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成品贸易是由工业制成品出口贸易和
工业制成品进口贸易组成的,工业制成品出口贸易中出口的包括用于组装国外产品的出口品和在生产和组装中使用到进口部件的出口品;工业制成品进口贸易中包括用于组装出口品的进口部件。
制成品包括的
商品主要有有色金属、
钢铁、化工产品、机械产品、
纺织品、
服装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制成品出口贸易中,纺织品呈下降趋势,
基本金属和化工产品增长缓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制成品在
国际贸易中的比重超过初级产品所占比重,而且制成品世界贸易增长速度高于
初级产品的
增长速度。发达
资本主义国家制成品出口的地理方向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制成品出口的一半输往亚非拉国家和地区改变为2/3的制成品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进行。
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制成品出口增长速度超过
发达国家,但由于其基数太小,因此出口额大大少于发达国家出口额,在世界制成品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较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地位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有:
(2)由于科技革命,涌现出一批
新兴工业,如
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石油化学工业等,这些新兴工业的产品在国际贸易中数量不断增加,比重也日益加大。
(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机械产品上的分工加深。发达国家与
发展中国家之间则是高精尖工业与一般
工业的分工,这都扩大了世界机械产品的
贸易。
(4)美国为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战略囤储”和代用品的
竞争,影响了有色金属的
生产和贸易。
(5)战后在
资本主义国家的
居民消费结构中,衣、食方面的支出比例下降,而用于光电热及文化娱乐的支出比例逐年增加,对
耐用消费品的贸易起了促进作用。
在中国贸易中,工业制成品出口贸易中出口的包括用于组装国外产品的出口品和在生产和组装中使用到进口部件的出口品,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这部分贸易产生的影响变得不明了,如果
人民币升值,原则上会引起对进口品的需求增加,对出口品的需求减少,然而对于用于组装(进口到中国的)国外产品的出口品,需求会增加还是减少变得不确定。同样的,对于在生产和组装中使用到进口部件的出口品,尽管国外对出口品的需求减少,但是由于人民币升值,进口部件价格的下降使厂商的成本减少,有可能会使厂商增加产量,于是结果也变得不确定。
工业制成品贸易的贸易平衡具有正的
价格弹性。也就是说,人民币升值会对两种产品的贸易平衡带来相反的影响。一方面,
人民币升值会使初级品的贸易顺差减少;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会使
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顺差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