剁生
中国西南地区彝、傣、白等民族食俗
剁生,是中国西南地区彝、傣、白等民族食俗。剁生是年节食品,是以生肉为菜加工拌食。制作方法是将猪肉或牛肉剁细,与葱、姜、蒜、辣椒搅拌而食。剁生具有鲜嫩等特点。
食俗简介
剁生,是彝、傣、白、布朗等少数民族保留至今的古代生食的遗俗露正宗的剁生,是将各种肉食剁碎,加上调料生吃。据说剁生的最初原料是麂肉,后来逐渐发展为牛肉、猪肉、禽肉和鱼肉等。用新鲜马鹿肉,先切成片,后剁细,与切细的葱、蒜、芫荽、大芫荽、花椒、辣椒面、盐等作料拌拢、搅匀。再放入少量的柠檬水,调匀。然后将生猪皮刮洗干净,放在火炭上烤,待肉皮变成乳白色,带点透明度,即取出切成薄片和马鹿肉拌合,即可食用。 酸
起源
民间传说,很早以前,在一个叫勐新的地方有位颇为孝敬老人的猎人。这猎人年轻力壮,但无妻无子,身边仅有一个老掉牙的老母亲。他天天上山狩猎,弹无虚发,家里挂满了兽肉、雀肉。老母亲咬不动兽肉,嚼不烂雀肉,面对山珍只好饿着肚子,不得不用熟透易嚼的野果充饥。猎人心里十分难受,便琢磨怎样才能使母亲能吃上美味的荤菜。
起初,他把烧熟的肉用石块敲烂,给母亲食用;后来猎人挑选了一块精瘦兽肉,将其剁成肉泥,并加入一些带有香气的野菜末,调拌成肉浆,端到老母亲面前。老人尝了尝,满口称赞,于是津津有味地吃起这种叫剁生的肉浆来。猎人高兴极了,天天把新鲜精瘦的兽肉剁成肉泥,供老母亲食用。
从那以后,在西双版纳,剁生便成了孝敬无牙老人的美食。
剁生成为民间的家常菜以后,有高龄老人的家庭开始用鸡蛋壳煨炖剁生孝敬老人。这种剁生,傣语称为“紧刹旺”,其烹饪方法叫做“佛”,据说味道特别鲜美。在西双版纳,民间广泛流传着一句谚语:“并不夺窝,摩不夺佛。”(意为净烤不及加料烤,包烧不如煨剁生。)这就是对鸡蛋壳煨剁生的极高赞誉。
发展
据说最早剁生的原料是麂肉,后来逐渐发展为野生食草动物飞禽及家畜、家禽的肉。目前,普通家庭主要用来做剁生的是上等的牛肉、猪肉、鸡肉和鲜鱼类等。傣家人把用牛肉和麂肉做的剁生叫“撒撇”。
民间原始的剁生纯粹是用生肉制作而成,后来人们逐步改变习俗,用熟肉来加工制作。剁生选料十分考究,工艺及其精细,调料非常丰富,味道十分甜美。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22 22:10
目录
概述
食俗简介
起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