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崇
辽宁鞍山公安局巡特警支队特警突击队大队长
刘崇,男,汉族,1968年出生,1985年11月入伍,1991年4月参加公安工作,中共党员。
人物履历
刘崇,现任辽宁省鞍山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特警突击队大队长。1991年从部队转业,由于枪法精准,进入鞍山市公安局,为鞍山市公安局一号狙击手。他曾先后30余次完成排爆、抢险救灾、解救人质等突发性事件的处置工作,当场击毙4名劫持人质歹徒,成功解救被劫人质5名,被誉为“警队枪神”。
人物事迹
自参加公安工作以来,刘崇同志在特警狙击手岗位上一干就是25年。作为鞍山特警队伍中的一把“尖刀”,刘崇凭借过硬的心理素质、熟练的枪械技法,1996年至今,先后成功处置“9.16”鞍山火车站赵宝力劫持人质案件、盘锦赵龙涛劫持人质案、抢劫海城东关派出所枪库嫌疑人劫持人质案、鞍山市立山区“6.09”劫持人质案共4起特大劫持人质事件。秉持“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坚定信念,刘崇关键时刻敢于亮剑,抓住稍纵即逝战机,每次精准击毙嫌疑人于百米之内,成功率100%。
四枪解救五名人质且无一失手
狙击手具有隐蔽性、突然性和威慑力,是警队制止暴力犯罪的“杀手锏”。鞍山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政委胡晓光介绍,“每次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现场指挥人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刘崇。”
2015年6月9日,一男子双手各持一把尖刀在鞍山市某小区劫持了一女子,两把尖刀同时逼在人质喉咙上。警方与男子进行一个多小时的谈判后无果,持刀男子越发狂躁不安,不停用尖刀点戳人质喉咙,人质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击毙歹徒!”指令下达。短暂观察后,刘崇选择了对面的二楼。
“这是当时最有利的位置了,但我与歹徒之间仍然存在一个40度左右的俯角。但射击,最好的选择是平射。”刘崇回忆。
可现实不容选择。他半跪在居民家的沙发上,脑子里快速计算着子弹击发后的弹道轨迹、可能出现的误差,还有那个让所有枪手都头疼的俯角……
劝解,还在进行。
歹徒却突然举起刀,疯了一样向人质的喉咙点戳下去,生死一秒,刘崇扣动扳机……
当人质发出撕心裂肺的叫喊,大家长出一口气:她还活着。
这些年来,每次执行完狙杀任务,刘崇都显得格外平静。
“狙杀歹徒,您不害怕吗?”
“不怕,惩恶即是扬善!”回答坚定而有力。
实战中留给狙击手的机会只会有一次,而刘崇每次都能成功抓住时机,他的每一枪都曾解救过一个生命。
“每次执行任务都是对身体和心理的巨大考验。”刘崇清晰记得狙杀任务的每一个细节,尤其是20年前的第一枪。
那是1996年的隆冬,辽宁省海城市一民宅内,身负5条人命的犯罪嫌疑人携带2支冲锋枪、3支手枪、260多发子弹,穿着防弹衣、头戴钢盔挟持了两名人质。
歹徒似乎已意识到自己插翅难逃,变得格外疯狂:他向屋外开枪,不停地喊叫并用枪抵住人质的头,辱骂殴打人质,被挟人质随时有生命危险。
就在这时,已等待多时的刘崇接到“做好击毙歹徒准备”的指令。
全副武装的他仔细观察了几遍地形后,把狙击点选择在了80多米外的白菜垛上。
90分钟过去了,刘崇的身上结满了冰霜,自己和身下的白菜“粘”在一起。他身体似乎已经僵直,甚至听不到自己的心跳。
这时,人质已近崩溃,暴徒准备起身打电话。
转瞬即逝的机会,刘崇凝神静气,轻扣扳机。“砰!”歹徒应声倒地,人质成功获救……
从1996年第一次临危受命成功狙杀,到处置“2015·6·09”特大劫持人质案,刘崇用4枪,解救了5名人质,无一失误。
必须有铁杵磨成针的劲头儿
很多人都用“百步穿杨”来形容刘崇的枪法精准,可在他看来,“杨”是“死”的,而人却是活的。想弹无虚发,必须要有铁杵磨成针的劲头儿。
“刘队长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让你们认真练,就是为了有一天真上战场了,你们能活着下来!’当时我们都特别不理解,后来有了几次荷枪实弹的战斗后,才感到他让我们认真练是对的。”突击大队队员石野说。
石野是特警突击大队培养的一名狙击手,从2013年进入特警突击大队以来,一直和刘崇一起出警、训练。每年冬训,他们都会全封闭训练三个月,刘崇和队员们吃住都在一起。
跑步、力量、瞄准、击发……每天刘崇和队员们重复着同样的动作。有时为了练好卧射的姿势,他们在地上一趴就是几个小时,身上的衣服已经冻得僵直但没有人喊苦叫累。
队员们都说,练成刘队长那样就行了:他的右手出茧,左眼盯瞄准镜盯到干涩,说明就练到位了。
冬训的几个月还不是最辛苦的,顶多衣服冻了晒干第二天接着穿,夏天的训练才是让人难以忍受的。
由于条件有限,刘崇找到了一块十分偏远的荒地,空旷的场地倒是非常适合队员们训练。可是,烈日的暴晒和蚊虫的叮咬让队员们的训练变得艰苦异常。
队员张宇有一件褪了色的T恤,像是洗的次数多了才褪的色。“其实不是的,我们的衣服都是黑色的,长时间暴晒和汗水浸泡让黑色褪成了棕红色,有的都变成绿色了!一件衣服褪色了,就能当两件穿了,也挺好!”
 “把你的后背交给我”
了解刘崇的人说,他只有两种状态:一种是在狙击歹徒,另一种就是在准备战斗——思想和行动总有一个在路上。这些年,他为了能随时保持战斗状态,从不喝酒,也不吸烟。
刘崇上网多半是在网上找一些经典案例,学习成功处置各类突发案件的先进经验和方法。他想得最多的是:如果我在现场,我该怎么办?正因为这样,刘崇才时刻保持着紧张的状态,才能在战场上迅速进入状态,做出准确判断。
“把你的后背交给我。”这是刘崇为训练团队互信而特设的科目。训练场上,队员们呈小组状态向前推进。靶子在前,后面队员的子弹从前面队员身边飞过,击中靶心。
如此训练相当危险,队友稍有偏差,将会造成致命的伤害。
为了给队员们“打样”,刘崇最先站到靶子前把这个科目给练了出来。
“如果不是基于这种互信,特警突击大队的铁拳是打不出去的。”刘崇说。
张宇跟了刘崇10年。这个曾经的文艺兵完完全全因为对刘崇的折服,才在特警突击大队坚持了下来。记得那年练习索降,刘崇派他去兄弟单位学习。学成归来时,刘崇第一个跟着他走上高高的楼梯。
“我都没想到,他会第一个上。”张宇介绍,当刘崇头朝下向地面冲下来时,队员们都倒吸一口冷气。而镇定的刘崇一遍一遍地练习,直到练得特别熟练,并从中找出一些窍门,还把心得体会教给队友们。
可是,队员们还没从学会一门新技术的欢喜中走出来,他们的刘队长已经给任务加码了:先跑200米障碍,再来200米攀登索降,再跑个200米的操场,紧接着端起枪射击。这简直是“挑战不可能”。然而,跑在最前面的刘崇用行动告诉大家,只要用心,一切皆有可能。
刘崇右手的虎口处,长满了硬硬的老茧。每天校枪是他坚持了多年的习惯。
可作为队长,刘崇常常没时间去靶场训练。“一个枪手,一天不摸枪,感觉就不一样了。老百姓讲,手生。”队员张晓天介绍,工作忙没时间练枪时,刘崇就在办公室里拿着自己的打火机手枪对着镜子练枪法。队员们去找他汇报工作,经常要面对他黑洞洞的“枪口”。
“让身边的人幸福,这是男人的责任”
从第一次摸枪,刘崇就深深地迷恋上了这种冰冷的武器。25年间,他已经能把生活的热情和武器的冰冷自如转换。
城市的街角,“研磨生活咖啡店”安于一隅。刘崇就是在这里学会了磨咖啡,也品出了和妻子的“浪漫味道”。
“我爱给她做卡布奇诺,因为这种咖啡可以做小图案,画个树叶、点缀个心形,或是一枚钻戒,逗得她挺高兴的。”刘崇用这种方式表达对妻子的爱。
业余时间,刘崇喜欢画画。他除了喜欢用画笔给自己的生活添些色彩外,更是用画清净自己的内心,锻炼自己的心性。
每次狙击结束,他从不需要心理疏导,那是因为他的心理足够强大,有一股正义的力量让他克服恐惧与焦虑。
刘崇很少向家人提及工作。每次执行完任务,他都要把妻子和儿子送到亲戚家住一段时间。妻子也只能从别人口中听说他工作上的事儿。
“不能让家人跟着担心,我要让我身边的人都感到幸福,这是男人的责任。”刘崇说。
2011年2月,刘崇代表鞍山市公安局赴大连参加环京7省市特警技能大赛训练。就在训练工作紧张进行时,他接到家里的电话:他的父亲因突发心肌梗塞正在医院抢救,情况十分危急。
得知这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后,他稍作安排就赶回了鞍山、直奔父亲所在的医院。经过数小时的抢救,刘崇的父亲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
2天后,父亲的病情稍稍稳定,刘崇又返回大连全身心投入训练中。
在刘崇的影响带动下,辽宁参赛队取得了手枪个人射击第一名、步枪精度射击个人第一名、狙击枪射击第二名、团体总成绩第二名的优秀成绩。
25年的警营狙击手历程寂寞、枯燥、单调,跟刘崇一起入队的同行都陆续调走或转行。有人说他冷血,但这种冷血却造就了他沉稳的性格;有人说他枪法准,但超群的枪法背后,是他年复一年的苦练和坚守。
百步穿杨狙击手,赤胆忠诚为人民。刘崇用他对枪的酷爱和对事业的忠诚书写他鲜为人知的狙击人生。
所获荣誉
2016年11月,成为CCTV2016年度法治人物候选人。
2016年11月,被授予第一期全国“公安楷模”称号。
人物评价
刘崇和他带领的突击大队就是我们警队的“铁拳”“利剑”,关键时刻冲得上、打得赢。打击暴力犯罪,他就是指挥官手中的“王牌”。——鞍山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政委胡晓光
刘崇特别爱学习。可能除了睡觉,他都在琢磨着怎么用枪,有时看个电影都能激发他的灵感。我们很多新战术都是他从电影里琢磨出来的,就他这个“钻”劲儿,我佩服!——鞍山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特警突击大队中队长蒲勇
刘崇特别有担当。不论是日常训练还是处置突发事件,他都冲在最前面。上次抓捕吸毒人员时,他一把把我拉到了身后,第一个踹开房门,冲了进去。——鞍山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特警突击大队民警张晓天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8 20:39
目录
概述
人物履历
人物事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