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粉虱黑蜂是一种广腹细蜂科昆虫,寄宿在柑桔作物上的
害虫。
形态特征
成虫;雌蜂体长0.75-1.1毫米,体黑褐色。触角淡褐色,比体短,10节,柄节甚长,第2、3鞭节几乎等长,第一5-7鞭节略短,棒节3节膨大,呈棍棒状。复眼深黑色.胸部长大于宽,中胸盾片长宽几相等。翅无色透明,无翅脉.翅面密生细毛。前翅前缘缘毛短,外缘和内缘缘毛长;后翅小,内缘缘毛甚长.足和触角肉色,中、后足的基节,腿节和胫节均黑褐色.胫节末端具一短刚毛:跗节5节,第1节之长为第4、5节之和.腹部与胸部约等长,短卵圆形.第2腹节甚长,背面中央光滑,其余部分具深雕纹。产卵器短小。雄蜂与雌蜂相似,但触角比身体长,亦为10节,各节粗细较均匀。第1、2鞭节葫芦形,第4-8鞭节等长,端部数节不膨大.外生殖突与后足的跗节等长。
卵:长约1毫米,无色透明。基部较小,端部膨大,似网球拍状。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0.55-1.05毫米,体宽0.25-0.5毫米.体微弯曲.乳白色,椭圆形。
蛹:体长0.9-1.15毫米.体宽0.45-0.5毫米。乳白色.胸部宽。头部和腹部较小。初化蛹时足和触角紧贴身体,以后与体分离。
生物学特性
生活史
据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1975年报道,此蜂在重庆一年发生4代,部分5代,大多以幼虫在寄主体内越冬.越冬代成虫于次年4月上、中旬开始羽化,5月中、下旬盛发。6月中旬为末期;第一代成虫6月上旬始发,6月下旬至7月中旬盛发,7月下旬为末期;第2代成虫8月中旬始发,8月下旬至9月中旬盛发,9月下旬为末期;第3代成虫10月中旬始发,11月上旬至中旬盛发,11月下旬末期.各代成虫的盛期与各代黑刺粉虱的1、2龄幼虫的盛发期基本一致。
各代历期的长短,随季节和气侯变化而异,据室内饲养观察,12月中旬至翌年5月中旬,完成一个世代历时165-183天;5月上旬至7月中旬,完成一个世代历时52-89天;、8月下旬至11月。下旬完成一个世代历时46-91天。
生活习性
成虫羽化后,冬以蚧虫、粉虱所分泌的蜜露为补充营养。寿命一般3-4天,若喂以蜜糖水;则可存活7-10天。成虫多活动于树冠内和叶背面。羽化当日即可交尾、产卵。交尾需时2-3分钟。卵产于黑刺粉虱的1、2龄幼一体内。在每一寄主体内产卵1-2粒,多的3-4粒。每产一粒卵需时20秒钟左右。每次可产卵200余粒,可繁育子蜂100-200头。在13.4℃时,不供饲料,雌蜂能活3-8天,平均5.9天;日均温24.5℃时,成蜂寿命2-4天,雌蜂平均3.4天,雄蜂3天。饲以10%蜜糖水,可存活3-13天。雌雄性比5:1-1:1.5,一般盆裁苗饲育的雄多于雌,田间的寄主多,营养丰富时则雌多于雄。该蜂幼虫孵化后,便在黑刺粉虱体内营寄生生活,直至寄主化蛹,方将寄主体液消耗殆尽,羽化为成虫。一般被寄生的粉虱蛹多呈肿胀状,蜂羽化常比寄主羽化期迟10-15天左右。一般一头寄主蛹内可羽化出1-2头蜂。蜂的羽化孔呈圆形孔洞,它与呈“T”形裂口的寄主羽化孔截然不同。
据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在四川重庆及川东一带调查结果表明,田间的自然寄生率为23.8-92.2%,平均71.13%,说明对黑刺粉虱的自然控制作用是很显着的。
地理分布
江苏、浙江,湖南、福建、广东、西川、云南、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