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蔷薇
蔷薇科蔷薇属植物
刺蔷薇(Rosa acicularis Lindl.)是蔷薇科蔷薇属的灌木植物。植株高可达1-3米;小枝无毛,有细直皮刺并常密生针刺;羽状复叶;托叶下部贴生于叶柄;小叶片宽椭圆形,基部近圆形,先端急尖;花瓣呈现粉红色;果实梨形、长椭园形或倒卵球形,呈现红色。花期为6-7月,果期为7-9月。
形态特征
蔷薇科蔷薇属的灌木植物,植株高可达1-3米;小枝圆柱形,稍微弯曲,红褐色或紫褐色,无毛;有细直皮刺并常密生针刺,有时无刺。羽状复叶;小叶3-7,连叶柄长7-14厘米;小叶片宽椭圆形或长圆形,长1.5-5厘米,宽8-25毫米,先端急尖或圆钝,基部近圆形,稀宽楔形,边缘有单锯齿或不明显重锯齿,上面深绿色,无毛,中脉和侧脉稍微下陷,下面淡绿色,中脉和侧脉均突起,有柔毛,沿中脉较密;叶柄和叶轴有柔毛、腺毛和稀疏皮刺;托叶下部贴生于叶柄,离生部分宽卵形,边缘有腺齿,下面被柔毛。花单生或2-3朵集生,苞片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或尾尖,边缘有腺齿或缺刻,花梗长2-3.5厘米,无毛,密被腺毛;花直径3.5-5厘米;萼筒长椭圆形,光滑无毛或有腺毛;萼片披针形,先端常扩展成叶状,外面有腺毛或稀疏刺毛,内面密被柔毛;花瓣粉红色,芳香,倒卵形,先端微凹,基部宽楔形;花柱离开,被毛,比雄蕊短。果实梨形、长椭圆形或倒卵球形,直径1-1.5厘米,有明显颈部,呈现红色,有光泽,有腺或无腺。花期6-7月,果期7-9月。
近种区别
刺蔷薇广泛分布北温带,形态变异较大;茎常被直细皮刺;但有时密刺满枝,有时仅在叶柄基部有刺,花梗常被腺毛,萼筒光滑无毛,但也有时密被腺毛和刺毛。有人分别给以变种名称如少刺蔷薇(var.taquetii Nakai)、多刺蔷薇(var.gmelini C.A.Meyer)、刺果蔷薇(var.setacea Liou)和腺果刺蔷薇(var.glandulosa Liou),由于许多中间类型存在,不易划分,均暂归列在该物种之下。
该物种与山刺玫(R.davurica Pall.)极为相近;特别是多刺变种(R.davurica Pall.Var. setacea Liou),由于叶片下面无腺粒;更为近似。但后者果实为扁球形,小叶片稍窄,锯齿较浅,可以识别。
产地生境
刺蔷薇产自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新疆等省区。分布北欧、北亚、日本、朝鲜蒙古以至北美。生山坡阳处、灌丛中或桦木林下,砍伐后针叶林迹地以及路旁,海拔450-1820米。
生长习性
刺蔷薇其喜好有阳光的地方,十分耐干旱的环境,可以耐修剪,并且其适应性很强。
繁殖方法
刺蔷薇一般都是人工繁殖居多。一般的繁殖方式为压条,插条。
播种
种子可供育苗,但因种子培育较难成活,一般不建议使用种子进行培育。生产上多用当年嫩枝扦插育苗,容易成活。名贵品种较难扦插。
分株
即是将植物的根、茎基部长出的小分枝与母株相连的地方切断,然后分别栽植,使之长成独立的新植株的繁殖方法。此法简单易行,成活快。园艺上广泛应用。
扦插
扦插也称插条,是一种培育植物的常用繁殖方法。可以剪取某些植物的茎、叶、根、芽等(在园艺上称插穗),或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在农林业生产中,不同植物扦插时对条件有不同需求。了解和顺应它们的需求,才能获得更高的繁殖成功率。
扦插注意事项:
插穗的选择和处理。要选择生长健壮没有病虫害的枝条作插穗。选好插穗后要精心处理。嫩枝插的插穗采后应立即扦插,以防萎蔫影响成活。多浆植物(如仙人掌等),剪取后应放在通风处晾几天,等切口略有干缩再扦插;或用微火略烧烤下面切口,以防止腐烂。一般植物插穗的下面切口如沾一些刚烧完的草木灰,也有防止腐烂的作用
温度。一般植物的扦插以保持20~25℃C生根最快。温度过低生根慢,过高则易引起插穗切口腐烂。所以,如果人为控制温度的条件,一年四季均可扦插。自然条件下,则以春秋两季温度为宜。
湿度。扦插后要切实注意使扦插基质保持湿润状态,但也不可使之过湿,否则引起腐烂。同时,还应注意空气的湿度,可用覆盖塑料薄膜的方法保持湿度,但要注意在一定时间内通气。
压条
压条是将植物的枝、蔓压埋于湿润的基质中,待其生根后与母株割离,形成新植株的方法。成株率高,但繁殖系数小,多在用其他方法繁殖困难,或要繁殖较大的新株时采用。压条是对植物进行人工无性繁殖(营养繁殖)的一种方法。与嫁接不同,枝条保持原样,即不脱离母株,将其一部分埋于土中,待其生根后再与母株断开。
普通压条。适于枝、蔓柔软的植物或近地面处有较多易弯曲枝条的树种(辛夷、蜡梅等)。将母株近地1~2年生枝条向四方弯曲,于下方刻伤后压入坑中,用钩固定,培土压实,枝稍垂直向上露出地面并插缚一支持物。
水平压条。适于枝条较长且易生根的树种(如苹果矮化砧、藤本月季等)。又称连续压、掘沟压。顺偃枝挖浅沟,按适当间隔刻伤枝条并水平固定于沟中,除去枝条上向下生长的芽,填土。待生根萌芽后在节间处逐一切断,每株苗附有一段母体。
波状压条。适于枝蔓特长的藤本植物(如葡萄等)。将枝蔓上下弯成波状,着地的部分埋压土中,待其生根和突出地面部分萌芽并生长一定时期后,逐段切成新植株。
堆土压条。适于根颈部分蘖性强或呈丛状的树木(如辛夷、珍珠梅、黄刺玫、李、石榴等)。将根颈部枝条基部刻伤后堆土埋压,待生根后,分切成新植株。
空中压条。由中国创造,又称中国压条或高压。适于高大或不易弯曲的植株,多用于名贵树种(山茶、桂花、龙眼、荔枝、人心果等)。选1~3年生枝条,环剥2~4厘米,刮去形成层或纵刻成伤口,用塑料布、对开的竹筒、瓦罐等包合于割伤处,紧绑固定,内填苔藓或肥土,常浇水保湿,待生根后切离成新植株。
嫁接
嫁接法繁殖,无性繁殖的幼苗,当年即可开花。用作盆花的苗,应选择优良品种中较老的枝条。
栽培技术
修剪
修剪为蔷薇造景整形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序,修剪不善,长成刺蓬一堆,参差不齐,不仅病虫害多,外形亦不雅观。一般成株于每年春季萌动前进行一次修剪。修剪量要适中,一般可将主枝(主蔓)保留在1.5米以内的长度,其余部分剪除。每个侧枝保留基部3-5个芽便可。同时,将枯枝、细弱枝及病虫枝疏除并将过老过密的枝条剪掉,促使萌发新枝,不断更新老株,则可年年开花繁盛。
施肥
栽培蔷薇与培养月季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它比月季管理粗放。栽植株距不应小于2米。从早春萌芽开始至开花期间可根据天气情况酌情浇水3-4次,保持土壤湿润。如果此时受旱会使开花数量大大减少,夏季干旱时需再浇水2-3次。雨季要注意及时排水防涝。因蔷薇怕水涝,水涝容易烂根。秋季再酌情浇2-3次水。全年浇水都要注意勿使植株根部积水。孕蕾期施1-2次稀薄饼肥水,则花色好,花期持久。
植株蔓生愈长,开花愈多,需要的养分亦多,每年冬季需培土施肥1次,保持嫩枝及花芽繁茂,景色艳丽。培育作盆花,更注意修枝整形。切花因产花量大,产花季每周需施肥1-2次,并应注意培育采花母枝,剪去弱枝上的花蕾。
病虫防治
野生蔷薇少有病虫害,人工栽培的常有锯蜂、蔷薇叶蜂、介壳虫、蚜虫以及焦叶病、溃疡病、黑斑病等病虫害,除应注意用药液喷杀外,布景时应与其他花木配置使用,不宜一处种植过多。每年冬季,对老枝及密生枝条,常进行强度修剪,保持透光及通风良好,可减少病虫害。
黑斑病
主要侵害叶片、叶柄和嫩梢,叶片初发病时,正面出现紫褐色至褐色小点,扩大后多为圆形或不定形的黑褐色病斑。可喷施多菌灵、甲基托布津、达可宁等药物。
白粉病
刺蔷薇在多雨、潮湿、通风不良、日照差的条件下,蔷薇易患白粉病,一经发现应将病枝剪掉销毁,以免传染。侵害嫩叶,两面出现白色粉状物,早期病状不明显,白粉层出现3-5天后,叶片呈水渍状,渐失绿变黄,严重伤在时则造成叶片脱落。发病期喷施多菌灵、三唑酮即可,但以国光英纳效果最佳。
锈病
锈病是蔷薇一种常见的病害。叶片和新枝条都可能发病。病情严重,会引起叶片大面积脱落,以致使花卉失去观赏价值,甚至死亡。如果发现此病,要及时处理,可用800倍液三唑酮叶面喷雾,每周一次,连续3-4,此疾病可基本痊愈。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刺蔷薇果实味酸、苦,性温,归肝、脾、胃经;花味甘、酸、苦,性温;根味苦、涩,性平,归肺、大肠经。具有首敛、祛风湿等功效,可用于治疗坏血病、消化不良、急慢性赤痢、口腔糜烂、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食用价值
刺蔷薇果含维生素C,可供药用,又可制果酱等食品。
经济价值
刺蔷薇叶含单宁,可提取栲胶;花瓣含芳香油,可食用或作为原料提取香料。
观赏价值
刺蔷薇可植于公园、庭院、行道两侧,亦可作为绿篱栽培。
参考资料
刺蔷薇.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蔷薇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山西文水县—生态保护.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8 10:07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