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座乡,隶属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地处
若尔盖县东南部,东依九寨沟县
大录乡,东南与松潘县
川主寺镇相连,西靠
班佑乡,西南与红原县色地镇交界,西北与巴西镇相邻,北与求吉乡接壤,行政区域面积1327.65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包座乡户籍人口为3461人。
建置沿革
1949年,属上、下包座2部落。
1958年,改上、下包座2乡。
1961年,2乡合并为包座乡。
1973年,改包座公社。
1980年,公社改包座乡。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包座乡辖5个行政村:嘎子、俄若、达青、卓塘、达来,19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包座乡辖5个行政村:俄若村、嘎子村、达青村、卓塘村、达来村,乡人民政府驻俄若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包座乡地处
若尔盖县东南部,东依九寨沟县
大录乡,东南与松潘县
川主寺镇相连,西靠
班佑乡,西南与红原县色地镇交界,西北与巴西镇相邻,北与求吉乡接壤,行政区域面积1327.6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包座乡地势略为南高北低。
气候
包座乡属高原寒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冬季晴日多,日照强,温差大,夏季雨热同季。11月中旬开始结冻,次年4月逐渐解冻。
水文
包座乡境内属北龙江水系。包座河自南向北流,境内河道长46千米。
自然灾害
包座乡境内主要自然灾害有雪灾、冰雹、旱灾、洪涝、风灾、低温、霜冻、雷击及滑坡、垮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自然资源
包座乡境内野生动物有獐、马熊、马鸡、兔、金丝猴等;野生植物有中药材贝母、虫草,天然绿色食品羊肚菌、蘑菇、野生黑木耳等。
2011年,包座乡有耕地面积7672.2亩。
人口
2011年末,包座乡总人口3294人。总人口中,男性1641人,占49.8%;女性1653人,占50.2%;14岁以下486人,占14.7%;15—64岁2513人,占76.3%;65岁以上295人,占9%。总人口中,以藏族为主,达3253人,98.7%;汉族27人,占0.8%。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人。
2017年末,包座乡常住人口为3506人。
截至2019年末,包座乡户籍人口为3461人。
经济
综述
截至2011年,包座乡农民人均纯收入4320元,比上年增加840元。
农业
包座乡畜牧业以饲养牛、羊、马、生猪为主。截至2011年,牲畜年末存栏29649头,出栏10766头。
商业
截至2011年末,包座乡有商业网点5个。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包座乡有乡中心校1所,村小1所,在校生381人,专任教师1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文体事业
截至2011年末,包座乡有乡文化站1个;农村书屋5个,藏书5万余册。
截至2011年末,包座乡有篮球场5个,5个村安装了健身器材。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包座乡有医疗卫生机构1个;病床5张,专业卫生人员5人,其中执业医师1人,注册护士2人。2011年,医疗机构完成诊疗0.2万人次。
社会保障
截至2011年,包座乡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04人;农村五保集中供养3人,农村五保分散供养22人;农村临时救济支出2520元。年末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1963人。
基础设施
截至2011年,包座乡有35千伏变电站1座。
交通运输
2011年,包座乡有213国道穿境而过;通乡柏油公路总长26千米。
历史文化
包座为藏语“务柯“的译音,意为包座沟笔直像“枪膛”。因地处深山峡谷的包座河两侧,形似枪膛,故名包座(藏语音译)。
风景名胜
包座位于若尔盖县东南部,地处深山峡谷的包座河两侧。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8月底,红军长征走出草地北出四川进军甘南,包座古道便是红军的必经之路。包座战役主战场是上包座河岸6—7里的原始森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