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重德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
刘重德,河南滑县人,生于1914年,1931年考入开封高中文科,在校刊上发表他翻译的雪莱抒情短诗数首,1934年入北京大学,先后从朱光潜先生学英诗,从叶公超学翻译。毕业后相继执教于河南大学国立师范学院湖南大学。曾任湖南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译协副会长。其主要译作有:英国奥斯汀的《爱玛》、赫士列特的《莎士比亚戏剧人物论》;美国斯托夫人的《黑奴吁天录》和盖斯特的《寻常人家》。
个人著作
刘重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其主要论著包括:《试论翻译的原则》、《翻译原则刍议》、《谈翻译的忠实性》、《理解、表达与文学翻译》、《常用译法例解》、《谈谈直译和意译》、《英语定语从句的译法》、《阿诺德评荷马史诗的翻译》、《托尔曼教授谈翻译的艺术》及《翻译漫谈》等。
刘重德认为:一篇或一部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语言表达和风格特点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而文学翻译也必须是其完整的统一体的如实再现;这个统一体分为内容、表达和风格三个方面。他在《试论翻译的原则》一文中把翻译的过程分为三个步骤,即“第一步,通读全篇或全部作品,认真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不仅弄清主要思想、字面意思,而且还要弄清字里行间的深刻含义。第二步,由于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不尽相同,在行文措辞方面,往往会出现如下三种情况:(一)有时可以找到完全等值的词语,例如英语as cowardly as a rat和汉语‘胆小如鼠’等值;(二)有时不得不斢换形象,例如英语as lean as a rake,只能译成‘骨瘦如柴’,不能硬着头皮译成‘骨瘦如耙’,因为前者既保存了原文的形象化,又符合译文的规范化,而后者虽然保存了原文的形象,但却违反了译文的习惯;(三)有时不得不在字面上作较大的改变,只能寻找一个能够表达其真正含义的相应的表现法,例如英语Every dog has its day.我们绝对不能按字面译成‘每条狗都有他的日子’。这样,读者不但不懂你所要表达的意思,而且也不懂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我们只能把这句灵活译成‘人人都有自己得意的时候’。这样译,在精神上是符合原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的。第三步,还必须掌握作者在原文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和写作风格,只有这样,翻译时选词造句,才有依据。词句的选择和安排,都以能否比较圆满地再现人物形象和原作风格为标准。就是说,同是一句话,应因人物身份和作者风格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译法。”?
三项原则
(一)翻译应该是原著思想内容的完整的再现。
(二)风格和手法应该和原著属于同一性质。
(三)翻译应该具备原著所有的通顺。
刘重德把泰特勒的三原则与严复的“信、达、雅”综合起来,并根据他个人的翻译体会,提出了“信、达、切”三字翻译标准。
(一)信——保全原文意义;
(二)达——译文通顺易懂;
(三)切——切合原文风格。
刘重德指出:“要想能够圆满地实现信达切这三个原则,一个文学翻译工作者就必须具备一定的造诣和修养。早在1852年,杜勃罗留波夫就正确指出:‘他要翻译的语言不言而喻是他应该精通的,精通词在意义上、在配置上和添加一个不重要的语气词等等时候的一切细微的区别。不仅如此,一个译者还应当极其熟练地掌握译文语言。他不仅写得正确而优美,而且要写得轻松和流畅;在确切地表达原文的中心思想时,使读者看不出一点儿生硬的地方,能在翻译中运用语言的全部财富,不能使用不正确的措辞和不纯洁的词汇。’也就是说,一个文学翻译工作者既要全面掌握外语,又要精通祖国语言。此外,还要具有一定的语言学和文艺学的知识,因为正像伊万·卡什金在《为现实主义的翻译而斗争》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预先应通过文艺理论的分析,弄清作者的基本修辞特点及他所选用的手段。而预先通过语言学角度的分析,应指出它们在语言方面的特征。然后,就是决定性的关键了——按照文学尺度的要求选择所需要的……表达手段。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11 16:44
目录
概述
个人著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