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突军(1909—1938),原名郭同薪,江西省信丰县大阿乡川凤村人。1938年3月10日,被国民党暗杀,壮烈牺牲。
人物生平
刘突军(1909—1938),原名郭同薪,江西省信丰县大阿乡川凤村人。
1926年在家乡参加了大革命运动,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冬他当选为中共信丰县委委员。
1928年2月,担任信丰县革命委员会委员和暴动指挥部领导成员,负责率队正面进攻县城。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暴动队伍攻占县城后只坚持了10多天,就为反动武装所镇压。
大暴动失败后,刘突军和郭坚一起转移到广东潮汕一带。因找不到党的关系,只好化名郭隐轸,投入十九路军,被编在第六十一师特务连服役。不久,与该连连长、中共地下党员游毓桢接上关系,二人秘密酝酿在该师建立党支部。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后,十九路军被调到福建“剿共”。刘突军等抓住广大官兵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不满这一有利时机,大力开展“兵运”工作,并积极发展党员,扩大组织,使六十一师的地下党支部由3个发展到7个,并成立了党总支,刘突军任总支委员兼特务连党支部书记。
1933年冬,刘的党员身份暴露,党组织调他到中共福州中心市委任福州互济会主任。公开身份是福州东门外前屿小学教员,化名为刘突军。
1934年上旬,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机关遭宪兵破坏,市委书记
陈之枢被捕后叛变,刘突军到洋中亭交通站接头时被捕。他虽身陷囹圄,却镇定自若,在押解途中机智地摆脱敌人,恢复了自由。
刘突军从福州脱险后,就转移到闽中工作。1934年7月,任福清县委书记。
1935年5月,中共闽中特委成立,他担任特委委员、军事部长,兼闽中工农游击队第一支队政委。第一支队以福(清)永(泰)边的罗汉里为根据地,坚持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这支100多人的游击队常年活跃在福(州)厦(门)公路干线的闽中地段,使当时的福建交通大动脉经常受阻,并直接威慑省会福州。
1936年2月,游击队在
相思岭路段河村桥上伏击敌人的汽车,俘获国民党福建省银行副总经理和“国大”代表等7名要员。国民党福建军政当局大为震惊,当即调动驻军、宪兵、保安队等3000‘多人联合“清剿”罗汉里根据地。面对比自己强大数十倍的敌人,刘突军同战友们的商量,决定以分散隐蔽作为这次反“清剿”斗争的总策略。随后,亲率一支30多人的精悍小分队,凭借熟悉的地形昼伏夜行,同敌人展开一场“捉迷藏”式的防御战,并避实就虚,伺机袭击小股敌兵。反“清剿”斗争坚持了两个月,刘突军一行在莆(田)永(泰)边同前来接应的特委领导人取得了联系,从而安全地转移到莆田广业和常太根据地。
1936年5月,闽中特委决定将第一支队与第二支队合并,在莆(田)仙(游)永(泰)边继续开展游击战争。刘突军仍任游击支队政委。他既是一员虎将,又是一名优秀的政治工作者。尤其是在艰苦的游击战争环境中,他坚持以身作则,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赢得了广大红军战士的爱戴。他还十分重视党的群众工作和统战工作。每开辟一处新的游击区,他都要亲自找群众代表和当地士绅谈话,晓以抗日大义,宣传红军游击队的宗旨和政策,尽可能团结更多的人共同抗日。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在舆论压力下,不得不同共产党和谈,但背地里却加紧推行其“北和南剿”的反动政策。
1937年2月,正在莆田开会讨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联蒋抗日”新方针的闽中特委5名主要成员,因叛徒告密而被宪兵围捕,并惨遭杀害。事件发生后,刘突军以唯一幸存的特委委员身份主持召开党员干部会议,决定成立中共闽中工作委员会,以接替特委的领导工作。会上,大家一致推举刘突军为工委书记。
“芦沟桥事变”爆发后,举国上下掀起抗日救亡热潮。中共中央发出倡导国共合作抗日的宣言。面对国内主要矛盾发生根本变化的新形势,刘突军当机立断,以中共闽中工委名义发出《为反对日寇侵占华北告民众书》,希望国民党地方当局以民族利益为重,通力合作,共赴国难。同时把闽中工农游击队改为中华人民抗日救国义勇军第七路军第一纵队。不久,又主持召开闽中工委扩大会议,确定以义勇军纵队指挥部名义致函国民党莆田当局,表示愿就合作抗日问题举行直接谈判。在刘突军等同志和国民党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促进下,闽中地区的国共和谈于1937年8月下旬达成原则协议。在游击队改编过程中,刘突军坚持党的独立自主原则,只同意把部队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师独立大队,始终坚持党对部队的领导权,不让国民党方面的人插手。
闽中红军游击队改编后不久,国民党驻军师部便以金门沦陷、闽南局势紧张为由,要刘突军率部驻防泉州市内。刘突军率队到泉州后,利用合法地位,广泛接触各界爱国人士,宣传党的团结抗日主张,扩大党的政治影响,使泉州地区迅速掀起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高潮。国民党顽固派对刘突军的爱国革命行动十分忌恨,他们开始用封官许愿为诱饵,企图把红军游击队调到浙东去。顽固派的阴谋遭刘突军拒绝后,仍不断制造磨擦事件,寻找借口,妄图伺机消灭这支红色部队。
面对国民党顽固派故意制造磨擦的严峻形势,刘突军一面向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负责人请求带队北上抗日,一面派人赶赴闽西向闽粤赣省委领导人请求随已编入新四军第二支队的闽西红军游击队一起开往前线。但他的请求没有得到上级领导的批准。顽固派的阴谋被识破后,便恼羞成怒,策划暗杀刘突军。
1938年3月10日,刘突军从泉州乘公共汽车到莆田车站时,被国民党驻军营长彭时斌“请”到营部,当晚即遭暗杀,并毁尸灭迹。刘突军牺牲时年仅2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