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油箱是指挂在机身或机翼下面的中间粗、两头尖呈流线型的燃油箱。挂副油箱可以增加飞机的
航程和续航时间,而飞机在空战在必要的时候又可以扔掉副油箱,以较好的机动性投入战斗。
安装型态
定义
副油箱是指在
飞机机身以外携带燃料的空间,常见的称呼还有辅助燃料箱。副油箱是为了延伸飞机的航程或者是滞空时间,在
空中加油技术普遍以前,这是唯一的途径,仅有军用飞机使用。
不可抛弃
早期不可抛弃的副油箱外型与后来的
流线形设计完全不同,为了配合安装部位机身的曲线,需要特别为使用的飞机设计。使用时需要固定在机身下方预定处,对于飞机的性能影响很大,甚至会出现难以控制的情况,几乎不使用于作战任务中,仅用于运输飞行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有部分飞机使用的流线形副油箱无法在需要时加以抛弃,由于对飞机的性能也有影响,可抛弃的副油箱稍后几乎全部取代这一类的使用。
进入喷射机时代的部分飞机在机翼两端会加装不可抛弃的副油箱。这一类副油箱同时具有抑制机翼结构震动或者是扭曲的情形,使用的机种包括
T-33教练机、F-5A/B战斗机,以及部分
B-25轰炸机在机翼下的300
加仑副油箱等等。
只有非常少数的机种会在机身内设置副油箱,仅有俄罗斯的SU-27战斗机在设计上宣称副油箱是在机身当中。
可抛弃
可抛弃副油箱多设计为流线形,以减低使用时对飞机产生严重影响。飞机需要加装接合与转换的结构,同时燃料线路需要在抛弃副油箱之后可以关闭。
安装位置
副油箱常见的安装位置包括:
机翼两端
机翼下方
机身下方
另外比较少见的安装位置是在机翼上方,靠近中间的位置。譬如英国与法国合作设计的
美洲豹攻击机与英国的
闪电战斗机都可以在这个位置安装副油箱。
材料
曾经实际上使用于副油箱的材料包括木材,竹子,纸张纤维与铝合金,二次世界大战中期以后以纸张纤维和铝合金使用的比例较高。进入喷射机时代之后,由于速度和飞行时对油箱产生的力量,铝合金成为广泛考虑的对象。
外型
除了早期为了配合机身形状而设计的不可抛弃型副油箱以外,外型设计上都以流线形为主要的设计方向,为的是要减少产生的
阻力,对飞机运动性与稳定的负面影响,降低与飞机分离时撞击其他携带装备或者是机身结构等。有些副油箱在尾部具有平衡用的小型固定翼面,功用上就是为了达到前述的目的。
虽然大多数的副油箱的外型采取流线形,有些设计在中央部份较为扁平而不是圆弧的曲线,特别是在容量较大的副油箱外形上,这是为了迁就携带于机腹下方时需要与地面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
使用限制
副油箱的外型与容量大小和使用的飞机必须配合,同时在操作上也有不同的限制。与飞机的使用搭配上需要考虑的地方包括:
飞机挂载副油箱位置的最大呈载重量限制。
副油箱与机身或者是其他装备之间的安全距离。
副油箱,尤其是在机腹下方位置,在起飞与降落时与地面的安全距离。
副油箱在飞行时对于飞机和附近装备的影响以及有无碰撞的危险。
副油箱分离时的安全性。
副油箱的管线设计是否与飞机相配合,而不至於影响燃料的正常供给或是产生漏油的情况。
与飞机的操作配合上需要考虑的地方有:
副油箱对飞行性能的影响,包括有燃料与没有燃料时飞机控制的差异。
最大飞行速度的限制。
最大抛离时的飞行速度限制。
如果无法顺利抛弃而造成不对称的情况,像是只有一边副油箱顺利抛弃时,飞机是否可以继续有效的保持稳定飞行。 武器发射时会不会对副油箱或者是管线造成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