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放吾(1899年5月26日—1994年6月29日),别号不羁,湖南桂阳人,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毕业。抗战爆发后,参加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和印缅抗战,曾率部在缅甸仁安羌重创日军,并解救英军7000人。获陆海空军甲种一等功勋奖章。
人物生平
刘放吾,原名刘继枢,1899年5月26日出生于湖南桂阳。祖辈世代以耕读勤俭传家,放吾自幼受到良好的传统家庭教育。刘放吾将军回忆说:“先父在日,法《朱子家训》及曾文正公治家之道,尤其侧重诚信与服从。”刘放吾四岁丧父,这使他的少年儿童时期经历了比常人多得多的磨难。
刘放吾先是在昭忠书院启蒙,后到蓝嘉中学(桂阳一中前身)学习。内忧外患交逼的政治形势,使刘放吾认识到强军的重要性,毕业后毅然随二兄继柄(黄埔三期生)投考黄埔军校六期步兵科学习。
1929年,刘放吾从黄埔军校毕业,先后担任陆军教导队特务连排长、连长国府警卫军特务营连长等职,多次参加对日作战,在战火中不断淬炼积累实战指挥经验。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中,刘放吾率领所部连队负责浏河地区的江防,会同冯庸义勇军担任守备的任务为阻止日军登陆,刘放吾指挥部队在江湾、庙行一线与日军正面交战,经过艰苦激战予日军以沉重打击,成功掩护第5军司令部安全撤离。临场作战经验得到初步磨砺。淞沪抗战结束后,刘放吾转入财政部税警总团,任步4团第5连连长。1937年“八·一三”上海淞沪会战爆发,9月,税警总团被调集到蕴藻浜和苏州河地区,担负掩护大军转战的任务。刘放吾随税警4团先驻守大场镇阻击日军,后调往苏州河一带,为夺回友军失去的丁家桥阵地与日军第18师团激战,成功夺回阵地。
在这场战斗中,刘放吾不幸负伤。伤愈后,刘放吾加入孙立人财政部缉私总队,先后担任缉私总队干部教导队军士队队长、步2团2营营长等职,在贵州都匀与独山之间带队进行集中操练。经过三年养精蓄锐,缉私总队逐步扩大为6个团,至1941年秋恢复税警总团旧称。
1941年底需税警总团奉令将下属第2、3、4团依例改编为第112、113、114三个步兵团,加上直属部队合编为国军第66军新编第38师刘放吾任113团上校团长,随队开赴缅甸参加远征作战。部队3月11日到达贵州兴义,此后经过近半个月行军,到达昆明西南的安宁县向56军报到,并于28日开拔入缅,4月5日全师到达腊戍,4月7日开赴缅甸旧皇城曼德勒驻防。4月中旬取得
仁安羌大捷,解救了7000英军。
1943年入陆军大学学习。1946年起任新编第一军干教大队上校大队长,东北保安司令部第十二支队少将副司令,东北骑兵第三旅少将副旅长,第七军及陆军训练司令部少将高参。1948年5月因母病请长假离队,后至南京。
1948年12月,刘放吾自南京抵台,任职于凤山陆军军官学校。刘放吾任教时薪水甚少,不得已求助做煤球生意的旧部,学会了在哪里买煤灰,怎样做煤球,于是在屏东开了一家煤球店,买煤球者戏称“将军煤球”。
1977年,刘放吾夫妇移居美国。1992年4月11日,撒切尔夫人访美,拜访了坐在轮椅上的刘放吾。撒切尔夫人握着刘放吾的手说:“我听说过你的英勇故事,感谢你当年救了7000多英国人的性命。”6月10日,英国国防部长马尔科姆·里夫舍德致函刘放吾将军:“今年是仁安羌战役50周年,我愿在此向你及你团官兵对英军的支援,表达最诚挚的谢忧。”7月27日,美国总统布什也致函刘放吾老将军:“在仁安羌大捷50周年之际,我愿再次代表国家,感谢你解救500名美国记者、传教士及数千名英军的英勇行为。
1994年6月29日,刘放吾病逝于洛杉矶,享年95岁。
主要事迹
仁安羌大捷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于1942年1月下旬从泰国入侵缅甸,3月8日占领仰光后,便兵分三路向北追击英军。西路日军第33师团由仰光地区沿伊洛瓦底江向仁安羌方向发起进攻,企图迅速占领仁安羌附近的油田地区,并协同东路和中路日军在5月下句清除缅甸境内的英军,切断美、英援助中国军队的路线。
4月14日,日军第33师团进攻仁安羌之荒木部队,击溃宾河南岸的英缅军,原田部队也夺取了沙斯瓦、东敦枝等地。当日下午2时,曾指挥过敦刻尔克大撤退的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鉴于前线情况紧急,要求中国远征军迅速予以援助。下午5时,中国远征军长官部即令新编第38师第113团赴皎勃东地区增援,斯利姆将军于4月17日向刘放吾团长发出手令,请求立即驰援。刘放吾团长正是在这样危急万分的关键时刻率部驰援被围困的英缅军部队的。
4月16日,日军推进至仁安羌以东5公里处,部分兵力向仁安羌东北推进。17日,日军荒木部队攻占马圭,切断了马圭至仁安羌的公路。在正面,日军第33师团亦迎面逼近,致使英缅军第1师及坦克营1部被围困在仁安羌东北地区。日军已将英军与前哨部队的弹药、医药及粮食等隔断,而且加以两道封锁,令英军无法接近水源。当时的英军司令斯利姆将军在其回忆录《反败为胜》中记述这段往事时指出,英缅军由于粮水不继,在烈日炽烤下干渴难熬,原已精疲力竭,再受到日军的猛烈攻击,死伤严重,几近崩溃。
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先期到达皎勃东地区的中国远征军第113团,按照英军司令斯利姆的命令,于4月17日进抵宾河北岸,并于18日拂晓向该地区日军展开攻击,将其击溃。当晚,中国军队一方面就已占领各要点彻夜固守,以防敌人反攻,另一方面派小部队向当面之敌做扰乱攻击。19日凌晨,刘放吾团长指挥全团趁黑渡过滨河,扑向日军阵地,此时的战斗较之18日更为激烈,113团士兵与日军短兵相接,凭借平常精良的训练与日军展开厮杀,将生死置之度外。并于下午2时攻克了501高地,激战至傍晚6时,收复了全部油田地区。
自4月17日的三昼夜激战中,中国远征军以一个团的兵力抗击日军1万余人,迫敌弃尸1200多具后向马圭逃窜。是役,刘放吾救出了当时已经绝望的英缅军第1师和装甲第7旅官兵7000多人、1000余匹马和300余辆车,还救出了被日军俘去的美籍记者和传教士500余人。仁安羌解围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军队在异域御敌首次取得辉煌战果的一次战役,并作为以少胜多、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光辉战例而载入史册。
战功卓著的刘放吾团长也得到了表彰,由上校荣升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