭村、青鱼咀村、城隍台村、新湖村、五丰村、三龙村、合心村、马家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刘家隔镇地处
汉川市东北部,东临新河镇和汈东农场,南为汈汊湖区,西接
应城市,北临
汉北河,与
麻河镇隔河相望,行政区域面积121.76平方千米。
刘家隔镇北部稍高,南部较低,大部分海拔在22.8---24.5米之间。全镇最高点在西寺村的城隍台,海拔33.4米,最低点在幺沟村、朝阳村的黑水湖,海拔22.8米。
气候
刘家隔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和,雨热同期,无霜期长,严寒酷暑时间短。多年平均气温17.5℃,无霜期年平均253天,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
自然灾害
刘家隔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旱、涝、虫、雷击、冰暴、风灾等。旱、涝灾害基本上每年都会发生。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98年7—9月,造成3万亩水稻受灾,减产70万千克;受灾鱼池2000亩,渔业减产10万千克。
自然资源
2011年,刘家隔镇有耕地面积7.6万亩。
刘家隔镇的地理优势和气候适宜于水稻、莲藕种植和水产养殖,是汉川市的粮食和水产大镇。拥有粮食、水产、畜禽、蔬菜水果四大特色板块基地。截至2022年3月,全年粮食总产量67680吨,莲藕总产量38517吨,水产品总产量9136吨。
人口
2011年末,刘家隔镇总人口49401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268人,城镇化率6.6%。另有流动人口1300人。总人口中,男性25598人,占51.8%;女性23803人,占48.2%;18岁以下8976人,占18.2%;19—60岁33305人,占67.4%;61岁以上7120人,占14.4%。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2011年,人口出生率13‰,人口死亡率25.2‰,人口自然增长率-12.8‰。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05.6人。
2017年末,刘家隔镇常住人口为45181人。
截至2019年末,刘家隔镇户籍人口为46229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刘家隔镇完成财政总收入1928万元,比上年增长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19万元,比上年增长40%。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53万元,增值税120万元,企业所得税11.7万元。
2012年,刘家隔镇实现
工农业总产值10.88亿元,比上年增长24%。其中,工业总产值5.29亿元,比上年增长35.34%,农业总产值5.59亿元,比上年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8558元,比上年增长17.41%。完成财政收入2400万元,其中地税443.6万元,国税250万元。
2019年,刘家隔镇有工业企业88个,其中规模以上10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3个。
2020年,刘家隔镇规上工业产值14.6亿。
农业
2011年,刘家隔镇实现农业总产值5.4亿元。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6万吨,人均1215千克。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蔬菜。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1万亩,产量10万吨,主要品种有苦瓜、萝卜、白菜、四季豆、豆角等。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3万头,家禽饲养量150万羽。
工业
刘家隔镇以家具、服装加工、粮食加工为主。2011年,工业总产值3.9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23%。工业企业66家,职工1616人。
商贸
2011年末,刘家隔镇有商业网点7个,职工33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1亿元;城乡集贸市场6个,年成交额1.1亿元。
金融业
2011年末,刘家隔镇各类存款余额1.9亿元,比上年增长48.2%。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刘家隔镇有幼儿园9所,在园幼儿1213人,专任教师78人;小学6所,在校生2912人,专任教师16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993人,专任教师12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176万元。
截至2022年,刘家隔镇内建有2所中学,5所6年制小学。
文体事业
2011年末,刘家隔镇有镇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38个;镇图书室藏书2万余册。民间腰鼓队3支,业余演员30多人。2011年末,学校体育场8个。95%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6%。
截至2022年,刘家隔镇有15个村级农家书屋,10家数字农家书屋,一个村级(逼驾台)综合文化活动中心,镇综合文化站和汉川市图书分馆。被授予中国楹联文化镇、湖北省楹联文化镇,湖北省第三批公共文化示范区、孝感市十佳文化站、汉川市一类文化站,刘家隔镇让书香浸染乡村、阅读走进万家,用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助力乡村振兴。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刘家隔镇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22个,其中门诊部(所)21个;病床65张,每千人拥有病床1.3张,固定资产总值5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56人,其中执业医师14人,执业助理医师16人,注册护士8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49525人次,住院981人次。38个村民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截至2022年,刘家隔镇卫生院占地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120平方米,固定资产800余万元。
社会保障
2011年,刘家隔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12户,人数204人,支出3.3万元,比上年下降10%;城市医疗救助17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936人次,共支出10.7万元,比上年增长12%。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39户,人数1500人,支出12万元,比上年增长17%。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15人,抚恤事业费支出49.4万元,比上年增长13%。敬老院2家,床位177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121人。
邮政电信
2011年末,刘家隔镇有邮政支局1个,代办所1个。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5个。
基础设施
2011年末,刘家隔镇有自来水厂1座,有深水井3眼及成套净化设备,年供水量55万立方米;排水管道4.8千米。
2011年末,刘家隔镇拥有35千伏变电站1座。
2011年末,刘家隔镇有花坛261个,绿化面积1万平方米。
交通运输
刘家隔镇向南距汉川市仙女山镇10千米,距武汉市60千米。武荆高速、省道汉长线穿境而过,川刘、刘麻、虾三、虾民四条公路贯穿全境。汉北河、汈汊湖北干渠分别绕辖区北缘和南缘而流。
历史文化
刘家隔镇因相传宋知军事刘谊隔岸在此地种荻而得名。
风景名胜
唐时刘家隔建有城墙,列有五门,即东门、西门、南门、北门、游乐门。五门内,各有一条大街,大街内又有许多小街,共七十二条,便是流传的七十二街巷。
传说,水城刘家隔曾建有十三桥。其中,青云桥,九孔卧虹,栏柱似红莲,栏板着碧荷,无愧何仙姑风仪。过街大桥,长60米,宽10米,三孔,石鼓和石狮蹲于桥头,古朴雄浑。54个半石滚筑起的御驾桥,曾迎接凤辇銮驾。
文风亭矗立在刘家隔镇笔架台村肖家台东面的河堤上,是
涢水流域一幢颇为著名的古建筑。始建于清嘉庆十四年(1808年),2004年在原址上重建。塔身直径3米、高15米,呈六面体,共三层,每层六角翘起,凌空欲飞,各层墙面镶嵌有艳丽的瓷画。
三台即为城隍台、逼驾台、保和台。
城隍台
离刘隔镇中心镇区西北1千米处的城隍台,在古义川县城金鼓城中,因上边建有城隍庙而得名。1969年发掘的城隍台遗址,遗址整个长1000米、宽800米,出土物件囊括了五代至元朝的遗存。
保和台
地方特产
刘家隔独特风味小吃砂子馍又称石子饼、石头馍。将拇指头大小的鹅卵石,放在生铁锅里旺火烧焙,待锅底烧红、石子冒烟后,取出部分石子,把擀好的面饼平放在锅里的石子上,再用取出的石子覆盖其上。约四分钟左右,透体金黄、葱香四溢的砂子饼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