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竞争理论是从竞争对手间竞争行为连锁互动的角度来把握企业竞争优势的理论。起源于美国麦克米兰(lanC.MacMillan,1940—)等的著作《竞争者对易于模仿的新产品的反应》(1985年)和贝蒂斯(RichardAllanBettis)等的著作《财务回报和战略互动》(1987年),形成于21世纪初。被称为“后波特时代的竞争优势”理论,尚在发展和完善中。主要代表人物和著作是陈明哲等及其《对过程的反思:建立动态竞争的研究》(2009年)、《动态竞争:主题、趋势及未来研究平台》(2012年)。
主要观点为:(1)竞争的本质是动态的,一个企业对竞争对手的攻击都可能引发后者的反击;竞争形式是对偶的,有进攻就可能有反攻;竞争优势是暂时的,会被竞争对手的回应所抵消;只有不断采取行动和回应才能持续竞争优势。(2)对竞争对手的分析应跳出传统的产业分析框架,从资源和市场角度识别潜在的竞争对手。(3)竞争和竞争对手分析应从企业自身和竞争对手的洞察力、动力和能力等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