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余(1954.10.11-),男,山东省高唐县人,中共党员,水利水电工程专家。1982年毕业于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现任
山东省水利厅副总工程师、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
政府特殊津贴,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首批工程设计大师,山东省水利系统“3131人才培养工程”科技英才、水利专家。
领域贡献
刘长余同志具有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山东省水利工程勘察设计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几十年来,他把全部身心献给了我省的水利事业,一直奋斗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和研究工作的第一线,刘长余先后主持完成了山东省济南、淄博、潍坊三市引黄供水工程规划设计、胜利油田引黄供水工程总体规划和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工程规划设计、小清河流域综合治理干流防洪除涝工程规划设计、山东省沿黄平原调蓄水库工程规划设计、山东省黄河流域和半岛流域防洪规划、山东省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规划设计、山东省21世纪初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总体规划、山东省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规划设计、山东省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山东省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规划设计、南水北调山东段工程规划设计、山东省水资源综合规划等20余项国家、省重点水利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和10余项重大科研课题的研究,推广应用了多项国内外先进技术,解决了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取得了多项重大成果,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和国际领先水平,成效显著,贡献突出。先后获得科技进步奖国家级2项、省部级10项,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省部级10项,省优秀工程咨询奖2项,获国家
实用新型专利4项,发表论著20余篇,在国家和省水利建设重点项目规划设计和水利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应用方面做出优异成绩,为水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成果
刘长余同志深知科技创新是建设精品工程的根本基础,在多年的工程规划设计工作中,结合水利工程建设实际,贯彻“以工程带科技,以科技创新”的基本思路,主持开展了一系列科研课题及专题的研究。他主持完成的重大科研课题和
水利工程规划设计项目荣获近百项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中国水利优质工程大禹奖1项、省级优秀勘察设计奖9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省级优秀咨询一等奖2项、省水利科技进步奖20余项、省水利优秀勘察设计奖30余项。
以南水北调首个开工项目—济平干渠工程建设为依托,刘长余同志主持完成了《南水北调东线济平干渠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首次提出了长距离渠道系统设计与土石方挖填全程系统平衡的设计新方法;研制了以大块混凝土薄板防渗为主、渠床多组合排水疏干辅以复合材料保温的“四防”新型结构和防裂、抗冻、耐久的渠道衬砌
高性能混凝土新技术,干根网并集成坦萨植被网、
土工格栅、椰纤维网于一体的生态修复技术;建立了基于“等容量”控制的调度自动化系统和渠道高边坡稳定分析、加固技术,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荣获2007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刘长余同志积极组织和参与了《大型渠道机械化衬砌设备与施工工艺》课题研究,填补了我国大型渠道机械化衬砌成型技术、设备和工艺等方面的空白,不仅结束了我国引进机械化衬砌设备的历史,更打破了欧美设备垄断国际市场的局面,主持完成的课题《大型渠道混凝土机械化衬砌成型技术与设备》荣获2006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此为基础制定了我国第一部南水北调专用技术标准《渠道混凝土衬砌机械化施工技术规程》。
《21世纪初期山东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是省政府针对山东省水资源紧缺,进入新世纪后山东省水资源如何开发利用,而确定编制的水利重大战略发展规划。刘长余同志担任该规划工作小组副组长和技术总负责人,紧密结合山东实际,运用先进的理念和科学的方法,对21世纪初期山东省水资源开发利用进行了全面规划,该规划以实现山东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主线,以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科学分析了21世纪初期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预测了不同规划水平年、不同保证率情况下的水资源供需状况;根据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要求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的需求,从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六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划,提出了解决山东省水资源紧缺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和要求,确定了进入21世纪后山东省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和保障措施,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和使用价值。其成果已成为山东省制定新世纪水利发展战略规划的主要依据。《21世纪初期山东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总体规划》2003年荣获山东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
自二十世纪六十代以来山东省陆续兴建了一大批灌区工程,据统计至1998年全省设计灌溉面积30万亩以上的大型灌区发展到近60处,设计灌溉面积4877.53万亩,其中引黄灌区30余处,水库(含引湖)灌区20处,引河灌区9处。但这些灌区在建设期由于资金严重不足,工程只能因陋就简,经过长期运行,老化失修严重,以致“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周身是病,难以为继”,急需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山东省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也就孕育而生。刘长余担任该项目技术总负责人,自1998年以来一直负责全省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的总体规划和部分灌区的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研究解决了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中的诸多技术难题。《山东省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规划》荣获2002年度山东省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针对各工程在施工设备及运行方面尚未解决的许多技术难题,结合施工设备及工地现场实际情况,刘长余进行反复研究、多次试验,发明、改进多项施工设备,取得国家专利4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
著作
由于在灌区建设和改造方面卓有成效的工作和技术研究成果的前瞻性,根据国家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安排,刘长余同志作为主要起草人主持编写了国标《灌区规划规范》(GB/T50509-2009)。在对我国大型灌区大量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有关管理、建设、设计、研究部门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负责工作大纲、技术大纲的制定,并执笔编写“第五章水土资源平衡分析及水资源配置”、“第七章 工程规划”内容的编写和规范全文的审查修改等任务。该规范作为灌区规划的国家标准,于2009年7月由
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联合发布,2009年12月1日起实施。同时,刘长余同志还承担完成了国标GB50xxx-20xx《灌区改造技术规程》(报批稿)的工作大纲、技术大纲的制定,并执笔编写“第六章 主要技术指标”的编写及“第七章总体布局”的审查修改等任务,该规程已由水利部报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期内即将发布实施。
工作之余,刘长余笔耕不辍,先后撰写了多篇学术论文,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2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3部。
荣誉
因工作业绩突出,刘长余同志多次受到上级机关的表彰奖励,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
优秀共产党员。2004年,被评为全国
南水北调工程规划设计先进个人;2005年,被评为全国水利水电勘测设计行业优秀设计总工程师,被聘为山东省防指防汛抢险专家;2007年,被评为山东省水利系统“3131人才培养工程”水利专家;2009年,被评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首批工程设计大师;2010年,批准享受国务院授予的
政府特殊津贴,被评为
山东省水利厅“3131人才培养工程”科技英才;兼任山东省水利学会理事、规划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科技咨询协会、山东省土地协会理事。
水利寄语
“当我们选择水利的时候,就意味着选择了大河人生,选择了一辈子的治水生涯。”这是作为水利人的刘长余常说的一句话,他生活快乐简朴而不张扬,比起那一项项载入史册的辉煌的水利工程,平凡的他只是千万水利人中的一份子,只是沧海一粟浪花一朵,但正是水利行业千千万万色彩纷呈的这些一粟粟颗粒一朵朵浪花,共同装点了山东水利事业的巨幅宏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