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顺村位于
京杭大运河北岸,隶属浙江省嘉兴市
桐乡市,东临
星火村,南靠
大运河,西接
永丰村,北与
芝村村和
五丰村相邻,崇福镇307城乡公交横穿全村,水陆交通都比较方便,全村村域面积4.42平方公里。
乡村概况
崇福镇利顺村位于桐乡市崇福镇最西边,离镇区2.5公里,崇永公路穿境而过。东临京杭新改道大运河与星火村相邻。南靠京杭大运河与东安村相望。西与大麻镇永丰村和洲泉镇金家浜村相邻。北与本镇的芝村村和五丰村相邻。全村分布11个自然村共设14个村民小组,共939户,总人口3877人。村党总支部共有党员96人。下设两新组织、农业、外出、老年4个分支部。利顺村村民聪明勤劳、民风纯朴、党员干部带头兴办企业,经商群众共同致富。
近年来,村总支部和村委会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题,通过“美丽乡村”、“五水共治”和“三改一拆”。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先后获得桐乡市生态村、桐乡市五好党组织、桐乡市文明村、浙江省卫生村、桐乡市绿化村、桐乡市科普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乡村经济
该村共有耕地面积3530亩,以种植水稻、桑树、蔬菜,以养殖生猪、湖羊为主。据相关政府网站统计,该村有14个村民小组,938户人家,总人口3904人,其中一半以上的村民在务工、经商。利顺村村民聪明勤劳,民风纯朴,全村有私营企业16家,个体工业56家,2006年全村人均收入9828元,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72万。
根据该村实际坚持主抓工业经济,不断调整农业种养结构,努力壮大村级经济,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加强对已有工业企业的引导,管理和服务。根据企业运作情况和年初下达的目标,每季组织一次经济形势分析会,相互交流工作经验。提出企业实际困难,尽最大努力为企业排忧解难,使企业增强信心。积极扶持和鼓励家庭个体工业,努力使他们逐步形成规模效应。盘活存量资产,发挥土地利用率,2006年在原小农场土地上招商引企,确保村级经济来源,增强农民就业岗位。积极引导农民的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不断调整种养结构,培育农产品加工户与企业建立购销往来,建立农产品营销队伍,提供种养信息,促进农业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以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充分利用资本、资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采用收购、出让、出租、参股和有偿服务等形式,努力壮大集体经济收入。2006年,确保农民人均收入达到 9680 元,村级集体经济拥有支配资金 92 万元。
社会建设
利顺村党总支部、村民委员会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宗旨,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带领全村三个文明建设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利顺村村班子的一班人,即有吃苦耐劳、团结奋斗的精神又具有长远目光和为村民办实事的决心。主要工作有创建整治村,完成4900亩土地整理。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利顺村“两委”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导下,以村庄整治和
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工程为抓手,务实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将利顺村建设成为村美、户富、班子强的新农村。
生态建设
(1)按照创生态村的要求,结合该村实际,成立保洁队伍一个,并落实了长效管理办法,对保洁员实行考核,落实责任。为创蓝天、碧水打基础。
(2)全面硬化村组道路,加大对道路基础建设的投入,对全村,村通组、组通户道路进行沙石硬化并在道路两侧种上绿化,既美化环境,又造福子孙后代,全村户户能通汽车,为奔小康社会打下夯实的基础。
(3)取缔了露天粪缸,由村按“双整治”的标准,要求农户自己建好三格式粪池。
(4)清理建筑性坟墓,建筑性坟墓在原“双整治”已迁入安息堂和就地深埋。
(5)积极开展了创生态村工作,采用突出清理和经常清理及长效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对河道、农户房前屋后环境和道路两侧进行了清理,做到村干部包片、党员组长包组、农户包前屋后、保结员包道路两侧,通过清理使全村居住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75.73亩(其中:田56.8亩,地217.93亩),人均耕地2.5亩,主要种植甘蔗等作物;拥有林地203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02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91亩,主要种植芒果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2.55亩,草地102亩;其他面积820亩。
基础设施
截止2009年底,本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有路灯。全村有24户通自来水,有24户通电,有23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23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2户。
本村到镇道路为水泥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0.2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5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辆,拖拉机4辆,摩托车5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22户;装有太阳能农户6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22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232.8亩,有效灌溉率为10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56.8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51亩。
本村到2009年底,农户住房以砖混结构住房为主,有14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
本村2009年
农村经济总收入82.28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6万元,占总收入的31.6%;畜牧业收入18.86万元,占总收入的23%(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13头,肉牛18头);渔业收入2.39万元,占总收入的2.9%;林业收入3.86万元,占总收入的4.7%;第二、三产业收入7.37万元,占总收入的9%;
工资性收入2.2万元,占总收入的2.7%,其中外出务工收入1.21万元;其它收入21.6万元,占总收入的26.3%。农民人均总收入7155元,人均纯收入319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人,到省内务工1人。
特色产业
本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主要销售往县内。2009年种植业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26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31.6%。本村目前正在发展甘蔗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甘蔗、蔬菜产业。
人口卫生
本村现有农户24户,乡村人口共115人,其中男性55人,女性60人。其中农业人口112人,劳动力63人。本村以傣族为主,其中傣族113人,其他民族2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08人,参合率92%;享受低保10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镇)卫生院,距离村委会卫生所1.5公里,距离乡(镇)卫生院7公里。本村建有公厕1个,建有2个垃圾集中堆放场地,建有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
文化教育
本村小学生就读到曼蚌小学完小,中学生就读到腰街中学。本村距离小学校2公里,距离中学7公里。目前本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1人,其中小学生8人,中学生3人。
村务公开
全村村务公开项目主要有财务收支。主要以粘贴公告方式公开。
到2009年底,本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23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82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有固定资产1.4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方式公开。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