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是动脉硬化的一种,大、中动脉内膜出现含胆固醇、类脂肪等的黄色物质,多由脂肪代谢紊乱、神经血管功能失调引起。常导致血栓形成、供血障碍等。也叫粥样硬化闭塞症。
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概述
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是动脉壁变厚并失去弹性的几种疾病的统称,是动脉硬化中最常见而重要的类型。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主要病变特征为动脉某些部位的内膜下脂质沉积,并伴有平滑肌细胞和纤维基质成分的增殖,逐步发展形成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性斑块。
它是一种以中等和大动脉斑片状内膜下增厚(动脉粥样化)为特征的病变,可以减少或阻断血流。斑块部位的动脉壁增厚、变硬,斑块内部组织坏死后与沉积的脂质结合,形成粥样物质,称为粥样硬化。
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的内膜有类脂质的沉着,复合糖类的积聚,继而纤维组织增生和钙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病变。本病主要累及大型及中型的肌弹力型动脉,以主动 脉、冠状动脉及脑动脉为多见,常导致管腔闭塞或管壁破裂出血等严重后果。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期后的女性。本病常伴有高血压、高胆固 醇血症或糖尿病等。脑力劳动者较多见,对人民健康危害甚大,为老年人主要病死原因之一。
粥样硬化斑块通常是散在的,可以在主动脉至直径3mm的动脉内膜发生,最常见于冠状动脉,是冠心病的主要发病原因。
由于胆固醇沉淀在动脉内膜上,致使动脉内膜表面像粥样凹凸不平,所以叫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起因分内因(包括遗传因素等)和外因(包括环境因素等)。
从遗传因素的角度看,有些家庭是冠心病家族、有些是糖尿病家族,有些是肿瘤病家族,有些是精神分裂症家族,家族史的人,可能是隔辈遗传,也可能是父辈遗 传。年龄和性别也是不可忽视的两个因素。据对北京地区35岁以上的70万人的调查,冠心病和脑溢血的发病率每隔10岁增高3倍,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 粥样硬化形成的速度也加快。在性别上,女性在更年期前受卵巢激素保护,很少发生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很少得冠心病和发生心肌梗塞,因此50岁以前心肌梗塞病的男 女比例是9:1;但是50岁以后,女性卵巢功能萎宿,心肌梗塞病人也随之增长,60岁时男女比例为3:1;到70岁时,男女的比例已接近1:1;到80岁 时,女性略多于男性。这组数字表明女性更年期后,要特别注意血压、心脏等方面的问题。
虽然遗传因素、年龄和性别等原因是不可能改变的,但并不是最主要的(只占30%),最主要是外部环境因素,约占70%。
外因包括7种:高血压、高血脂、吸烟、肥胖、运动太少、心理紧张不平衡以及糖尿病。其中前3种是主要外因。高血压是无声杀手,它会使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提前 20~40年,所以必须早期治疗。高血脂以及肥胖也是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肥胖分“苹果型”和“鸭梨型”。苹果型肥胖者肚子大,俗称“将军肚”,此种体形 的人,体内脂肪主要堆积在内脏、心脏、动脉内,所以更危险;“鸭梨型”肥胖者臀部大、腿粗、肚子不大,危险性小些。
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病因虽未完全明了,但已知与下述因子(易患因子)有密切关系:
一、高血压 临床及尸检资料均表明,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发病率明显增高。此可能由于高血压时,动脉壁承受特殊高的压力,内膜层和内皮细胞层损伤,低密度脂蛋白易于进入动脉壁,并刺激平滑肌细胞增生,引发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二、高血脂症 临床资料表明,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常见于高胆固醇血症。实验动物给予高胆固醇饲料可以引起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近年的研究发现低密度脂蛋白与极密度脂蛋白的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的降低与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有关。血中甘油三酯的增高与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发生也有一定关系。新近的研究发现脂蛋白a〔Lp(a)〕与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三、吸烟 吸烟者血中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达10-20%,动脉壁内氧合不足,内膜下层脂肪酸合成增多,前列环素释放减少,血小板易在动脉壁粘附聚集。此外,吸烟还可使血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原蛋白量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增高,以致易患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此外,吸烟时烟雾中所含尼古丁可直接作用于心脏和冠状动脉引起动脉痉挛和心肌受损。
四、糖尿病 糖尿病者多伴有高甘油三酯血症或高胆固醇血症,如再伴有高血压,则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明显增高。糖尿病者还常有血第Ⅷ因子增高及血小板活动性增强。第Ⅷ因子由动脉壁内的细胞产生,该因子的增高表示内膜的病变,血小板活动增加使其易在动脉壁上集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血栓形成和引起动脉管腔的闭塞。近年来的研究认为胰岛素抵抗与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Ⅱ型糖尿病病人常有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伴发冠心病。
五、肥胖 也是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易患因素。肥胖可导致血浆甘油三酯及胆固醇水平的增高,肥胖者也常伴发高血压或糖尿病,近年研究认为肥胖者常有胰岛素抵抗,因而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常用检查
血液血检查:患者常有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减低,脂蛋白电泳图形异常,多数患者表现为第Ⅲ或第Ⅳ型高脂蛋白血症。
X线检查:可见主动脉伸长、扩张和扭曲,有时可见钙质沉着。
动脉造影:可显示四肢动脉、肾动脉与冠状动脉由于粥样硬化所造成的管腔狭窄、病变部位及范围。
多普勒超声波:检查有助于判断四肢动脉、肾动脉血流通畅情况
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鉴别诊断
40岁以上的病人,如有主动脉增宽扭曲而能排除其他疾病,提示有主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可能;如突然出现眩晕或步态不稳而无颅内压增高征象,则应疑有基底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所引起的脑供血不足;活动后出现短暂的胸骨后和心前区闷痛或压迫感,则应疑及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夜尿常为肾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早期症状之一。此外,患者常伴有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易患因子,如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低HDL血症、糖尿病以及吸烟等。如选择性地作心电图,放射性核素心、脑、肾等脏器扫描,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及选择性血管造影等,有助明确诊断。
临床上,常需考虑与炎症动脉病变(如多发性大动脉炎、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等)及先天性动脉狭窄(如主动脉、肾动脉狭窄等)相鉴别。炎症性动脉疾病多具有低热、血沉增快等炎症表现,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发病年龄轻,不伴有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易患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治疗方法
一、一般治疗
(一)合理饮食 饮食总热量不应过高防止超重,应避免进食过多的动物性脂肪和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肥肉、奶油、肝、脑、肾等内脏和骨髓、鱼子、蛋黄、椰子油等。超重者应减少每日总热量,并限制糖类食物。饮食宜清淡,多进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豆类及其制品等,并尽可能以豆油、菜油、麻油或玉米油作为食用油。
(二)坚持适量的体力活动 体力活动量需根据原本身体情况而定,要循序渐进,不宜勉强作剧烈运动,对老年人提倡散步做保健体操和打太极拳等。
(三)合理安排工作及生活 应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规律,保持心情愉快。
(四)其他 提倡不吸烟,可饮少量酒。
二、控制易患因素
如患有糖尿病、应及时控制血糖,包括饮食控制。Ⅱ型糖尿病的降糖药物应以不引起高胰岛素血症为宜如达美康等;如有高血压则应给降压药,使血压降至适当水平,如有血胆固醇增高,则应控制高胆固醇适当给予降脂药物。
天然水蛭素对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应用
近年来研究表明,天然水蛭素疗法,对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有很好的疗效。
作用机制主要有:
①与凝血酶结合后,使凝血酶的蛋白酶解作用和与内皮细胞血栓调理素的结合作用受到抑制;
②使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功能受抑;
③使凝血酶刺激成纤维细胞增生和平滑肌细胞收缩等作用受抑制;
④使血栓形成中凝血酶作用于受损血管的收缩功能受到抑制,从而发挥良好的抗凝效果。
天然水蛭素有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其效果与氯贝丁酯(安妥明)相近,有很强的降低血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作用,所以对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是有效的。
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自我监测方法
如果能早些认识脑动脉硬化的某些征兆,加强自我防护和监测,就可大大延缓其发展的速度,并根据监测情况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神经衰弱
脑动脉硬化早期多呈现一种神经衰弱的症状,医学上称为“动脉病性神经衰弱”,表现为头痛、头晕、头部有紧箍和压迫感,有耳鸣、嗜睡等症状,记忆力减退,容易疲劳。
感情异常
脑动脉硬化早期易激动,缺乏自制力,随着病情的加重会逐渐出现表情淡漠,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对人缺乏热情。容易激动,有时无故悲伤或嬉笑、焦虑、紧张、多疑、恐惧。对工作有时消极怠工,有时欢快积极。
判断能力低下
常表现为不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想象力降低,处理问题不果断,往往要靠别人协助处理,对突然出现的生活琐事表现惊慌和忧虑。
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表现为皮肤划红症(皮肤被抓划后可发红并隆起),手脚发冷,全身及局部发汗,头发早白、早秃。
行动异常
脑动脉硬化中后期可出现走路及转身不稳,表现为步态僵硬、缓慢或行走不稳。
癫痫痉挛发作
局限性癫痫是脑动脉硬化后期的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身体某部位发生阵发性、痉挛性抽搐。有的病人可出现不自主的运动。严重者可因脑动脉硬化出血、血栓形成而出现昏迷瘫痪等。
担心自己患有动脉硬化者,应及时去医院检查眼底,以发现眼底视网膜动脉硬化表现,达到早期诊断、治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