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顶
经穴名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督脉。位于头正中线,入前发际3.5寸;或于百会穴前1.5寸取穴。当额神经分支和枕大神经分支的会合处,并有左右颞浅动、静脉吻合网。主治癫痫,头痛,眩晕,鼻渊,目痛,颜面浮肿,小儿惊痫等。《针灸甲乙经》:“风眩目瞑,恶风寒,面赤肿”。《针灸大成》:“前顶主头风目眩,面赤肿,水肿,小儿惊痫,瘈疭,发即无时,鼻多清涕,顶肿痛。”《针灸资生经》配五处治头风目眩、目戴上。平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温灸5~10分钟。
配伍应用
1.配腰奇、百会、瘈脉、太冲,治小儿惊痫。
2.配百会、风池申脉、太冲,治头晕、目眩。
3.配水沟,治面肿虚浮。
4.以三棱针刺前顶、百会,治目暴赤肿。
腧穴定位文献记载
《针灸甲乙经》:在囟会后一寸五分骨间陷者中。
《太平圣惠方》:在囟会上一寸五分,骨陷中是穴,据甄权,针经一寸是穴。
《循经考穴编》广注:人发际内合三寸半。
《类经图翼》:在百会前一寸。
《医宗金鉴》:从百会前行一寸五分。
腧穴主治文献记载
《针灸甲乙经》:风眩目瞑,恶风寒,面赤肿。
《备急千金要方》:前顶主目上插,憎风寒。
《外台秘要》:主风眩目瞑,恶风寒,面赤肿,小儿惊痫。
《太平圣惠方》:头风热痛,头肿,风痫。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风痫瘈疭,发即无时,鼻多清涕,顶肿痛。
《针灸大成》:头风目眩,面赤肿,水肿,小儿惊痫瘛疭,发即无时,鼻多清涕,顶肿痛。
《针灸聚英》:水肿。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28 15:43
目录
概述
配伍应用
腧穴定位文献记载
腧穴主治文献记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