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嘴鹛(学名:Pomatorhinus superciliaris):中型
鸟类,体长21-22厘米。嘴特别细长而向下弯曲,头顶和头侧烟灰色具长而窄的白色眉纹,在暗色的头上极为醒目,其余上体棕褐色或褐色。颏、喉白色杂有灰色条纹,其余下体锈红色。
剑嘴鹛
雌雄羽色相似,额、头顶、枕和头侧烟灰色或蓝灰色,眼先黑色,眉纹白色,细长而显著;其余上体辉棕褐色,尾暗褐色或黑色,尾羽
外翈基部缀有棕色,两翅暗褐色,外翈橄榄褐色,内侧
次级飞羽棕褐色。颏、喉白色,具灰色条纹,胸和腹锈红色,两胁、肛周和尾下
覆羽棕褐色,覆腿羽铅色。
虹膜红褐色至灰黄色,嘴黑色,尖端较淡,脚暗灰色,角灰色或铅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25克;体长210-225毫米;嘴峰46.8-60毫米;翅72-77毫米;尾81-90毫米;
跗蹠30-32毫米。(注:♂雄性;♀雌性)
习性: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偶尔也见成小群或与钩嘴鹛混群活动和觅食,频繁地出入于林下灌木和竹丛间,或在满生蕨类植物的下木间跳跃穿梭,也沿树干上下活动,不时发出单调的叫声,叫声多为三音一度或7-8个音节急速连叫。
分布于尼泊尔、不丹、印度阿萨姆、缅甸、越南、中国(云南西部腾冲、
高黎贡山、
怒江与龙川江间山脉、澜沦江与怒江间山脉)等国。
繁殖期4-7月。通常营巢于海拔1200-2400米的山地森林中,巢多置于林下地上。巢呈球形,主要由枯草筑成,每窝产卵3-5枚,卵的大小为23.8毫米×18.1毫米。
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该物种分布范围较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