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
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是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设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简要概况
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农业部动物营养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基础上立项建设的,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和中国农业大学强强联合共建。在农业部历届重点实验室评估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并被农业部推荐参加2001年度国家生命科学领域重点实验室评估,取得优良成绩。
学术团体
实验室在张子仪院士,冯仰廉教授为首的学术带头人的带动下,在硬件建设、组织管理、承担项目、发表论文、成果获奖。特别是以文杰研究员、李德发教授、罗绪刚研究员、王加启研究员、呙于明教授为代表的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已在国内外同行中享有盛誉。实验室现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人,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专家4人,有2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4人获国家百千万工程人才,4人获农业部神农计划人才,高层次人才数量云集,梯队结构合理。
项目成果
实验室九五以来取得获奖成果18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一、二等奖成果8项。
实验室近五期来承担各类科研课题285项,其中国家973计划项目1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10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4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和国家重大专项课题22项,获科研经费1.36亿元。特别是由实验室依托单位联合申报的国家重大基础性研究计划(973计划)项目“畜禽肉品质性状形成的营养代谢及调控机理”于2004年度获国家科技部批准立项,体现了动物营养科学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是我国动物营养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学术影响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基础条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国家科技部、发改委、各有关部门、中央院所和综合性大学的高度重视。国家在建设资金、仪器设备更新和运转经费上对实验室给予长期、持续支持。迄今在农业科研领域已批准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有8个。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立项建设是继973项目后我国动物营养学科乃至农业科技发展中更有重要意义的一件大事。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包括:营养需要与代谢调控、饲料安全与生物学效价评定、营养与环境、营养与免疫、分子营养5个方面。
营养需要与代谢调控:应用动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组织学等方法,揭示动物体内养分的消化、吸收、转化的途径,影响因素及调控机制;研究动物维持、生长、繁殖、生产和畜产品形成等生命活动的生理、生物化学和组织学机制以及对养分的需求规律和需要量;结合品种和环境等,研究中国主要畜禽的营养需要量模型和饲养标准。
饲料安全和生物学效价评定:研究揭示饲料中抗营养因子和毒素的分子组成、功能结构和作用机制,抗营养因子和毒素的灭活或调控途径;饲料生物安全的影响因素及评价的生物学基础;转基因饲料安全性评定;饲料养分、新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作用机制、生物学效价和评定方法等,为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资源的安全、高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和方法。
营养与环境:研究揭示动物遗传—营养—环境间的互作及其对动物健康、养分转化效率及动物产品质量的影响规律;研究动物应激成因、监测和动物福利标准依据;动物个体、群体精确饲养和数字畜牧业关键技术;我国不同生态区域种植业-畜牧业-环境间可持续发展的优化生产模式;畜牧业环境公害成因及其控制理论和方法。
营养与免疫:研究营养物质对畜禽免疫机能的影响机制;微生物生态与动物免疫力的关系;免疫应激对动物代谢生理的影响;环境与动物健康的互作;探讨通过优化营养提高动物健康和免疫力的技术途径。
分子营养:以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微观层面上创新动物营养学研究方法,重点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揭示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的代谢机理、功能和规律,并用分子技术评价动物的营养需要量和饲料的营养价值。
参考资料
1.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2014\u5e747\u670825\u65e5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12 08:11
目录
概述
简要概况
学术团体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