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剑川木雕),云南省剑川县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剑川木雕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根据史料记载,唐代时,剑川木匠就承担了南诏五华楼木雕构件的制作工作;宋代,曾有剑川木雕艺人进京献艺,轰动京华。清代学者张泓在其《滇南新语》中记述:“滇之七十余县及邻滇之川黔桂等省,善规矩斧凿者,随地皆剑民也。”可见当时剑川木雕木匠之众多,流传之普遍。
剑川木雕工艺起源于唐天宝、贞元之际,即公元8世纪,发展于宋、元、明时期,全盛于清,在长期的雕刻实践中,总结传承出了一套雕刻技艺,涌现了一批批手艺较好的木匠,代代相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剑川木雕有了较大的发展。首都人民大会堂、民族文化宫等重要建筑都饰有剑川木雕。
文化特征
造型
剑川木雕的造型内容主要为花卉、动物、人物造型相对较少。花卉造型较为写实,但木雕在构思及布局设计上都显示了较高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价值。花卉造型也有含蓄抽象的,而且多与动物联系在一起,布局疏密得当,显示出匠心独具的表现力。
书法
剑川木雕通常采用高、低镂、透、通等多种雕刻手法来表现。雕刻部分略微突出的称为低浮雕,较为突出的称为高浮雕;浮雕的四周被镂空使睢像如剪纸般显出清晰的影像效果被称为镂空雕;雕像的构图层次多,一层一层雕进去,除了最后的背景,前面部分与底面没有关系的又被称为透通雕。透通雕为剑川木雕较为突出的特点,各种雕刻技法融合使用,表现出玲珑剔透的颇具魅力的艺术效果。
纹样
剑川木雕纹样十分丰富,从历史上各个时期遗留下来的纹样看,可分为几何形、植物、动物、人物等多种纹样。 人们常见的几何纹样有水波纹、绣球纹、龟背纹、冰裂纹、祥云纹、鱼鳞纹、锁纹、方胜纹、整长纹、套环纹、如意纹、灵芝纹、流云纹、火纹、水纹、浪花纹、飞天纹、柿蒂纹、古钱纹、金锭纹、银锭纹、方罗纹、花草拐子、龙花拐子、草龙拐子、剑环纹、莲花瓣等等。在白族木雕装饰图案中,采用的人物多为神话传说、神仙圣人、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包括天王、菩萨、观音、八仙、本主、财神等,动物纹样则多以有吉祥寓意的龙、凤、虎、狮、孔雀、喜鹊、鹤、鸡为主,植物题材的装饰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为植物形态要比动物形态更好掌握,所以植物装饰的题材就显得更为丰富多彩。常见的有牡丹、莲花、菊花、桃花、松、竹、梅、香草等等,大多都是追求高雅、吉祥之意,人们把观念、理想寄于图案之中。这些丰富多彩的装饰纹样,都是人们在传统纹样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劳动生产、生活观察和各种思想情感中反映出来的产物,具有典型的传统风格。
制作工序
剑川木睢所使用的各种工具均有其自身的特点及特殊的作用,而根据雕刻步骤不同,工具大致又可分为木工工具和雕刻工具两大类。木工工具分为大锯、小锯、钢丝锯、斧子、刨子、墨斗、木锉。雕刻工具包括敲锤和雕刀。雕刀也称凿子,是木雕的主要工具,通常使用的雕刀有斜凿、三角凿、平凿、圆凿、反口凿、翘头凿、针凿等几种。
剑川木雕的工艺流程如下:
一、选料
木质通常有软、硬之分,木质松软重量较轻就相对易于雕刻,木质较硬且沉重的雕刻难度就大。传统的剑川木雕主要选用木质坚韧、纹理细密、色泽光亮的硬木,如:青皮木、红木、花粟木等, 这都是雕刻的上等材料,适合雕刻结构复杂的、造型细密的作品,而且在制作过程中和保存时不易断裂受损,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只是雕刻起来比较费工夫、容易损伤刀具。选好的木料,在通风、阴凉处长时间放置,使其自然干燥,通常雕刻用木材一般要经过数年或数月,才能达到一定的干燥要求。
二、配料
传统的剑川木雕除面积较大的木雕制品外,般会选用整块的木材进行雕刻。现今,由于高大的天然木材难求,往往根据具体的造型要求并视木质的软、硬情况,把木料分解成不同的薄形材质,再用胶粘合,形成多种木材的复合板。
三、勾稿
有丰富经验且雕刻技艺较高的剑川木雕艺人有的无需勾稿,胸有成竹,直接进行雕刻。而一般的师傅通常要画创意稿,再用墨线勾画放大到木材上。内容涉及花鸟虫鱼、琴棋书画、民间传说、山水、人物等。
四、雕刻
大致可分粗雕和细雕两种。传统的剑川木雕都为纯手工制作,制作周期较为漫长。受工业化影响,当代的剑川木雕艺人也能用机器粗雕木块,后用手工进行精雕细刻。雕刻的手法又有凹雕、浮雕、镂刻等多种技艺。
五、 打磨
雕好的木头有许多棱角、刀触,略显粗糙,往往要进行打磨。传统的方式多用锉子、砂石进行手工打磨,当下一些木雕艺人也使用砂轮或砂纸对雕刻好的部件进行打磨。打磨的方向有讲究,要顺着木的纤维方向打磨,直至理想效果。
六、组装
把不同的部件用椰头或胶组装起来,从而成为所需要的产品形状。传统的剑川木雕是不使用钉子的,这也显示出木雕工艺的较高技艺。
七、上漆
木雕作品雕刻完成之后就要上漆。常用的透明漆有聚酯漆和土漆两种,由于二者在成分及干燥时间等特性上的不同,因而加工工序也有所区别。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剑川木雕工艺生存空间的传统文化深厚,不但有盛行的八月初八“木匠祖师鲁班会”,还有中国数量较多,广为流传的木匠故事、木匠歌谣、叙事长诗等,对白族历史、工艺发展等情况的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
传承人物
段四兴,男,白族,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目名称为木雕(剑川木雕),申报地区为云南省剑川县。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剑川县文化馆获得“木雕(剑川木雕)”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木雕(剑川木雕)项目保护单位剑川县文化馆评估合格。
2024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2023—202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名单》,木雕(剑川木雕)推荐企业剑川县兴艺古典木雕家具厂入选。
社会影响
重要展览
2020年6月12日,国家级非遗剑川木雕在北京园博园展出,观众在现场观赏作品。
2020年6月24日,拉巴特中国文化中心携手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展出了第二期非物质文化线上展“剑川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