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尔金小说集
普希金创作小说集
《别尔金小说集》是俄国作家普希金创作的小说集,首次出版于1831年10月。
内容简介
《别尔金小说集》由五篇短篇小说组成,作者假托乡间地主别尔金来叙述五个故事。
《射击》写一个小城驻军军官西尔维握因争出风头与人结仇而准备复仇的故事。西尔维握为人豪爽,仗义疏财。为了报仇他忍辱负重,但是却在报仇之时离开,因为引起仇人心理上的惊恐已经达到了他的复仇目的。最后他把生命留给了希腊人民反对土耳其统治的斗争。
《暴风雪》讲的是一个阴差阳错的爱情故事。女主人公在暴风雪的天气里外出与心上人成婚,不料由于天气恶劣,她误与别人成婚,多年后两位互不相识的“夫妻”再次相遇。
《棺材匠》描写一个棺材匠人由于职业的特点而形成的自私、孤僻的性格。他不由自主地希望病人快死,用次等木料代替优质木料做棺材欺骗顾客,又怕别人对自己的职业蔑视嘲笑。
《驿站长》讲述驿站长维林处于俄国官衔的末流,因为社会地位低下他不得不忍受种种屈辱。可是给他带来最大打击的是他的爱女与骠骑大尉私奔。他担心女儿,急忙赶到彼得堡寻找,却被大尉撵出门外。回来后驿站长借酒消愁,忧伤成疾而死。
《村姑小姐》中的贵族小姐打扮成村姑模样,巧遇贵族青年,擦出爱的火花。两人经历小波折后,真相揭晓,有情人终成眷属,故事圆满结局。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19世纪初,欧洲国家捷足先登进入资本主义,而俄国反动落后的封建专制农奴制仍盘踞在历史舞台上。1812年反拿破仑侵略的战争和1825年的十二月党人起义给普希金的创作注入了自由思想和人民精神的“基因”。《别尔金小说集》正是围绕着“俄国社会政治制度必须根本改革”的母题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极概括地揭示了社会的本质,传达了俄罗斯人民的“公意”——彻底推翻沙皇统治的正义呼声。
从19世纪20年代初,诗人就已开始酝酿小说创作,在此后的七八年里,持续搜集材料,构思情节,雕琢人物。
人物介绍
西尔维握
《射击》主人公西尔维握是一个贵族退役军官,他原来“把粗暴当时髦”,视决斗为“家常便饭”,后来却远离上层社会,移居到贫困的乡村小镇,再不谈决斗、赌博、酗酒,纵使受到严重的侮辱,也能息事宁人,宁肯自己名誉上受损失,也不随便“使自己死亡”。西尔维握这个人物,从外表看起来,他事事无动于衷,轻描淡写,而内里却矛盾重重,孤独忧郁,苦闷不安。他并不富裕,住屋简陋,穿着破旧,进出从不坐车,可却喜爱挥霍,破费大方,经常设宴请客。他待人接物态度严厉、少言寡语,但又作风随便,一旦开言则尖酸、刻毒。他枪法准确惊人,抬手就可打死墙壁上的苍蝇,而面对仇人的惊恐及其妻子的哀哭,又不忍“杀人”,迅速离开。西尔维握这样的矛盾重重的性格正符合当时贵族革命运动萌发时期的,俄国现实。它反映出许多不满落后野蛮的封建农奴制,又未最后找到自己的生活出路的贵族迸步分子共同的心理情绪。
但是,西尔维握决不是有人认为的“多余人”的形象。他是少数有教养有自由思想,行动果敢、坚毅,积极寻求生活出路的贵族进步分子的形象。他在“小城”严厉冷峻的性格,出语不凡的气质,在决斗中思想情绪的几次反复,实际统一在他的人道精神之中。他热爱生命,讨厌虚伪,待人诚恳,憎恶贵族阶级偏见,蔑视无价值死亡的“勇敢”,集中反映了他思想的解放。他已认识到应当“洗净在刽子手和奴才中间生长起来的子弟身上的污垢”,将生命的价值与正义事业结合起来,才是青年一代所应走的新的生活道路。小说的结尾,叙述在希腊人民起义反抗土耳其的殖民统治的大军中,“西尔维握率领了一队希腊独立运动的志士,在斯库立亚纳城战役中牺牲了”。西尔维握的结局是悲壮的,也是完全符合一个摆脱贵族社会的恶习与偏见,不满沙俄封建专制的自由贵飞族进步人物的性格轨迹的。
玛丽亚
《暴风雪》中的玛丽亚是一个性格内向,行动果决勇敢的乡村地主小姐,她在众多的求婚者包围中,爱上了一个没有地位和金钱的小军官,可是却招来了父亲与世俗的反对。两个恋人决定私下结婚。在一个大风雪的晚上,玛丽亚毅然离家赶去教堂与情人举行婚礼。这一果敢的行动,无疑是玛丽亚追求爱情自由理想,反抗封建束缚与传统旧观念的勇敢挑战。但强大的暴风雪成了她婚礼的罪恶破坏者,情人一也很快应召回到部队,不久,牺牲在阻击侵略者进入莫斯科的战争中。她却“始终不渝,,地爱着这个为国捐躯的情人。但是,卫国战争胜利结束后,一位凯旋归来的军官在玛丽亚面前出现,她又燃烧起了爱情的火焰。结果他们结成了美满的婚姻。
棺材匠
棺材匠因为想钱,总希望商人之妻早死,好从她身上捞回自己的损失;他一贯阴沉,很难与人说话,原来常常在思考当有人急需买他的产品时如何抬高货价,为了赚钱,他出售的棺材,用松木冒充橡木,丧衣丧帽一淋雨就缩水变形。小说的高潮,是棺材商人梦中遇见买他棺材的死人都到他家赴宴会来了,由于他出售的葬品偷工减料,以假顶真,受到死人的嘲笑,棺材商人大为恼火,出手推人,结果在死人们的一片愤怒、咒骂声中“失去了知觉”。
塞米翁·维林
《驿站长》的主人公塞米翁·维林是官道上一个驿站长。作者描写这个地位低下的小官吏,有各种好品性:待人温和、厚道、热诚,既不求名声,也不贪财,白日黑夜操守着自己的岗位。结果落得一连串的不幸与苦难。他日日夜夜不得安宁不说,旅客们还动不动把旅途中积下来的怨恨全发泄在他的身上。天气坏,路难走,车夫不听话,马不肯走动等等,也要归罪于他。旅客“望着他,就象看着敌人”,
“一位将军到了,站长吓得浑身发抖”。总之,社会上无论怎样的辱骂与威胁都会落到他的头上的。他的妻子早死,唯一感到安慰的是有一个活泼美丽的女儿冬尼亚。他与女儿相依为命,视冬尼亚为心肝宝贝。但是,在地狱般的下层社会生活里,灾难并不因维林的弱小可怜而不降临,一个过路的贵族军官明斯基把她拐骗走了。维林唯一的依靠和幸福被活活地剥夺了。从此,他苦痛潦倒,借酒浇愁,最终在忧郁苦闷中死去。
丽莎
《村姑小姐》中的丽莎,是一个非常活泼开朗、热情而聪慧的姑娘,她为了追求个人的自由与幸福,大胆地乔装成乡村少女,去跟父亲仇人的儿子相认。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这部小说集的首篇《射击》用曲笔塑造了一个为正义事业献身的十二月党人优秀分子形象。小说的思想意义在于:用希腊独立革命来隐喻俄国十二月党人的革命,暗示革命失败的原因是脱离人民,对统治者抱有幻想;升发性地用希腊获得独立的事实回击了唯心主义“宿命论”,鼓舞了革命者的斗志,为贵族进步分子和“多余的人”指出了一条光明的道路。
《暴风雪》和《村姑小姐》这两篇虽然都是以爱情故事为主体的小说,但并未落入“永恒主题”的俗套,而是赋予一般恋爱题材以崭新高尚的格调。前者歌颂了青年男女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鞭挞了上层贵族地主阶级苟且偷生的伪爱国主义,旨在唤醒那些在国家危急之秋还沉溺子情爱之中的青年去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后者没有曲折绵密地描绘爱情的甜密,仅用极经济的笔墨勾勒了其发展趋势,着意强调了进步贵族青年的眼光已开始转向人民,表现了自由民主思想与旧观念的对抗,揭露了要求恢复“人性”与扼杀“人性”的社会之间尖锐的矛盾冲突,赞颂了青年男女的叛逆精神。
在《驿站长》中,作者抛弃自己的阶级限制,普希金站在百姓的立场上,深深地为他们的悲惨命运而打动,这也是作者对以维林为代表的小人物形象的同情和怜悯,是作者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如在“我”在省长的宴会上、受到了下人的冷落,这和驿站长在接待旅客时所受的侮辱一样,让作者觉得这是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境地,因此在这部作品中,普希金呼吁人们要对社会最底层的人民有一颗同情之心,希望这个社会能够变成一个安定和谐,人人平等的社会,在这里,所有人民都一样而没有地位、身份的差别,人格能够得到充分的肯定,百姓相互之间理解关爱而没有压迫。
《棺材店老板》则讥讽了萌芽中的资产者唯利主义的贪,反映了时代的变化以及人性的悲哀,也昭示了文学新形象的出现。
艺术特色
情节
首先利用外在的情境和内在情感描写的双向对比和转折使情节始终处于突转之中,达到出人意料的戏剧性效果。《驿站长》是《别尔金小说集》中最富有批判精神、现实主义特色最鲜明、对俄国文学发展影响最大的短篇小说之一。故事通过一个小官吏之口讲述,他曾先后三次经过这个小驿站,目睹在短短几年中驿站长的命运所发生的巨变。
再者作家善于利用多重突转步步深入地反映社会问题,而非单一地运用。他不仅仅让小说情节作一次突转,往往使之几次突转,让读者难以猜到之后的情节内容和故事的结局。这就使作品的可读性大大增强了,因而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这种手法鲜明地体现在《暴风雪》中。作品描写了一个庄园主的女儿玛丽亚爱上了贫穷的弗拉基米尔,但遭到家人的反对,于是一对情人相约秘密成亲。两人私奔教堂成婚之夜正值暴风雪,于是一系列的阴差阳错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不断突转,一次次地让读者出于思料,充满戏剧性。
结构
《别尔金小说集》在结构上有两个特点:第一,作品的发展大都是连贯式的。这和我国的传统小说的结构有相似之处。我国的传统小说的写法都是故事有头有尾,前后连贯,衔接紧密的。这些小说正是如此。究其原因,同作者选材上多采用生活的某一纵切面,通过人物较长的历程中的一件事或几件事反映社会生活有关。这种选材方法本身就便于按照生活矛盾发展的节奏,构成结构严密而又波澜起伏,腾挪跌宕的故事情节,从而收到引人入胜、摄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第二、是这些小说的跳跃式结构,即是不连贯的。在这样的结构中又设置了恰当的巧合与悬念,使作品酷似戏剧结构法。作者对一个历史阶段只取其历史生活一个片断,让人物在作者所安排的生活舞台上去表演。
心理描写
普希金的心理描写手法独具特色。他的作品中,从没有大段的人物内心独白,作家也不对人物心理作直接的、深入的剖析,而是让人物的外部行动(动作、表情等)折射他的内心世界。这种心理描写方法,比不上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作家的心理分析之细腻、深刻,但它将人物的心理、感受乃至它们的最细微的变化,通过具体的、可视的外部行动表现出来,在传达人物的心理上同样准确、真实,而且具有简洁的长处。这种描写方法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客观、含蓄,作家只是如实描写人物内心活动在外部的折射,而不对人物的心理本身加以来自作者主观方面的分析和评价。
作品影响
《别尔金小说》展示了19世纪20年代俄国城乡生活的画面。它塑造了一系列的典型形象:贵族,军官,城市手艺人等等,表现出小说主人公的丰富的内心世界。其中《驿站长》一文成功的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小人物”形象,揭露了当时俄国社会最底层的人物的悲惨生活。就此因为这部小说体现了人道主义和民主意识,使得《别尔金小说》在俄国小说发展史上起着里程碑的作用。
《别尔金小说集》在题材和形象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更趋于平民化。艺术上则更加成熟,普希金以突转手法来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发展:以突转对比来揭示社会因素,触及贵族阶层的虚伪、腐朽与罪恶以及不平等的社会制度使作品具有鲜明的悲剧色彩,体现了现实主义艺术成就。这些作品的出现,既标志着普希金创作艺术上现实主义的新转折预告了俄国文学新时代的到来。
《别尔金小说》在俄国散文的发展史上也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因为它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散文的第一部作品,而且因为它对普希金同时代的及后来的作家们产生了不容低估的影响。作品中对现实生活的庸俗所表现出来的嘲讽,变成了果戈理笔下的辛辣讽刺;普希金的人道主义思想和民主意识、及对“小人物”命运同情、对专制制度的批判,在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等作家的创作中得到继承和发展;而那简单严谨的作品结构,自然朴实的描写手法、简洁生动的语言,更使《别尔金小说集》成为现实主义作家学习、继承普希金现实主义风格的一所“好学校”。
作品评价
《别尔金小说集》从一开始就颇受争议。别林斯基裁定它为:简单陈腐,落后于时代,与普希金的天才不相配。1831年12月18日的《北方蜜蜂》288期上刊载的布尔加林文章也认为,小说集不过是几则趣闻,缺乏“虚构和中心思想”,把小说集视为数纸虚文。后经自然派,年轻的陀思妥耶夫斯基、A·格里高里耶夫的大力提倡,对小说集的研究才相继出现。
苏联评论家别尔科夫斯基:这五部小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所有主人公都为社会地位的提升而努力奋争。每部小说中都有一个不幸的第三阶层人物,出自底层的人物,而其他两个名门家族或成就非凡的人物和他们的幸福都建立在这第三阶层人物(西尔维奥,弗拉季米尔,棺材匠,驿站长)的痛苦之上。最后一部小说《村姑》的主人公社会地位不平等是假定性的,游戏代替了阶层斗争,从而使这部小说变成了前四部悲剧小说的“幸福尾声”。
作者简介
普希金(Aleksandr Pushkin,1799-1837),俄国诗人。生于莫斯科。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者和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他使俄罗斯文学走上了现实主义的道路,进入了世界文学的先进行列。主要作品有长诗《叶普盖尼·奥涅金》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3 20:22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