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
明代将军
刘文 ,庆城人,字道显,号质庵,谥“武襄”,明代任本卫指挥使。
刘文气度豪豁,心机沉勇,伟状若神,温光类玉。他貌似性情坦荡外露,实则城府很深,外人很难猜测出他心中的隐秘。他不喜欢从事家中的生产活动,颇爱纵情于妓酒之间,所以人们认为他是个纨绔子弟,对他没有抱多大的期望。到了他承袭父职时,立即要求到边疆去。他说:“大丈夫应该在边疆立功报效,大破胡虏;才是自己的职责。如果拘谨地守在家门口;:为一些蝇头小利而斤斤计较、争来让去,有什么意思呢?”他初到边疆,即守安定,终日与贼血战,冒险履危,视若平地。因为安定边墙修筑过久,许多地方已经崩塌。有时,他常与贼混处一堡。因故,他被朝廷三次降职为千户,而又三次以功恢复原职。三起三落,一般人员难以承受,但刘文毫不在意。最终他起复后,官升固原守备,转宁夏游击将军,还未赴任,又改固原参将。随后,他又升凉州副将、固原总兵官。在他任总兵官时,每天清晨,当诸将谒拜完毕后,退人后堂,他单独召集将吏议事。对于将吏的意见是否正确,他当即表示统统接受,这使得被召将吏以为自己的意见被采纳而愿意经常献计出力。到了事关紧要时,他将执行者独自召来,面授机宜。战事成功之后,计谋与实际情况无不一一相合。但他所传授的这些计谋常在众人献策之外,这是他对众将吏的献策反复筛选、综合考虑的结果,对此诸将无不心悦诚服。上下一心是战事成功所在,因而他极讲究忠信、和善,不但将士非常感激,即使总督大人也倚重于他,将一些事情放心地交他去办。不久,因为被朝廷有关大臣弹劾,说他对裨将论功行赏不恰当,去职回了原籍。事件被调查清楚之后,调查的官吏才知刘文是位名将,又保奏他挂平羌将军印,镇守延绥。这时,张珩巡抚陕西,第一次见到刘文,颇怀疑他只有匹夫之勇,缺乏谋略。相处的时间久了,见刘文遇难事能出奇制胜,逢乱事更显治理整顿的功夫,这才深深地服膺他的机智与器度,认为他可与古代名将相比。从此以后,遇人必然称赞刘文,每次都讲得津津有味。不久,间,河西发生战乱,事情非常紧急,改任刘文赴甘肃挂印镇守。这时的甘肃军政比较混乱,兵将多是一些无能无用之人。刘文到任后,首先解决他们的给养问题,使他们安心;接着操练他们,再传授方略。对于主力军将士,则经常面对面地交换意见,亲密如家人父子,官兵们自然对他十分感激和信任。这时,刘文才说“兵可以用了”。然后用军法约束他们,激励、鼓舞他们,使将士人人奋发图强,不畏上阵死战,因此军威大振。正当他率军大展宏图时,不幸染病卒于镇所,西部的将土和百姓痛哭流涕,如丧考妣。三镇(指固原、延绥、甘肃)都给他建庙塑像,每年祭祀,香火不断。
考查刘文的生平,其战功数百数千,难计其数,只有从每个战场上计算才能说得清。这篇传记上不写具体的功绩,而详细记载他的待人处事的方法,以发扬它们的作用,使一些有志的后生,从中效法。刘文曾经告诉人们:过去有一次各镇聚兵征西,诸将害怕他独取战功,每次驻扎,从表面上尊重他年老,驻军在中间;而实际是预防他的军队先出击立功。有一天,兵驻荒寺,大家又说: “请刘公的人马驻扎在寺内,其他军队野宿在寺外。”而且邀请他饮酒赌博,其意是想将他困住。临去前,耳语从骑,如果他们听到外面有敌兵来时,立即推倒荒寺的墙壁抢先出兵。果然未出他所料,当他的兵士闻敌先出迎战时,其他各营才发觉。他之所以能先出取胜,说明用兵在于时时提高警觉,行动刻不容缓。他告诉人们:军队中固然每个人都可以教练出来,但使用天生胆大者,尤为得力。他每次领军面临强敌时,用心留意那些面不改色之人,并令使他们唾津液,直到脸色变、咽干不能再唾时为止。选用有胆量的人,稍加训练就能迎战杀敌。如有这样三五十人,用在抗御敌兵、守护阵地上,没有不能取胜的。他为了取信于这些壮士,平时在对待他们的家庭和个人生活上,都能以礼相待。当时,听闻榆林有狡猾的贼兵14人,轻视镇兵,常杀人夺财至城下,经历十多年,没人能够捕获。刘文初次到榆林镇,镇兵以营建制出迎,刘文叫大家随同他深入所辖腹地走了一圈。到了岔路口,刘文突然告诉中军说:“你率部偃旗息鼓,慢慢从大路走吧,不会有什么情况的。”而他只率领精骑二三十人离开大队,说:“我从此路走,观察一下这里的地形。”大家听后,不知刘文的目的是什么。狡猾的贼兵侦察得知后,毫不在意,仍然深入内地,抢劫无所顾忌。突然遇上刘文一行,全部被围杀,只逃脱‘名贼人。从此以后,路人夜行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刘文用兵机密的例子很多。旧志书中还记载,刘文领兵与其他将领围剿洮岷番兵;从不肯全部扫荡歼灭,是因为他还存着一点仁爱之心。刘文的所作所为,似与时尚相悖,但他与敌人战斗厮杀而又心存体恤,也是难能可贵的。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11-25 08:29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