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高而侧扁,尾柄粗短。吻尖,呈锥形。口下位,弧形。唇无
乳突。口角具细长的须1对。
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为一光滑硬刺,末端柔软。
尾鳍叉型。体背部棕黑色,背部正中有一浅黑色条纹,体侧中轴之上方有一列黑色斑点。
体较高而侧扁 ,
背鳍前部较隆起,腹部圆 ,尾柄粗短。 头短而尖, 头长通常小于体高, 较小个体头长超过体高。 吻尖, 呈锥形, 吻长稍短于眼后头长。 口下位, 呈弧形, 唇简单, 无乳突。唇后沟中断。 眼小, 侧上位, 眼间宽平。 口角须一对, 较长,末端可超过前鳃盖骨后缘。 背鳍最后不分枝鳍条为一光滑的硬刺, 端部柔软, 其长度较头长为短。胸鳍长, 个体较小者末端可伸 达腹鳍起点。 腹鳍位于背鳍起点稍后的下方, 末端不达臀鳍。 臀鳍短, 无硬刺, 其起点距腹鳍基较距尾鳍基稍近。 尾鳍分叉, 两叶, 末端尖。 肛门靠近臀鳍起点。 侧线完全, 平直。 体背部呈褐色或淡褐色, 背部正中有一条黑色的条纹。 体侧中轴之上方有一列黑色斑点。 背鳍和尾鳍呈灰黑色, 并具黑色斑点, 其他各鳍灰白色。 其独特性还在于 它是黄河青海段内仅有的3 种体表被鳞的鱼 类之一。
黄河青海段土著鱼类体表具明显鳞片的鱼类只有三种 , 鲤科雅罗鱼亚科黄河雅罗鱼、 鲤科鮈亚科黄河鮈和刺鮈 , 前两种鱼类在青海境内已基本采集不到 ,仅剩下刺鮈目前在十分有限的水域分布。黄河青海段土著鱼类以基本无鳞的裂腹鱼和条鳅为主,据研究认为裂腹鱼类起源于全身被鳞的鲃亚科的某些鱼类, 而今天的黄河青海段的裂腹鱼亚 科的鱼类对高原特有水域条件长期适应特化, 鳞片基本已退化, 甚至几乎裸露无鳞。而鮈亚科刺鮈属鱼类与鲃亚科鱼类有一定亲缘关系 , 刺鮈与其他裂腹鱼同样生存于青藏高 原水域环境中 , 鱼体表鳞片却基本没有退化, 而且相比长江青海段鱼类如齐口裂腹鱼、 裸腹叶须鱼等中大型有鳞鱼类,刺鮈鱼鳞片还要更加发达, 再者刺鮈鱼的体型与其他裂腹鱼类和条鳅鱼类相差较远。
目前资料虽对刺鮈鱼的生态习性等记载较少 ,刺鮈生活在青臧高原 , 高海拔水体冷凉地区 , 生长速度比较缓慢 , 怀卵量不高 , 作为小型鱼类 , 其生活史比较短暂 , 资源一旦破坏难以依靠自身得到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