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夜坐赠吴武陵
唐代柳宗元诗作
《初秋夜坐赠吴武陵》是唐代诗人柳宗元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前半写思念吴武陵之情。虽距离“岂云远”,但仍是“即席莫与同”。同时并以秋雨秋风、积雾浩波等景物烘托其间,加深了孤寂求侣的思绪。后半以弹琴为喻,亟想朋友之间获取高山流水的知音之乐。全诗含蓄绰约,情深趣幽。
作品原文
初秋夜坐赠吴武陵⑴
稍稍雨侵竹⑵,翻翻鹊惊丛⑶。
美人隔湘浦⑷,一夕生秋风。
积雾杳难极⑸,沧波浩无穷⑹。
相思岂云远⑺,即席莫与同⑻。
若人抱奇音⑼,朱弦縆枯桐⑽。
清商激西颢⑾,泛滟凌长空⑿。
自得本无作⒀,天成谅非功⒁。
希声閟大朴⒂,聋俗何由聪⒃。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吴武陵:柳宗元在贬谪永州时最亲密的友人之一。《新唐书·文艺传》“吴武陵,信州(今江西上饶)人。元和初擢进士第。”
⑵稍稍:萧森,阴晦。
⑶翻翻:翩翩,鸟飞轻疾的样子。
⑷美人:此指吴武陵。按,以美人喻指心中仰慕赞美之人,是《诗经》和《楚辞》以来的传统手法。湘浦:潇水边。湘,这儿实为潇水。浦,水边。
⑸杳(yǎo):幽暗深远。极:穷尽,这儿指看到尽头。
⑹沧:水青苍色。
⑺云:谓,说。这儿是说得上的意思。
⑻即席:就席,在座席上。莫与同:不能与他同坐。莫,没,不。
⑼若人:伊人,此人。若,此。抱:怀有。
⑽縆(gēng):紧绷。这儿指琴弦紧紧地张在琴上。枯桐:焦枯的桐木。这儿借指琴身。相传东汉蔡邕用烧焦了一截的桐木制琴,音甚美,故名焦桐,又叫焦尾琴。
⑾清商:古代以宫、商、角、徵、羽表示五阶声律,商音清越,故名清商。激:激扬,飞荡。西颢(hào):秋天。古人以东南西北配春夏秋冬,西代表秋。又古人称西方为颢天。《吕乐春秋·有始》:“西方曰颢天,其星胃、昂、毕。西方八月建酉,金之中也,金色白,故曰颢天。”颢,白色。
⑿泛滟(yàn):浮光闪动的样子。这儿比喻琴声美妙感人,使人心波动荡。凌:直冲向上。
⒀自得:自有所得,自己心中有所感受体会。得,心得感受。作:造作,做作。
⒁天成:天然而成,不借助人力。谅:确实,真的。功:人工。
⒂希声:细微的声音。希,细。閟(bì):关闭,封闭。大朴:本质,本性。大,重大的,基本的。朴,未经加工成器的原材料,借指朴质的天性。
⒃聋俗:愚昧不明事理的世俗之人。聋,听觉丧失或迟钝,喻愚昧无知。何由:由何,从何。聪:听觉灵敏,听得很清楚。
白话译文
密雨疏疏斜打着竹林,鸟雀翻翻惊起在草丛。
我的友人远去隔着湘浦,一夜之间忽又刮起秋风。
浓雾迷漫杳杳无边,波浪沧茫浩渺无尽。
相思情在,还用说离得远吗,此刻就像和你正在心心相通。
好像你就在我身旁弹着瑟琴,急骤弦响琴儿流出奇妙的音。
那声,昂扬清亮激情满心怀,那音,飘绕浮泛艳彩凌长空。
如发自神来,不像是自己所能作,似偶然天成,谅非人间有此功。
希有的音韵大朴归真,普通之人怎能如此聪颖。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秋。因诗中说“美人隔湘浦”,说明当时吴武陵居住在潇水之西,柳宗元则居住在潇水之东城内。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年),柳宗元迁居潇水之西愚溪,就不再与吴武陵有潇水之隔了。诗中称吴武陵为“美人”,对他的琴艺和才干深表仰慕敬佩,似为初识其人时的口吻。而吴武陵在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年)进士及第,次年初贬谪永州,柳宗元与他初识应在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故这首诗当时诗人秋夜独坐时怀念吴武陵所作。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这首诗分为二层:第一层为前八句,从开头至“即席莫与同”,写诗人对吴武陵的思念之情。凄雨侵竹,惊鸟翻飞,浓雾弥漫,烟波浩渺,勾勒出一片秋夜乍寒凄凉的景象。这一方面衬托出诗人被贬谪的愁苦忧戚的心情,另一方面也暗示出朝廷的黑暗和政局的险恶。诗人和吴武陵可谓同病相怜。在这样的夜晚,诗人一方面感到愁苦寂寞、孤寒无援,另一方面也由此及彼地表达了对吴武陵的惺惺相惜和深切同情。
第二层为后面八句,诗人对吴武陵的琴艺和才华进行了高度的赞赏,对吴武陵的才华被埋没深表愤慨。
首先,诗人通过侧面描写吴武陵的琴弦和琴身十分华丽名贵,为下面琴声的美妙作以铺垫。然后,诗人又从正面描写琴音的飞扬激荡、划破天际,仿佛置身其中,享受到琴声的高妙悠扬。“清商激西颢,泛滟凌长空”此二句又与秋天和潇江之景相得益彰。其次,诗人由琴声转向演奏者吴武陵。这琴曲犹如天籁,却是吴武陵真情实感毫无雕饰地自然流露。吴武陵的志趣高远,才华横溢,由此不言而喻。
全诗最后两句,是写诗人为吴武陵的才华被埋没而深表愤嫉。像这样志向高洁的曲调,那些市侩庸俗的权贵们是无法听懂、也无法理解的。这里,柳宗元用辛辣的嘲讽表达了心中无比的愤慨,这既是为友人的不被赏识抱打不平,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不平之气。
名家点评
清代何焯《义门读书记》:起二句暗藏风字。“积雾杏难及”一联,起远字。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千古文章神境。下半借琴以喻文才,董庭兰一辈人,未能知也。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贞元九年(793)进士。王叔文集团改变朝政,柳被信任并授礼部员外郎。不久,失败,王被杀。柳宗元及其同党——著名诗人刘禹锡等同遭贬斥。贬为永州司马,后改为柳州刺史,死于柳州。柳早年读儒书,也与韩愈一样,为巩固唐朝统一,促进隆盛而努力,受打击后又喜在佛教中求得心理平衡,自称“好佛,求其道积三十年”。但抑郁不平之气并未因此而解脱,发为诗文乃成淡远、山甫峭之风格。苏轼以为他的诗与陶渊明相近,都有“外枯中膏,似淡实美”的特色。他也是古文的提倡者,规模虽不及韩氏恢宏,但仍能与之并称为“韩柳”,厕身于“唐宋八大家”之中。其《柳河东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3 20:12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