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本培(1932年12月-2019年3月4日),
教授,博士生导师。1952年
清华大学地质地理系毕业,在
北京地质学院任教,1987年以来培养博士研究生19人。现任IUGS侏罗系分会选举委员,GSGP中国国家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地球物理、地质学科评审组成员,原地质矿产部“地史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等职。长期从事地层学和地史学教学与科研工作,在造山带综合地层学、多岛洋构造古地理和中生代地层古生物领域贡献很多。
刘本培,已出版
专著、教材10余部,论文70多篇。代表作有《地史学教程》(1980,1986,1996)、《中国古地理图集》、《滇西南昌宁—孟连带和澜沧江带古特提斯多岛洋构造演化》、《西南天山构造格局与演化》和《西藏阿里日土县宽铰蛤动物群的发现及其生物地理区系意义》。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教委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特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原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88)等10项奖励。1991年获国家政府特殊津贴,同年被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录入《国际名人录》。
刘本培,关于藏北冈瓦纳型冷水动物群研究,不但确定了动物群的地质时代,也为石炭二叠系界线的划分提供了科学依据,还为冈瓦纳和欧亚大陆之间生物地理区系界线划分提供了重要依据。在深刻研究滇西古特提斯构造、古地理格局的基础上,他提出滇西“古特提斯多岛洋结构及其南北延伸”的新见解,非常确切的概括了滇西古特提斯的地质构造特点。运用造山带综合地层、沉积地层、构造解析和平衡剖面、岩石大地构造、同位素测年以及古地磁多学科综合研究西南天山造山带大地构造格局及其演化,取得多方面的发现和进展,并提出一系列新见解,如深水相地层古生物和多岛洋盆构造的概念模式和方法等。加深了造山带地质研究等。
荆楚在线消息(湖北日报) 记者黄宣传、通讯员明厚利、范良报道:国庆节前夕,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委员会审议决定,授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刘本培教授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教师奖。
刘本培教授是地大地史学专业的创始人之一,在古生物学、地层学、古地理学和大地构造学领域颇有建树,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地球物理、地质学科评审组成员等职。其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91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简介:本书被列入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也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全书共分十二章,即绪论、地球系统与海底科学,海水的物理特性和世界大洋的层化结构,海水的化学组成和特性,海洋环流,海洋中的波动现象,潮汐,海洋与大气,海洋生物,海洋中的声、光传播及其应用,卫星海洋遥感、中国近海的区域海洋学。与以往的同类教材相比,新增了三章,即海洋与大气、卫星海洋遥感和中国海的区域海洋学;其他各传统分支学科的内容也有较多的更新。关于环境保护、污染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虽未单独成章,但在有关章节中均有意强调了这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