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剑门蜀道剑门关旅游景区位于四川省
广元市剑阁县北部,由剑门关、翠云廊两个紧邻的景区组成,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红色经典旅游景区、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并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剑门关景区面积84平方千米,核心区面积6平方千米。
命名
剑门关居于大剑山中断处,两旁断崖峭壁,直入云霄,峰峦倚天似剑,绝崖断离,两壁相对,其状似门,故称“剑门”。
蜀汉丞相诸葛亮依山势地形将原有栈道扩建成“剑阁道”,并于大剑山峭壁中断两崖相峙处,倚崖砌石为门,置阁尉,设戍守,作为军事要隘。古人常把“剑阁道”简称为“剑阁”,自隋朝以后,小剑至大剑关口的栈阁道渐废,“剑阁”之名亦由剑阁道的简称成为剑门关的别称。
唐朝以后,剑门关楼开始改称为剑门关。剑门关扼守金牛道咽喉,而金牛道是古代从汉中南下巴蜀最方便、可直达成都的一条路,所以是蜀地当之无愧的北方门户,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冷兵器时代从没有被正面攻破,有“天下第一雄关”“天下第一关”的美誉。
历史沿革
现今剑阁县下辖的剑门关,在夏商时期隶属于梁州,在西周时期属于雍州,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蜀国,后归秦国版图。东汉建安22年,刘备据蜀,蜀汉丞相诸葛亮以汉德县有“大剑至小剑隘束之路三十里,连山绝险”,于此“凿石架空为飞梁阁道,以通行旅”。又于大剑山峭壁中断两崖相峙处,倚崖砌石为门,置阁尉,设戍守,成为军事要隘。
唐代,在剑阁县境内设置了大剑镇、小剑戍,再度正式设立剑门关,为天下雄关之一;之后剑门关楼开始改称为剑门关。1700多年以来剑门关楼屡建屡毁,又屡毁屡建;民国初年,知事张政重修剑门关,并于关内建立营房;1935年,民国政府修建川陕公路时,关楼被拆毁。
1992年,在关口川陕公路东侧崖底修建了剑门关关楼。
2008年,5·12汶川地震对景区造成严重破坏,剑阁县整合、筹集资金3.5亿元,按照国家4A级景区标准进行恢复重建,实施了规划、拆乱、修关、建道、作文、配套、绿化、治污等八大工程。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剑门关风景区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河东街64号,地理坐标是32°08'10''-32°16'35''N,105°26'40''-105°37'54''E,面积84平方千米,核心区面积6平方千米。
剑门关风景区向北距古都西安约480千米,向南距阆中150千米、重庆约400千米,西南至成都约250千米,西北到九寨沟约350千米,是四川大九寨环线的重要节点和蜀道三国文化精品旅游线路的支撑中心。景区距广元飞机场仅21千米,京昆高速公路、宝成铁路、西成高铁穿境而过,兰海高速公路和兰渝铁路擦肩而过。
地形地貌
剑门关景区属剑阁县北部单斜中低山窄谷区,所在的大剑山属于龙门山支脉的剑门山脉,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面略呈椭圆形,以低山地貌为主,平均海拔1069米。境内呈现北陡南缓的单斜山,北坡壁陡,南坡缓斜,砾岩出露处多成悬崖峭壁,山高峰险,沟深谷狭,相对高差约300~600米,最大高差处为梁山寺旁的舍身崖。其地貌特征可概括为“雄、险、峻、奇”,即山峻岭横,危崖高耸,长达百里;其砾岩石壁,拔地凌空,峰绝、岩危、路险、峡深,砾岩石径,陡峭曲折,怪石嶙峋。
剑门关丹霞地貌的组合形态主要是峰丛形丹霞地貌,即以形态直立、但基座相连的丹霞峰丛为主,其顶平、身陡、麓缓。此外境内丹霞地貌景观还有剑门绝壁、大吊崖、舍身崖等悬崖,剑门关隘、后关门、金牛峡等峡谷,姜维像、石笋峰、小石笋峰等石柱,双穿洞、大坑洞等洞穴以及小部分岩溶地貌。在新构造运动等影响下,丹霞峰丛形成近乎垂直的剑门绝壁和高山峡谷,组成独特的城墙式砾岩断崖景观;其个体连绵成片,且形态各异,独自成景。其中小剑山、大剑山为连锁式金字塔形砾岩群峰,是中围最雄伟险峻的砾岩丹霞地貌,绝壁垂直高差最高处达500米。
地质
剑门关景区广泛分布着早白垩世、晚侏罗世湿热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杂色陆源碎屑岩,区内出露的地层自下而上有中侏罗统的沙溪庙组,上侏罗统的莲花口组、遂宁组和下白垩统的剑门关组。
城墙岩群剑门关组(即苍溪组),亦称剑门关砾岩,岩性分上下两段,下段由块状砾岩、含砾砂岩与砖红色粉砂质泥岩互层,上段由浅灰色厚层砂岩与砖红色粉砂岩、泥岩组成。剑门关组岩性组合特征,一是由下至上,砾岩层次由多变少,砾径由大变小,砂泥岩逐渐增多;二是岩层向东南呈不均匀倾斜的单斜构造,北坡陡峭,南坡渐缓。
剑门关景区地处四川中坳陷燕山褶皱区的正北角顶,为侏罗系-白垩系单斜构造区,位于杨子地台的北缘、龙门山推覆构造带的东南侧。震旦纪时期杨子地台在旋回作用下,四川I盆地由于中三叠世地块下陷形成海相沉积盆地,后经过印支运动,龙门山岛链上升,形成陆相沉积盆地。第四纪时期喜马拉雅造山运动、青藏高原隆起运动相继加强,加之龙门山构造带运动,逐渐形成了如今的剑门关景区。
丹霞地貌发育的物质载体是红层,红层基本是由陆源碎屑组成。剑门关景区丹霞地貌处在从幼年期丹霞地貌向青年期丹霞地貌过渡阶段,形成的物质基础便是因龙门山推覆构造运动而堆积的岩石碎屑。剑门关景区丹霞地貌形成的原因包括多期构造运动、流水侵蚀、风化、重力等。
气候
剑门关景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常年半云半雾,昼夜温差较大,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多年平均气温14.0℃,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5~10月为雨季,占年降雨量87.4%。无霜期275天,降雪集中在1~2月,海拔800米以上地区积雪较多。秋冬两季云雾天气较多,日光难以到达地面。相对湿度74%,主导风向为东北风。
水文
剑溪河穿剑门山而过,景区的悬崖峭壁上多有河谷瀑布,且沟谷繁多,溪流短小,主谷两侧友沟斜列,构成羽状水系。
景区内的河流属于嘉陵江水系,其中剑溪河是清江河的主要支流,上游天然落差大,流域面积少,流量小,下游流量大,汛期水源丰富。由于“红层”水文地质特征,景区土地富水性不强,地下水资源较为贫乏。地下水有江河两岸堆积层孔隙水、风化裂隙水、碎屑岩裂隙水和层间裂隙水,以风化裂隙水为多;且地下水埋藏浅,径流短,主要靠降水补给。
生物多样性
剑门关景区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遗产和四川省自然保护区。剑门关景区地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四川省松栎林亚区,以常绿针叶树柏、松和落叶阔叶树桤、栎及少量杨、桐、枫、榆等杂树组成森林,且森林覆盖率超过92%。
剑门关景区崖窟间土质肥沃,无工业污染,水资源丰富,十分有利于植物群落的生长。景区约有500多种木本植物,十多种草本植物,其中有二级保护树木银杏,有三级保护树木剑阁柏、红豆树以及古柏(树龄一般在400~1000年)、白皮松、天师栗、香樟、飞蛾树、剑门兰花等珍稀植物。
剑门景区有野生动物224种,哺乳类动物有47种、鸟类84种、爬行动物12种、两栖动物6种、鱼类75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25种,包括金钱豹、锦鸡、猕猴、香獐、小熊猫、龟、剑门画眉等。其余动物有鳅鳝、龟鳖、大山雀等。
景区布局
剑门关景区规划面积84平方千米,核心区面积6平方千米。剑门关整体风格为汉代风格,有观赏景点300余个。景区南门附近有景点关楼、金牛峡栈道、平襄侯祠、红军血战剑门关遗址(即红星广场)等,北门附近有景点钟会故垒、仙女廊、猿猱道、鸟道等,东门附近有景点翠屏峰、梁山寺、玻璃景观平台、大小穿洞等,景区大约中央的位置有景点石笋峰、一线天、天梯峡等景点。
此外,剑门细雨、雪染翠云、绝壁夕照、梁山松涛合称剑门四景,姜维石像、阴阳双剑、松柏长青、千年紫薇合称剑门四奇。
重要景点
金牛道
金牛道又称石牛道、先秦国道,是秦蜀古道南段之一,建于先秦,因秦王伐蜀,石牛粪金,五丁开道的故事得名,是川陕地区最重要也是古蜀历史上首次记载于史书的一条道路,全长大约600千米,有“世界陆路交通的活化石”之称,是保存至今人类最早的大型交通遗址之一,迄今3000多年。金牛道是穿越秦岭巴山的北茶马古道的主干道,以官办为主,并负载着富国强军、外事交往和民族团结的政治使命。
剑门关扼守金牛道咽喉,景区内的金牛道被称为金牛栈道,护栏、路面均为木制,最窄的地方不足两尺宽。
翠云廊
翠云廊始建于秦汉,完备于明朝,联通现今的剑阁县和梓潼县,是金牛道的一部分,有迄今为止中国保存最为完好、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人工行道古树群。翠云廊柏树最大树龄超过2300岁,且这样的千年柏树仅剑阁境内就有7000多棵,“蜀道灵魂”的翠云廊因此被称为“蜀道奇观”和“森林活化石”。
平襄侯祠
平襄侯祠又称姜维祠,前院为武圣宫,后院为忠勤祠,其中姜维墓是后人所建的衣冠冢,始建年代不详,原为石砌,长2.8米,宽2米,高1.5米,是广元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星广场
剑门关红星广场于2009年落成,包括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碑、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馆、将帅雕塑和石刻标语,其中红军血战剑门关遗址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100个红色旅游景点景区之一。
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碑有一组形象逼真、士气高昂的红军战士主雕铜像。碑座四周嵌有红军来剑门山区的主要战斗、政权建设等八面浮雕。在八面浮雕下,刻有为创建剑阁苏区而牺牲疆场的红军英烈1200多人的名字。碑座四周嵌有红军强渡嘉陵江、浴血火烧寺、剑门女红军、血战剑门关、军民鱼水情、剑门关大捷、剑阁会议、苏维埃政权等八面汉白玉浮雕。
剑门关楼
1700年以来,剑门关楼屡建屡毁,又屡毁屡建;民国初年剑阁知事张政最后一次重修的剑门关楼,毁于1935年修建川陕公路的时候。2008汶川大地震时,建于1992年初的关楼被毁。如今的关楼,是在清代关楼原址上恢复重建的,风格完全仿照明代关楼的建筑。修复后的关楼总共分为三层,底层为砖石砌成的拱形城门洞,青石铺地,门额中间镶嵌“剑阁”二字,可容数人并列入门;第二层楼阁为箭楼,门额上悬挂着“天下雄关”四字匾额,箭楼四周环绕通达,可巡逻、守望、射击,楼上备有望口、射击孔;顶层楼阁为望楼,“眼底长安”四字匾额悬于北门之上。
猿猱道和鸟道
猿猱道和鸟道自古便是猿猴攀岩越山的行道和剑门关山区百姓上山采药的便道,现今已成为剑门关景区内体验蜀道天险魅力的热门打卡景点。
李白: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鸟道傍绝壁依势而建,垂直高差达110余米,长900米,宽仅30厘米,窄处仅15厘米左右。鸟道左边是坚硬的石壁,右边是百余米高的悬崖,故以险、陡、奇为特色。
玻璃景观平台
剑门关拥有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悬空玻璃景观平台,距崖底约150米,高程1163.8米,由一段长60米、宽2米悬于峭壁之上的半弧形玻璃栈道和一条长24米、宽3米横跨两峰的玻璃桥组成。悬空玻璃景观平台位于千年古刹梁山寺山顶、景区的最高点,有“碎裂”、“百花齐放”等多种人工智能5D特效,可以欣赏云巅风景。
梁山寺
梁山寺在剑阁县剑门关大剑山绝顶,位于海拔1180米的剑门七十二峰的桃花峰与逍遥峰之间的“舍身崖”上,始建于唐,历代有修葺,清时扩建为两进四合院,建筑面积947平方米。梁山寺坐北朝南,大门两旁柱上为黑漆鎏金楹联,正殿为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右侧即是“藏经楼”,此外还有观音殿、僧房、香积厨、斋堂、职事堂、茶堂等。
姜维城
姜维城又称“营盘嘴”,是剑门关关隘东面、天梯峡南面的山峰,有“姜维城凉亭”。公元263年,蜀国大将军姜维闻汉中失守,立即率8万之师退守剑阁,于此地安营扎寨,并在悬崖边悬空无数礌石滚木。
剑门七十二峰
大小剑山又称剑门七十二峰,但实为七十四峰,这些山峰如锯齿且连绵相连,东枕嘉陵,西抵涪水,峰峰如剑,海拔千米以上,群山连缀,绵延三百里,山峰数百座,天然屏障横锁巴蜀。
石笋峰
在剑门关绝壁中部,有一块巨大的石头,金鸡独立于悬崖峭壁边。当地人根据其自然长成的形状称其为竹笋峰,又名石笋峰。竹笋峰高达数十丈,通体不长一草一木,在它的尖顶上,却生长着一丛茂盛的灌木。
周边景点
在翠云廊古蜀道,拦马墙一段是最特别的一段,也是原貌保存最为完整的一段,距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现建有拦马墙景区。
拦马墙是金牛道上的交通设施,是用青石或土石和垒砌成的墙,以防备马匹跌落悬崖,保证骑马人的安全,类似于高速公路的防护栏。景区内防滑线、拴马桩、饮马槽、栏马墙等古代交通设施一应俱全,是古代陆地交通留存罕见的实物原形,堪称“蜀道交通活化石”。
觉苑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集佛教、建筑、壁画、彩塑、木雕及石刻艺术为一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明代佛传壁画为国内仅有的最完整的佛传故事壁画,被誉为“国之瑰宝”。
鹤鸣山为道国仙都,是“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有石刻三绝,即鹤鸣山道教造像、鹤鸣山碑记、摩崖石刻。其中鹤鸣山道教造像自北魏晚期开始凿像,其规模、数量以及雕刻技艺在中国道教石刻领域首屈一指;鹤鸣山碑记是晚唐诗人李商隐所撰《剑州重阳亭铭》碑及古重阳亭;摩崖石刻是指中唐文学家诗人元结翻刻颜真卿书的《大唐中兴颂》摩崖碑。
文化活动
五一文化活动
2024年五一小长假,剑门关景区策划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包括“蜀风巡游”活动、“蜀道风云 互动英豪共话千秋”游戏、“开关仪式”、诸葛北伐、姜维点兵、三国机甲秀、“陆游过剑门”“蜀道徒步赛”“《点树交印》古制巡演”,以及背诵《蜀道难》奖游剑门关等。
非遗表演
剑门关景区的文艺表演,包括剑阁县非遗的剑门闻溪狮舞、白龙花灯、鄂伦春族“斗熊舞”、杂技、川剧变脸、《剑门长歌》实景崖壁灯光演艺秀等。
其中白龙花灯是产生并流传于四川东北部剑门山区的一种祈福禳灾的传统舞蹈,由内场和外场两部分组成,包含花灯、龙灯、狮舞、曲艺、歌舞等众多艺术门类,是川北花灯的代表、四川省四大花灯之一,2007年被列入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白龙花灯以千姿百态的舞灯为主道具,以“灯阵”为表演形式,以综合大型的广场群舞为手段,以民众自娱自乐为目的,把剑门山区人民日常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形态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
其它活动
2022年1月,四川新年演唱会压轴《昭昭有唐》的拍摄在剑门关景区进行。2022年7月,2022年四川自然岩壁攀岩精英赛(广元剑门关)在剑阁县剑门关景区举行。
其它看点
剑门四绝
剑门四绝是指剑门豆腐、剑门手杖、剑门火腿、剑门绿茶,其中剑门剑门豆腐是剑门四大古宴之一。“剑门豆腐”,指的是四川剑阁县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剑门关生产的豆腐,有不吃剑门豆腐,枉游天下雄关之说。且剑门关地区制作豆腐的手艺自三国时期便开始,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剑门豆腐以剑门山区砾岩油沙石土出产的黄豆为原料,使用来自剑门七十一峰的剑泉水,经浸豆、磨浆、滤渣、煮浆、点浆、脱水等工序制成。采用炒、炸、熘、烧、炖、蒸、氽、凉拌等烹调方法,已有近400道独具剑门特色的豆腐菜式,如桃园三仁豆腐、周瑜水师、火烧赤壁、草船借箭、水淹七军、八阵图、过江借箭、羽扇纶巾等。
剑门四大古宴
剑门“四大古宴”指的是“剑门关豆腐宴”“锯山垭大肉会”“载仙观鸡肉会”和“茶园沟五福楼”。
因剑门一带居民素有养猪的习惯。加之剑门山区的宗教崇拜,民间为了祈求文昌、牛王的庇护,据称从唐代,就兴起春季文昌会、秋季牛王会“大肉飨神祇”的礼仪。这种剑门山间的农家盛宴以锯山垭大肉会最有名。锯山垭大肉会的猪必须是至少饲养10个月且体重300斤以上的整猪,使用二十余种天然香料,经过盐渍、浸泡、紧皮、上色、冷却、清洗、烫、煮、煨、 㸆等十八道工序制成。出锅的大肉在敬献神祇后,便可“散福”分享。期间还有耍牛灯、川剧锣鼓、木偶等民间文艺表演。
天梯峡滑索
天梯峡,又称“后关门”、“银牛峡”,几乎横贯剑门关景区中部,峡内建有凉廊、栈道、索桥和高空滑索。游人可以顺着栈道从姜维城到梁山,也可以坐滑索飞越天梯峡,体验与风竞速。
开发与保护
开发
2011年,实施了翠云廊景区改扩建工程,完成了游人中心、停车场、步游道及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景区的游线由以前的800米增加到3800米,景区面积增加近5倍,工程总投资3500万元。
2013年,剑门关景区开发了鸟道、往复式索道和玻璃悬空观景平台三大项目,在关楼绝壁新开展了绝壁攀岩和荡跑特技活动,在翠云廊景区开展了张飞骑马等参与性项目,在剑门关古镇打造了特色旅游购物街,建设了剑门关剧院,常态化开展蜀汉中兴、三国杂耍等文艺节目,并推出河谷徒步文化线、半山绝壁观光线、山顶鸟道体验线等三条推荐游览线路。
2019年,南充的阆中古城—剑门关景区签订《联合营销合作协议》,开通两个景区间免费旅游直通车,实现了旅游资源互补、游客市场互换、营销成果互享。
保护
剑门关景区是国家级森林公园,于1992年经原国家林业部、四川省林业厅批准建。
2006年,剑门蜀道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剑门蜀道遗址的核心部分是属金牛古蜀道的翠云廊古蜀道,此外还包括了鹤鸣山、觉苑寺、千佛崖等。
2013年,剑阁县政府整合资金4.5亿元,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对剑门关景区进行提升。并复古了古战场钟会故垒、古官道驿站汉德驿;扩建了志公寺、修缮了梁山寺。
2015年7月,景区被列为国家级5A级风景名胜区,全面提升了景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
2017年,剑门关国家森林公园被四川省生态旅游协会命名为“四川省首批国家级森林氧吧”,曾是《中国国家地理》四川最美100个拍摄点。
相关文化
五丁开山传说
春秋战国时,传闻秦国为争霸天下,就想吞并了巴蜀,无奈关中入蜀的道路几乎是一片空白,便哄骗蜀王,说要送五头粪金石牛给他,蜀王被金子冲昏了头脑,就让五丁力士开蜀道。这条道便是蜀道中著名的金牛道。
战争与关隘文化
历史上,剑门关为兵家必争之地、中华“十大名关”之一,在此发生的大小战事有百余起,但是冷兵器时代,剑门关从没有被正面攻破。进入热武器时代后,红军攻克剑门关成为唯一一次从正面攻破剑门天险的战斗,该战斗是红四方面军川陕根据地五大经典战役之一。
诸葛设关、姜维守剑门、邓艾出奇兵、梁壑破剑门、王谦死成都、玄宗幸蜀、石敬瑭两袭剑阁、孟知祥三面埋伏、宋蒙拉锯战、魏梁大战等都发生在剑门关。但都无一从正面突破过剑门关,主要都是从西边走阴平道和东边走嘉陵江而绕过剑门关,另外就是从背后攻取剑门关。而明初时,傅友德入川,更是不走金牛道,而是借阴平道绕过剑门,直逼成都。
红色文化
红军血战剑门关是红军史上的著名战役,剑门山区是红四方面军建立的红色革命根据地,红军曾在这里召开过剑阁会议,现存营盘嘴战斗遗址等。
诗词文化
剑门关有两晋和唐宋明清以来历代名人诗词千余首,包括诗仙李白《蜀道难》、诗圣杜甫《剑门诗》、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等名篇佳作,以及近现代的毛泽东主席亲笔手书“朝登剑阁云随马,夜渡巴江雨洗兵”;郭沫若《过剑门》诗云:“群峰齿尽黑,万砾色皆红”等。
李白《蜀道难》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杜甫《黄草》:黄草峡西船不归,赤甲山下行人稀。秦中驿使无消息,蜀道兵戈有是非。
杜甫:“唯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萧纲《蜀道难》:巫山七百里,巴水三回曲。笛声下复高,猿啼断还续。
清代剑州知州乔钵:剑门路,崎岖凹凸石头路。两行古柏植何人?三百长程十万树。翠云廊,苍烟护,苔花荫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
影视剧
2024年6月,蜀道题材院线电影《人间寻味剑门关》举行开机仪式,该片以爱情为主线,以跨越20余年的古柏保护和蜀道变迁为重点,勾勒出一幅饱含剑门烟火气息和儿女爱恨情愁的蜀道水墨图。此外,剑门关还是《三国演义》《汉王刘邦》《高山下的花环》等影视剧的取景地。
重要事件
剑门关景区是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全国红色经典旅游景区,四川省自然保护区,四川省地质公园,并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国家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中国国家地理》四川最美100个拍摄点。
2006年2月,剑门关关楼被大火烧毁。
2008年,5·12汶川地震对剑门关景区造成严重破坏。
2010年9月,剑门关景区被列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15年7月,剑门关景区被列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17年,剑门关风景区获得原国家旅游局“厕所革命”“人文关怀·无障碍设施”类表彰。
2021年8月,剑门关风景区被中国侨联确认为第九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2022年12月,剑门关风景区入选“2022年11月5A级景区品牌传播力100强榜单”,位列第63名。
2024年6月,剑门关风景区入选“2024年5月5A级景区品牌传播力100强榜单”,位列第30名。
价值意义
剑门关旅游景区是四川省地质公园,其丹霞地貌处在从幼年期丹霞地貌向青年期丹霞地貌过渡阶段,正是保护和研究的好时机。
剑门关旅游景区是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已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为蜀道地标,以“雄、险、奇、幽”的自然禀赋冠绝天下,集蜀道文化、三国文化、关隘文化、红色文化于一身,曾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仁者的秀场,智者的宝库,旅游的天堂,更是旅游资本的金矿”。
旅游信息
开放时间
剑门关景区的营业时间为8:30-17:30。此外,该景区在16:00停止售票,自16:30起停止入园。
票价信息
出游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