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拉萘酯(liranaftate)系角鲨烯环氧化酶抑制剂和细胞壁合成抑制剂,化学结构与托萘酯相似,适用于皮肤真菌感染的局部治疗,如体癣,股癣,股癣,足癣。
化合物简介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利拉萘酯
中文别名:N-(6-甲氧基-2-吡啶基)-N-甲基氨基硫代甲酸(5,6,7,8-四氢)-2-萘酯; 利拉柰酯
英文名称:O-(5,6,7,8-tetrahydronaphthalen-2-yl) N-(6-methoxypyridin-2-yl)-N-methylcarbamothioate;N-(6-methoxy-2-Pyridyl)-N-methylthiocarbamic acid O-(5,6,7,8-tetrahydro-2-naphthyl)ester
英文别名:Liranaftato; Zefnart; Liranaftate; M-732; Liranaftatum
CAS号:88678-31-3
分子式:C18H20N2O2S
分子量:328.42900
精确质量:328.12500
PSA:66.68000
LogP:3.76910
物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白色结晶固体
密度:1.24g/cm3
熔点:98.5-99.5ºC
沸点:462.5ºC at 760 mmHg
闪点:233.5ºC
折射率:1.641
储存条件:-20ºC 冷藏
生产方法
主要有四种合成路线和方法:其一是将5,6,7,8-四氢-2-萘酚与N-(6-甲氧基-2-吡啶基)-N-甲基硫代氨基甲酰氯缩合;其二是6-甲氧基-2-甲氨基吡啶与5,6,7,8-四氢-2-萘氧硫酰氯缩合;其三是将N-(6-甲氧基-2-吡啶基)-N-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与2-(2,4-二硝基苯氧基)-5,6,7,8-四氢萘缩合;其四是将中间体N-(6-甲氧基-2-吡啶基)-N-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2,4-二硝基苯酯与5,6,7,8-四氢-2-萘酚缩合.推荐方法二的合成方法和路线.
(1).6-甲氧基-2-甲氨基吡啶的制备 在1L的不锈钢高压釜中加入2,6-二氯吡啶270g(1.82mol)、30%甲胺水溶液567g(含甲胺170g)(5.48mol),密闭高压釜,开搅拌升温至135~140C反应3 ~4h,反应过程中釜内压力约为0.8~1.3Mpa.反应毕,冷至60C,加入48%的溶液92ml,加热至100C保持2h.以便除去过量的甲胺(可回收甲胺98%).再将其冷至50C以下,将混合物转移至2L分液漏斗,用苯(270ml*3)提取,合并有机层,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Na2SO4干燥,过滤,滤液浓缩除苯,冷至50C加入140ml无水甲醇,得6-氯-2-甲氨基吡啶的甲醇溶液. 在1L高压釜加入6-氯-2-甲氨基吡啶的甲醇溶液和新鲜制备的甲醇钠187g(3.46mol),密闭反应釜#搅拌升温至145~150C,保温反应4h(釜内压力大约为1MPa).反应毕,冷至50C,加水430ml,剩余物用氯仿(100ml×4)提取,合并氯仿层,减压蒸除氯仿,得油状物6-甲氧基-2-甲氨基吡啶213g,收率84%左右,无需进一步纯化,直接用于下步反应。
(2)5,6,7,8-四氢-2-萘氧硫酰氯的制备
在反应瓶中加入硫光气(纯度95%)12.7g(0.105mol),四氯化碳75ml,搅拌,冰水浴冷却到5C以下,于1.5~2h内滴加5,6,7,8-四氢-2-萘酚[14.8g(0.100mol)]的NaOH(2mol/L,50ml)溶液,控制滴加过程温度5~6C,滴毕,继续搅拌反应5~15h(用HPLC跟踪,5,6,7,8-四氢-2-萘酚消失,则反 应达终点).反应毕,将反应混合液用水洗,分相,有机相减压蒸除溶剂,得粗品21.5g,进行真空蒸馏,收集106~112C/39.996Pa馏分,得精制品5,6,7,8-四氢-2-萘氧硫酰氯 18g油状物,收率79.5%(中真空蒸馏收率84%).
(3)利拉萘酯的合成
在反应瓶中加粗制6-甲氧基-2-甲氨基吡啶 19.6g(折合0.128mol)、异丙醇250ml、水100ml、无水K2CO3 29.4g, 于室温下1~1.5h内滴加5,6,7,8-四氢-2-萘氧硫酰氯 41.9g(0.128mol)的异丙醇100ml的溶液.滴毕,继续在室温搅拌反应4~5h,当反应瓶产生多量结晶沉淀时反应终了(一般反应5~6h).加水500ml,充分搅拌则析出大量结晶,过滤,滤饼水洗至中性,抽干,干燥,得粗品50g,用无水乙醇200ml重结晶,过滤,滤饼用少量冰冷乙醇洗涤,抽干,干燥得利拉萘酯 31g,收率73.7%,mp97~99C,纯度99.5~99.8%(HPLC法)。(注意:5,6,7,8-四氢-2-萘酚按文献 制备.)
用途
利拉萘酯API。
利拉萘酯凝胶
【通用名称】利拉萘酯凝胶
【商品名称】澳舒旨
【英文名称】Liranaftate Gel
【汉语拼音】Li La Nai Zhi Ning Jiao
成份
本品主要成份为利拉萘酯,其化学名称为:N-(6-甲氧基-2-吡啶基)-N-甲基氨基硫代甲酸(5,6,7,8-四氢)-2-萘酯。
性状
本品为无色透明凝胶。
适应症
用于足癣、体癣、股癣的治疗。
规格
2%
用法用量
外用,每天1次涂于患处。
不良反应
1611例受试者的临床试验安全性评价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0例(1.86%)。其中主要为接触性皮炎17例(1.06%),瘙痒4例(0.25%),发红3例(0.19%),红斑、疼痛、刺激感各2例(0.12%)。此外,发生率小于1%的不良反应有皮炎、自身敏感性皮炎及潮红。
禁忌
下列患者禁用:
1.对利拉萘酯及本品所含其它化学成分有过敏史者。
2.对其它外用抗真菌药物有过敏史者。
3.临床上与皮肤念珠菌病、汗庖疹、掌跖脓疱病、脓皮病以及其他皮肤炎症难以鉴别的患者。
注意事项
1.禁用于角膜、结膜等部位。
2.不慎入眼时,请用大量水冲洗,并立即到医院接受医生检查。
3.禁用于明显糜烂部位。
4.涂布部位如出现接触性皮炎、瘙痒、发红、红斑、疼痛、刺激感等,应停止用药,并采取适当措施,必要时向医师咨询。
5.当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6.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妊娠期间应用本品的安全性尚不确定,因此妊娠或准备妊娠的妇女应权衡利弊慎用。哺乳期妇女应用本品的安全性尚不明确。
儿童用药
儿童应用本品的安全性尚不确定(无使用经验)。
老年用药
由于一般老年人生理机能低下,故应慎用。
药物相互作用
尚不明确。如正在使用其它药物,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
药理毒理
药理作用
利拉萘酯为硫代氨基甲酸酯类抗真菌药,属角鲨烯环氧化酶抑制剂,通过阻碍真菌细胞膜角鲨烯环氧化反应,影响作为细胞膜构成成分的麦角甾醇的合成,发挥抗真菌作用。
利拉萘酯对皮肤丝状真菌(发癣菌属、小孢子菌属、表皮癣菌属)有强抗真菌作用,对其他丝状真菌、暗色真菌、双态性真菌也显示出抗真菌作用。
毒理研究
遗传毒性:利拉萘酯致突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
生殖毒性:一般生殖毒性试验中,SD大鼠皮下给予利拉萘酯,对母体的最大无毒性反应剂量为20mg/kg,对生殖过程及胎鼠的最大无毒性反应剂量为100mg/kg。致畸敏感期毒性试验中,皮下给予利拉萘酯对母体的最大无毒性反应剂量为300mg/kg,对胎鼠的最大无毒性反应剂量为100mg/kg,围产期毒性试验中,皮下给予利拉萘酯对母体和新生仔鼠的最大无毒性反应剂量为30mg/kg。
药代动力学
在健康成年人背部涂抹2%利拉萘酯乳膏5g,单次或连续给药7天,用气相色谱法连续测定血浆和尿液中原形药物浓度(检出限:1ng/mL),结果显示,单次和连续7天给药结果相同,即给药后336小时在血浆和尿液中均检不出原形药物。
贮藏
密闭,在阴凉处保存
治疗体股癣
利拉萘酯软膏治疗体股癣的临床研究
利拉萘酯(1iranaftate)为一种新型硫代氨基甲酸酯类抗真菌药,属角鲨烯环氧化酶抑制剂,通过阻碍真菌细胞膜角鲨烯环氧化反应,特异性地影响真菌固醇的早期生物合成,从而引起细胞膜构成成分麦角固醇的缺乏以及细胞内角鲨烯的蓄积,导致细胞内重要物质漏出,从而发挥抗真菌活性。根据真菌敏感性试验测得的MIC值,利拉萘酯的抗皮肤真菌活性比托萘酯强10倍,抗皮肤癣菌的效果较克霉唑更好。而且本品抗真菌谱广,对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表皮癣菌属有强大的抗真菌作用,作用强于托萘酯;许多暗色真菌、双相性真菌,其他一些丝状真菌和一小部分新生隐球菌对利拉萘酯相当敏感,而几乎所有上述试验的菌株都对托萘酯有耐药性。本品表皮内贮留时间长,可在角质层长时间分布,所以只需每日给药1次,增加治疗的顺应性,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国外已进行了利拉萘酯的临床对照试验及开放试验,在有111例皮肤真菌病患者参加的开放性Ⅱ期临床试验中,本品可使91.7% 一100% 的患者症状改善,耐受性良好 J,不良反应轻微且短暂。另一项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采用2%利拉萘酯霜治疗股癣,结果显示2%利拉萘酯霜在治疗结束时真菌学治愈率为98.7% ,临床治愈率为79.7% ,均显著高于1%联苯苄唑霜(真菌学治愈率和临床治愈率分别为91.3%和62.6%)。
本研究结果显示,停药时2% 利拉萘酯软膏临床有效率83.10%(对照组为83.58% ),痊愈率46.48%(对照组为40.30%);真菌清除率95.83%(对照组为95.65%)。停药后2周分别为90.14%(对照组为8657%),74.65%(对照组为61.19%),98.59%(对照组为100%),综合有效率为90.14%(对照组为86.57%),痊愈率74.65% (对照组为61.1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70%(对照组为0)。两组的临床治愈率、有效率、真菌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