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大尾羊
阿勒泰大尾羊种动物
哈萨克羊( Kazakh sheep)原称福海大尾羊,又叫阿勒泰大尾羊,属肉脂兼用型粗毛羊地方品种,体质结实,四肢高而健壮,善于爬山游走,放牧抓膘性能好,蓄积脂肪能力强,耐粗饲,抗寒抗病能力强,适应性好,以肉质鲜嫩味美、无膻味而著称。但其羊毛品质差。
形态特征
哈萨克大尾羊因有着一个滚圆而肥大的、全是脂肪生成的尾巴而得名,粗毛、大尾巴、肉脂兼备是新疆大尾羊的主要特征。史籍曾记载:“西域出大尾羊,尾房广,重10斤”、“新疆羊大如牛,尾大如盆”。元朝宰相耶律楚材的儿子专门写过一首赋《大尾羊赋》。元代的诗人白湛渊还作过作《咏羯诗》:“羯尾大如斛,坚车载不起。此以不掉灭,彼以不掉死。”
哈萨克族人把羊的耳朵的形状分成3种。宽而下垂的耳朵叫“透克”;直挺挺的呈筒状的长耳朵叫“克固乌斯”;向两边凸出的短耳朵叫“求纳克”。除了这3种形状外,有的羊还长着向两边长长的凸出的,耳幅略宽的耳朵,叫“沙日班”。“沙日班”是“透克”和“求纳克”的中间形状。
生活习性
长期繁衍在严酷生态环境下的哈萨克大尾羊,经过自然选择及农牧民的精心选育,形成适应性广、体质结实、四肢较高、善于爬山游牧、抓膘能力强的优良地方品种。
分布范围
哈萨克大尾羊原产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北麓和阿尔泰山南麓;主要分布于北疆各地及其与甘肃、青海毗邻的地区。哈萨克大尾羊产区地形复杂、地貌多样、气候变化大,各地气温随季节和地势而不同。新疆的阿勒泰、木垒、巴里坤等是主产区。
生活地点
哈萨克大尾羊形成历史较早,早在公元265年-316年,大尾羊见于记载。据清朝杨岫撰写的《豳风广义》中记载,“羊,五方所产不同,而种类甚多,哈密一种大尾羊,尾重一二十斤”,这里所说的大尾羊,即当今的哈萨克大尾羊。
生长过程
食用功效
生产性能
哈萨克大尾羊的繁殖率比较低,一年一胎,一胎一羔,哺乳期长达三个月。成年种公羊最重达171公斤,成年母羊最重达126公斤,当年羔羊最重达120公斤。耐粗饲、善跋涉、抗严寒、体质坚实、适宜放牧,以其体格高大健壮、肉脂生产性能高,生长速度快、长膘能力强著称。
产肉性能
哈萨克羊肉质好。据测定,每100g瘦肉含蛋白质18.92g,粗脂肪6.35g,钙19.25mg,磷391.46mg,镁3.23mg,铁18.48mg。氨基酸中谷氨酸为15.98%,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占68.21%。
产毛性能
哈萨克羊成年羊春、秋季各剪毛一次,羔羊秋季剪毛。平均产毛量成年公羊2.6kg,成年母羊1.9kg。
繁殖性能
哈萨克羊5~8月龄性成熟,初配年龄18~19月龄。母羊秋季发情,发情周期16天,妊娠期150天,产羔率99.0%。羔羊初生重公羔4.3kg,母羔3.5kg;断奶重公羔35.8kg,母羔28.5kg。羔羊140日龄左右断奶,哺乳期平均日增重公羔2259,母羔178g,羔羊断奶成活率98.0%。
营养价值
羊肉鲜嫩,营养价值高,凡肾阳不足、腰膝酸软、腹中冷痛、虚劳不足者皆可用它作食疗品。羊肉营养丰富,对肺结核、气管炎、哮喘、贫血、产后气血两虚、腹部冷痛、体虚畏寒、营养不良、腰膝酸软,阳痿早泄以及一切虚寒病症均有很大裨益;具有补肾壮阳、补虚温中等作用,男士适合经常食用。
食疗价值
冬天常吃羊肉,是个一举两得的事情,一方面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人体热量,而且还能增加消化酶,帮助胃消化;另一方面由于其营养丰富,对于治疗一些虚寒病症有很大的裨益,比如:肺结核气管炎哮喘等。所以说容易出现手脚冰冷、脸色苍白的美女们还有体重不足、想要增胖的竹竿一族在冬季可以多吃点羊肉,而那些有高血压、爱熬夜、发烧感染、体质偏热等问题的朋们友,为了您的健康建议你们最好少食用羊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7 11:36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