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津铁门关
汀罗镇前关村有铁门关遗址
利津城东北方向35公里处,汀罗镇前关村有铁门关遗址。铁门关是明清两代繁华的水旱码头和盐运要地,几百年前曾驰名省内外。
得名
金初,此地濒临大海,有一自然海沟,船能在此靠岸。渤海滩产盐,这里盐业日益发达。外地小商船、渔船不时在此停泊。金代统治者为扼海滨之要,在此修筑了土城,方圆约5华里的城墙由土坯垒成。东、西、南、北各有一个大城门,密密麻麻的铁环、铁钉几乎布满了整个城门,故人称铁门。这里又处海关,可能这就是铁门关一名由来的原因。
发展
建设
明中期,永阜场、丰国场是有名的大盐场,外运要地铁门关就成了繁华的水旱码头,每天有数百艘船只来往于此。日本、英国、朝鲜及其他一些国家的商船也开始到铁门关。此时,土城早已残破,居民也由原来的百余户猛增至1100多户。这时已有两条大街,一条通向码头,一条通向龙王庙。街道两旁有数十家大商号,饭馆、酒店、商店均有。外地的买卖家也争相来铁门关购买地盘,做起生意。
随着铁门关经济的繁荣,一些坏场所也出现了,南北街上公开设立了大烟馆一处、赌局4处、妓院一处。当时政府虽说禁止,实则任其泛滥。
同治十三年,第三次大修铁门关。在这次维修中,一些外商也捐了钱。捐款者的名字刻在了一尊高2米余的石碑上,这次大修的组织人是久住铁门关的商人陈红军和搞海上运输的张乐民。他们聘请名画家李燕和他的徒弟王挺萃勾画戏楼的木柱,雕刻了戏台前檐的花格木棂,重画了庙内的壁画。据说壁画上的龙画得十分逼真。
衰败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0 21:48
目录
概述
得名
发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