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鉴强,双语
环境新闻网站“中外对话”副总编辑、中国首席代表。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闻学院、公共健康学院访问学者,原《南方周末》记者。他著有关于藏区环境和文化保护的《天珠-藏人传奇》一书。
人物生平
他的一系列重大环境事件报道曾影响了国家决策:
他与同事报道金沙江虎跳峡附近某大坝违法开工后,温家宝总理看到报道,批示追查违法企业,令违法电站停工;
他调查北京圆明园破坏环境事件,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现环保部副部长)潘岳在他的报道上批示:“圆明园立即停工。”这篇报道成为环保总局的决策依据。
在他独家报道转基因稻米利益链条后,原新华社资深记者、中国特稿社执行副社长熊蕾说:“刘鉴强是中国第一个从这个角度报道转基因农作物的记者,他将其幕后的利益冲突公之于众。在他之前,中国从来没有记者挑战过中国转基因科学家的良心。值得注意的是,刘鉴强严格遵从新闻职业伦理,在报道中不加入自己的判断,让事实说话,让读者做出自己的选择。”
2006年12月21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头版对他进行了长篇报道。这是《华尔街日报》100多年中第一次头版头条报道一位中国记者。
2005年,他因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出色成绩,获得2005年中国“绿色年度人物”前20位提名。当年他还获得“杜邦杯”好新闻一等奖。2008年6月,刘鉴强关于中国
环境运动的报道,获得亚洲出版人协会SOPA卓越环境报道奖。这个奖的英文奖项被《纽约时报》有关中国环境的报道获得。2009年4月,他关于虎跳峡大坝的报道,获得SEE-TNC环境报道奖(总分第一名)。
刘鉴强在环境领域持之以恒的报道,影响了国家决策,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例如在虎跳峡大坝、转基因稻米和圆明园非法工程这些中国环境保护史上的重大事件中,他的报道起到了关键作用。他持续三年进藏采访保护环境与传统文化的藏民,写出《天珠-藏人传奇》一书,成为此领域的开创性作品,被列入“环保资料室必备的十本书”。他领导双语环境网站“中外对话”中国办公室,持续关持中国环境,与世界对话,令“中外对话”成为全球了解中国环境事务的主要信息源之一。
主要成就
作用
他撰写的三峡报道,第一次曝光三峡总公司对公众隐瞒将淤积重庆优良港口问题。
他与同事所完成的《虎跳峡紧急》曝光了一处违法电站,并指出虎跳峡大坝将淹没20万亩良田,令10万少数民族无家可归。报道发表后,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令发改委调查电站违法动工一事。此报道也令金沙江边的百姓得到鼓舞,他们传看阅读,后来成为百姓与有关方面交涉时争取知情权和参与权的依据。这篇作品是近年来中国环境保护事业中最重要的新闻报道之一,其影响力一直持续。
2009年,他参与环保组织、企业界发起的金沙江考察活动,写出《金沙江――最后的漂流》一书,以唤起公众对长江的关注。此书将于2011年出版。
在圆明园工程事件后,刘鉴强在极短时间内做出
调查性报道,第一个以确凿证据证明这是一个非法工程。报道在《南方周末》头版刊出后,野生动物摄影家奚志农先生将报纸送给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潘岳阅读后,在报纸上批示:“圆明园工程立即停工”。刘鉴强的报道以其客观、公正、独家及提供的最核心事实,令其直接成为国家部门的决策依据。
刘鉴强曾发表大量有关中国江河保护、能源、气候变化和环境政策的报道与评论,如《中国环保的“胜利”被戳穿》、《虚假的“低碳”城市》等引起很大反响。
天珠-藏人传奇
2006年,刘鉴强离开《南方周末》赴藏区采访,三年后写成《天珠-藏人传奇》一书,并于2010年出版。藏区的神山圣湖是黄河、长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恒河和印度河的发源地,下游养育了近20亿亚洲人。全中国的生态屏障,被受传统文化影响的藏民保护着,但意识到这一点的人并不多。这本非虚构作品描写了几位在环境和传统文化保护方面做出卓绝努力的藏族人,通过他们的故事,体现了藏族文化的宝贵价值和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许多读者认为,《天珠》一书在帮助公众认识藏文化、理解青藏高原环境保护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是此领域的开创性作品,有环保工作者将其列入“环保资料室必备的十本书”。
这本书也给了很多环境公益工作者启发和信心。上海资深NGO工作者郝利琼读此书后写信给主人公说:“从西宁回上海的火车上,我用两天一夜把《天珠》读完,精神陷入高度亢奋之中,感到自己有个强大、喜悦的灵魂——对于我们多年的精神困扰,书中信仰者的回应,给了我醍醐灌顶的光!感谢刘鉴强,他用真心书写藏人的心灵史,也书写一个汉人的心灵史;更感谢用生命书写了本书故事的藏人,这才是混合着血和肉的历史——个人史和时代史、物质史和精神史。还有什么比把自己汇入本民族历史浪潮中更激动人心的事呢!”
《经济观察报》书评说:“本期隆重推荐《天珠》,不仅因为这是一部近乎完美的杰作,也是要向这些致力于非虚构写作的作者致敬!这部描述当代藏区人生活与内心的作品,全部基于作者调查记者的素养和技巧得来的丰富素材,没有任何想象与虚构。真实本身的超越小说的精彩与力量,让这部作品既气势磅礴,又婉转动人,让人目眩神迷。《天珠》以真人真事传递出对神、对人、对自然、对古老传统的敬意与庄严感。”
环境网站
刘鉴强参与创办了“中外对话”环境网站,并在2010年全职担任“中外对话”副总编辑、中国区负责人,将全部精力投入环境保护事业。“中外对话”以中英两种语言传播,重点将中国的声音传播到海外,是中外公众在环境领域进行交流的平台。“中外对话”是唯一的中英双语、提供原创严肃内容的环境网站,读者来自约190个国家和地区。在刘鉴强主导下,其关于中国环境保护的报道,不断被《纽约时报》、《卫报》、《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转载和引用,成为全世界了解中国环境的主要信源,也成为中国环保组织和公众向世界发出声音的重要渠道。
环境记者
刘鉴强还以极大的热情帮助中国环境记者,以提高中国环境新闻界的专业水准。在2010年联合国气候谈判天津会议之前,刘鉴强与全球气候行动联盟(GCCA)合作,对40多位记者和NGO工作者进行了报道培训。从2010年始,“中外对话”与英国《卫报》创办了“中国最佳环境报道奖”,刘鉴强主持了评奖工作。2010年,这一奖项奖励了9名记者。2011年4月与《卫报》、新浪合作的第二届评奖,刘鉴强通过私人朋友筹集经费,扩大奖励面,评出5个头奖、9个优秀奖,奖励了约20位平面媒体记者。5个头奖作品报道了紫金矿业、舟曲泥石流、“石头造纸”神话等重大新闻,获奖媒体包括《南方周末》、《新世纪》周刊、《南方都市报》和《
中国国家地理》。这些优秀的环境记者写出了最优秀的报道,对中国环境保护事业做出贡献,却很难在当前的体系中获得表彰。像环境NGO工作者耿栋撰写的《年保玉则的观鸟喇嘛》一文,尽管极优秀,却几乎不可能获得专业新闻奖的肯定。刘鉴强主持的
环境新闻奖弥补了这一缺撼。他不仅以自己的报道和书籍来提倡环保,更以帮助提高整个环境新闻界的专业水准为已任。“最佳环境报道奖”进行了两届,其评奖之公正、参选作品质量之高、善款使用之节俭、透明,已令其成为中国最有专业水准和口碑的环境新闻奖。
个人作品
《天珠-藏人传奇》2009年12月,
西藏人民出版社《最后的漂流》2012年1月,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13)》2013年4月,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14)》2014年5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环境绿皮书: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15)》2015年11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