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之辨(1639-1714)字书升,晚号介岩、介庵,浙江石门县南津乡安邱里(今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民利村)人。明末山东布政使劳永嘉之孙。清初诗人。
人物生平
明崇祯十二年,己卯(1639年),劳之辨生于浙江省嘉兴府崇德县安邱里。父亲劳俶融为明崇祯年间山东布政使劳永嘉之子,母亲沈氏为明末刑部主事嘉兴沈德先之女。
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甲申(1644年),6岁,接受儒家教育。
清顺治八年,辛卯(1651年),13岁,考入崇德县学。
清顺治十六年,己亥(1659年),21岁,长子劳启铣出生。
清康熙二年,癸卯(1663年),25岁,考取癸卯科浙江省第二十名举人。
康熙三年,甲辰(1664年),26岁,考取甲辰科三甲四十九名进士,选庶吉士。
康熙六年,丁未(1667年),29岁,补户部湖广司主事,裁缺。
康熙八年,己酉(1669年),31岁,补户部江西司主事。
康熙十二年,癸丑(1673年),35岁,升任户部贵州司员外郎。
康熙十三年,甲寅(1674年),36岁,升任礼部仪制司郎中。
康熙十四年,乙卯(1675年),37岁,任提督山东学政按察使司佥事。
康熙十九年,庚申(1680年),42岁,出任贵州清军粮驿道参议。
康熙二十三年,甲子(1684年),46岁,出任广东南韶道副使。
康熙二十四年,乙丑(1685年),47岁,出任通政司右参议。
康熙二十五年,丙寅(1686年),48岁,出任通政司左参议。
康熙二十六年,丁卯(1687年),49岁,出任兵部督捕左理事官。
康熙三十一年,壬申(1692年),54岁,任通政司右通政。
康熙三十三年,甲戌(1694年),56岁,任通政司左通政,次子劳启铿出生于北京。
康熙三十九年,庚辰(1700年),62岁,升任太仆寺卿。
康熙四十年,辛巳(1701年),63岁,完成《静观堂诗集》十九卷本,付梓刊行。
康熙四十二年,癸未(1703年),65岁,任太常寺卿。
康熙四十三年,甲申(1704年),66岁,任大理寺卿。
康熙四十四年,乙酉(1705年),67岁,补授顺天府府丞。
康熙四十五年,丙戌(1706年),68岁,任通政司右通政。
康熙四十六年,丁亥(1707年),69岁,任左佥都御史。
康熙四十七年,戊子(1708年),70岁,十月升任左副都御史。十二月为保奏废太子胤礽,劳之辨赴畅春苑密奏康熙帝。是日,刑部令劳之辨到刑部。罢官,笞四十,令其次日出京,逐回原籍。
康熙五十二年,癸巳(1713年),75岁,康熙恢复劳之辨左副都御史品秩,《静观堂诗集》30卷本,付梓刊行。
康熙五十三年,甲午(1714年),76岁,在石门县安邱里去世,葬于五河泾(今桐乡市河山镇)。
《清史稿》记载
《清史稿》卷二百八十六/列传七十三:
劳之辨,字书升,浙江石门人。康熙三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户部主事,迁礼部郎中。出为山东提学道佥事,报满,左都御史魏象枢特疏荐之,迁贵州粮驿道参议。师方下云南,羽书旁午,之辨安设驿马以利塘报;复以军米运自湖南,苦累夫役,白大府停运,就地采购,供亿无匮。二十四年,擢通政使参议,迁兵部督捕理事官。连遭亲丧。服阕,起故官。洊擢左副都御史,数有建白。
四十七年,皇太子胤礽既废,上日夕忧懑。既,有复储意,王大臣合疏保奏,命留中。旋谕廷臣:“俟废太子疾瘳,教养有成,朕自有旨,诸王大臣不得多渎。”十二月,之辨密奏曰:“皇上之於皇太子,分则君臣,亲则父子。皇太子初以疾获戾,今疾已平复。孝友之本怀,固由至性;肃雍之仪表,久系群心。乞速涣新纶,收回成诏,敕部择吉早正东宫,布告中外,俾天下晓然知圣人举动,仁至义尽,大公无私。事莫有重於此者。今八荒清晏,一统车书,值星纪初周,光华复旦,七庙将行大祫,万国於以朝正。皇上以孝慈治天下,方且称寿母万年之觞,集麟趾繁昌之庆;而顾使前星虚位,震子未宁,圣心得无有遗憾乎?臣年已七十,报主之日无多,知无不言,统望乾断速行。自此以往,皇上待皇太子与诸皇子,尤原均之以恩,范之以礼,则宜君宜王之美,不难上媲成周,远超百代。至万不得已而裁之以法,则非臣之所敢言也。”疏入,上不怿,斥为奸诡,命夺官,逮赴刑部笞四十,逐回原籍。
五十二年,赴京祝万寿,复原秩。逾年,卒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