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瓷雕工艺
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传统技艺
剪瓷雕工艺,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传统技艺,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剪瓷雕是中国南方,尤其是福建闽南、广东潮汕以及台湾所特有的建筑装饰工艺。这些地区的传统建筑,除了注重主体结构外,为了修饰与美化外观,往往会运用许多装饰的手法,诸如木雕、石雕、彩绘、泥塑、交趾陶、剪瓷雕等,以加强建筑物的美感。闽南、粤东、台湾的庙宇建筑,装饰之风尤盛,故剪瓷雕作品也较为突出。
相传,从宋代晚期兴建西山岩的“初来寺”时,漳州就已经有了剪瓷雕技艺。
到了明代,诏安兴建寺庙、祖祠,诏安剪瓷雕工艺便开始盛行。
诏安县位于福建省南端,闽粤交界处,素有“福建南大门”“漳南第一关”之称,与台湾一衣带水,自古便是闽南重要的通商口岸之一,与海外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随着诏安与海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诏安剪瓷雕工艺便逐渐向东南亚及台湾地区传播。
工艺特征
诏安剪瓷雕工艺是诏安寺庙、祖祠等建筑中一种传统手工装饰技艺,其技艺主要表现在剪、黏、嵌、雕等环节,并结合绘画和灰塑造型工艺,分平雕、浮雕(分半浮雕和叠雕)和圆雕(或称立体雕)三种形式;题材以吉祥如意、福禄寿喜和花鸟虫鱼、人物故事为主要内容;特点是色彩鲜艳、造型生动、立体感强、久不褪色。
工艺流程
诏安剪瓷雕工艺是民间艺人利用各种颜色鲜艳、胎薄质脆的彩瓷器或残损价廉的彩瓷为原料,剪成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的细小瓷片,再按照艺术造型的需要砌粘出人物、动物、花卉、山水,或镶嵌于民居的照壁,或耸立于寺庙宫观与府堂之屋顶、屋脊、翘角、门楼以及墙面的水车垛上。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诏安剪瓷雕工艺在闽台地区乃至东南亚有较大的影响,在那些具有闽南地方特色的仿古建筑或园林建筑中,都少不了剪瓷雕的装饰。
传承人物
沈振泽,汉族,漳州市诏安县人,1962年7月生,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瓷雕工艺(诏安)第三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沈振泽17岁继承家学,掌握了剪瓷雕传统工艺核心技术,并不断吸取他人之长,长期进行剪瓷雕、古建筑、风水、文物收藏研讨及探索,兼顾学习泥作技艺,在内容和表现技法上大胆创新,将屋顶剪瓷雕演变为可以进入展览馆展示的作品,制作出居家和旅游礼品。成立“沈氏艺圃家族剪瓷雕陈列馆”,大力培养第五代传承人沈阿斌等60多位诏安剪瓷雕工艺新一代技术人才。沈振泽被评为首批漳州市民间文艺家“明星示范户”、漳州市民间文艺优秀会员、漳州市民间艺术大师。
沈振南,男,1965年4月生,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瓷雕工艺(诏安)”第四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保护措施
2009年,诏安县文体局完成了对剪瓷雕民间传统工艺的梳理、记录、入档。
社会影响
主要展览
2019年5月18日上午,由诏安县文旅局主办,诏安县博物馆、诏安县图书馆承办的2019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519中国旅游日系列活动在诏安县图书馆举行。活动展区展示有剪瓷雕作品等。
最新修订时间:2022-09-07 14:32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