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鹏
中国石雕艺术大师
刘鹏字清平,沐心斋主,江西省吉安人,北京市荣誉公民。民革北京市优秀党员,中国石雕艺术大师,中国石雕石刻专业委员会首席专家,现任北京石窝雕塑艺术学校校长。
艺术简介
刘鹏,字清平,沐心斋主,1964年生于江西,民革北京市优秀党员,中国石雕艺术大师,现任北京石窝雕塑艺术学校校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中国石雕石刻专业委员会首席专家,中国百名优秀环境艺术师。2000年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成功协助北京市房山地方政府全面开展汉白玉雕刻特色之乡的建设,同时被内蒙、新疆、吉林等省的地方政府聘为“石文化之乡”建设高级顾问;成功创办了北京石窝雕塑艺术学校,为全国各地工艺美术雕刻之乡的建设输送了大量人才,是我国推进雕刻艺术产学研职业化一体化的先行者;设计了北京市“四大工美工程”之一的《中华石雕艺术园》及《汉白玉文化艺术宫》;《中华龙》获“2008年中国人文奥运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金奖;“汉白玉综合装饰”系列取得重大创新成果,翻开了我国汉白玉文化史上的新篇章;先后在国家级刊物发表作品和论文三百余件(篇),出版了《中华瑰宝汉白玉》、《刘鹏作品集》等专著,是我国汉白玉文化建设的领军人物,作品被国内外广泛收藏;荣获“进就创业十佳优秀青年”、“北京市文明百星”等十二次省市级以上政府嘉奖。
刘鹏大师汉白玉雕刻
《汉白玉文化艺术宫》汉白玉宫由极品汉白玉雕刻而成,为和平建设题材。作品上部以汗青(古代的书)和张衡的地动仪结合的造型,册柱上用篆字通刻《汉白玉颂歌》,寓意汗册擎天。穹顶上八龙守护着四面八方,有镇风水保平安之意,顶端端为栖贤亭寓意地方政府为了保护和弘扬汉白玉传统文化求贤若喝、招贤纳士。作品创意设计已被世界三大石文化之乡的北京房山大石窝所采用,建成了该地区标志性建筑,是北京市四大工美工程之一《中华石雕艺术园》的核心部分。内为汉白玉文化艺术博物馆。技法上采用了南方通透灵巧的雕刻技法和北方憨实厚重的雕刻技法相结合,阴刻和阳刻及线刻相结合。
《汉白玉综合装饰》材质为汉白玉、陶瓷颜料、金银、植物渗染颜料等,题材为花鸟、鱼虫、山水、人物等综合装饰。汉白玉综合装饰,利用汉白玉白如纸,质如瓷和可渗染等特点对汉白玉雕件进行烤花、染色、彩绘、镶嵌等装饰的各种形式。汉白玉综合装饰完美的结合了中国经典传统文化的陶瓷、国画、书法纸墨等特点,在人类史上首创。尤其是若隐若现的汗线与笔墨谐和的自然天成、鬼斧神工之笔,堪称完美,极富意蕴。特别是烤花石器,把中国皇家文化的主要载体汉白玉和china象征中国的瓷器结合起来,必将碰撞出巨大的文化火花。技法上采用了石雕、陶瓷彩绘、渗染充色、绘画书法、镶嵌和特别的烧烤等相结合的综合装饰技法。
《太师椅》 材料;汉白玉,5×5×5.9cm传统祥瑞题材。重38克,最精构形直径0.25cm,工艺水平成功挑战了松脆型材料汉白玉雕刻工艺极限。作品虽然采用了当代雕塑家常使用放大或缩小器物的创作手法,是传统题材的再创新。把搭桥铺路的建材做成价比黄金的高档雕刻工艺品,实属不易。其材料成本不足一分钱,充分展示了其工艺的价值。尤其符合国家资源保护战略,历史遗留的边角料也可转化大型耗料艺术家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作品一经问世备受各界人士青睐,释放着高贵典雅的东方文人特有的审美情怀,同时也把汉白玉雕刻工艺推向又一个新标高。制作采用粗加工雕凿,细加工纯手工磨制的技法。
《奥运龙》作品由极品汉白玉雕刻而成,俗称中华龙,中国北京人文奥运纪念雕塑。作品以最具有中国特色的祥云为底座,以代表中国民族的龙,造型2008年字样,并以奥运会会标为衬托,用最直观的主体造型表达出中国北京人文奥运的内容、体现出祥云飘,巨龙腾的中国奥运精神气魄。技法上采用石雕和玉雕相结合,以线带面,以面塑体,层层依次压缩浮雕之法与圆雕技法相结合,并着重传递汉白玉柔和细腻的表现力。2008年获中国人文奥运旅游纪念品金奖。
《感恩》人从虚无中走来,又向虚无中走去,百年物质的成长历程感恩母亲,这位健硕的母亲有足够的乳汁哺育其后代,她朴实温厚蕴藏无限生机,象征着大地母亲。作品宗旨在于唤醒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感恩之情。
《烛光》材质,汉白玉。40x50x60cm。作者爱上了一位绝世美女“汉白玉”。但他还是想把她嫁给月亮,因为这样全世界的人们都能欣赏到她的非凡美丽。于是他就点燃了一根巨大的蜡烛,终于在烛光下用十多个春秋,为她做成了一件十分美丽的嫁衣。作品体现了作者出嫁爱人的复杂情感。同时作品直接表达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私奉献精神。
《根》材质,汉白玉。42x40x49cm,传统肖属题材。根是指发源地,起源地,树有根,水有源,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一个源头,人类也有一个共同的祖先,肖属文化是我们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品以两个同根树代表炎黄二帝,树上生长十二生肖代表所有炎黄子孙,不管你是鼠牛虎兔龙蛇,还是马羊猴鸡狗猪,也不论你在天涯还是海角,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共同的根,都是同根生的炎黄子孙。技法上采用圆雕和传统装饰雕刻手法相结合,后期为了减少机器或雕凿的震动采用纯手工的磨制工艺。
《凤梧对》—材质;汉白玉。相传周文王在一棵古老的梧桐树下弹琴,招来了凤鸟停泊,又引来了百鸟朝凤,此后的中国,梧桐树就成了招贤纳士的环境,而凤凰就成了人才的象征,作品刻画了一只凤凰傲游万刃归来,发现梧桐树被砍伐了,在绝望中又发现梧桐树根部发出了新芽,凤凰微低着头,若有所思。
《森林之歌》,材质;汉白玉。在宇宙中人类(动物)和森林(植物)是相对的阴阳共生依存体系。但人类在砍伐森林破坏生态时往往看不到这是在掐自己的脖子上吊。作者的童年可以无偿并自由的饮用自然界的水,现 在必须掏钱买而且还要不厌其烦地驮着,这在当时也是无论如何想不到的。作者无法不杞人忧天;“是不是在自己的晚年呼吸空气也要掏钱买,出门还要背上氧气包”,当下地球生态令人堪忧。 《森林之歌》把森林(即植物)高度概括为“萌动”、“破土”、“展枝”、“秋实”四个阶段,每阶段用三个个体(即三生无限之意)独立成雕塑的组雕。作品既喻成才过程的艰辛和喜悦,又表达了作者对人类共生依存体系的理解和期望。
《迈向新世纪》材质,汉白玉。作品长5米宽5米高8.9米,北京市房山区石窝文化广场主题雕塑。作品周边弧形体积,强烈的扭动并不断台升,取睡龙初醒即将腾飞之势,以表发展进步强劲之意。中心安排两个火箭的造型,并以一个圆体为中心,把分散的造型统一聚拢起来,寓意各行各业团结在党的周围并驾齐驱,共同发展,象征团结向上。
《空间系列之一》
《鱼也》作品利用鲶鱼的曲线美,汉白玉的材质美,表达一种梦幻的气氛,让人在安静中寻求到装饰元素和乐趣。
《多子多福》材质,汉白玉。30x40x30cm。作品就利用了一块废弃的边角料,雕琢了一个活灵活现的青蛙,趴在一团蛙子上,构思、手法新颖,充分体现了因材施艺的重要性。多子多福是传统题材,但取得了明显的推旧出新的效果。
《中华雕塑魂》材料是蒙古黑镶嵌汉白玉,尺寸:5200cmx2100cm立于中华石雕艺术园,是最主要的人文景观之一。作品把整个中华民族繁杂纷呈的茫茫雕塑历史分为十个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部分展示出来,十个雕塑时代分别是彷徨迷茫的上古雕塑,神秘狰狞的夏商周雕塑,激动灵奋的春秋战国雕塑,威武庄严的秦代雕塑,雄浑刚键的两汉雕塑,宁静超然的魏晋南北朝雕塑,华光绚丽的唐代雕塑,世俗温情宋代雕塑,工巧繁缛的元明清雕塑和西化抽象的现代雕塑。作品和公园的人文精神相互融合辉映,把无形的中华雕塑史形象化,并像一部史诗一样展现在人们面前,让上下数千年广阔无边的雕塑知识简单化、通俗化,既渲染了中华雕塑艺术园的主题,又能普及宣传雕塑知识,增添人民群众对雕塑艺术的兴趣和热爱,也深刻体现了大石窝雕塑和中华雕塑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发展的密切关系。
《中华石雕艺术园》材质,汉白玉与青白石,宽23米,高9.5米,重约280吨。牌楼根据门和主席台功能的需要,吸收传统精华,接合现代理念。在装饰上采用了雕龙画栋和东方特有书法艺术。环保题材的巨型浮雕共分四组。东面两组各种动物自由其间,各种植物适得其所,各种自然景观跃然墙壁,但却无人迹可寻,体现了地球也是动物家园的要义。西面两组表现了人类已经拥有了森林草原,湖泊江河和自己制造的各种人文景观。许多生灵已经做了任人宰割的奴隶,表达人类应该满足,更应该反醒的主题。
《道之初》—材质,汉白玉。45x55x70cm。作品通过植物和人的型体概括成雌雄同体的雕塑之形,意图表达事物发展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自然规律,即“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限”国学精华。用植物的形态能缩短与群众的距离,增加亲和力。
参考资料
石语者.北京市房山信息网.2013-05-09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05 08:36
目录
概述
艺术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