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计量是指
资产在开始进入财务报表系统时的确认,是按照交换价格计量的。
初始计量通常采用的是
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
现金或者
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
公允价值计量。由于历史成本数据容易获得,并且具有
可靠性,因此人们已经习惯了采用历史成本作为
会计计量的主要属性。但在
市场经济中,企业面临的
风险和
不确定性增加,资产价值随时都在发生变化,面临价值损耗的风险。
当
资产账面价值发生非正常原因减少时,以历史成本计量所提供的财务报表忽视了资产的减值问题,从而虚增企业资产,无法揭示实际的
财务状况,因而应对减值资产按照减值后的交换价格(现行价值)重新计量,这就是后续计量。在后续计量中的交换价格通常是
现行市价、
可变现净值、
现值等
计量属性。但如果完全抛弃历史成本而改用现行市价或者现值,所花费的成本又太大,不符合
成本效益原则。因此,在现有环境和条件下,为了满足
会计信息使用者的
需要,对历史成本进行改良,既不否定历史成本,又有所突破,即在资产负债表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同时,根据报表项目的性质应用其他的多种计量属性,以反映资产的现时价值,从而为
投资者提供有用的
会计信息。根据我国新颁布的基本准则,资产期末计价采用的计量属性,除历史成本外,还包括
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
公允价值。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资产的期末计价。
初始计量:如
交易性金融资产以
公允价值计量,将发生的相关手续费直接计入
投资收益,但是
持有至到期投资和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投资再初始计量时将发生的手续费计入其初始计量成本。
后续计量:如交易性金融资产采取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持有至到期投资按照成本计量模式计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权益性资产按照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债权性资产按照成本模式计量,类似于持有至到期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