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化工中的一个工业部门,包括
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的生产。化学纤维生产技术基础属于化学工业的范畴,但又有纺织工业
性质,所以有时隶属于纺织部门。
20世纪以来,
化学纤维随着高分子材料的发展而开始生产的。化学纤维的问世,改变了人类几千年来只将
天然纤维作为唯一的
纺织纤维原料的历史,并为获得新的、性能更优越的纺织纤维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见化学纤维工业发展史)。化学纤维的原料来自
石油、
天然气、煤和农林副产品等,随着石油工业的迅速增长,合成纤维的品种、数量和技术水平的发展远远超过了
人造纤维的生产。合成纤维性能优异,成本低,应用广泛,除了满足人们生活衣着和装饰所用的纺织材料外,在军事、
航天、交通运输、海洋捕捞、建筑、医疗、矿山、通信以及尖端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中,成为不可缺少的
配套材料。合成纤维的生产,构成了化学纤维工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据世界统计资料,化学纤维在衣着、装饰用品和产业用三大领域中耗用比例约为4:3:3。
世界化学纤维工业1985年,世界化学纤维总产量为15.51Mt,约占纤维总量的45%,已工业化生产的化学纤维品种有40多种。主要品种有
聚酯纤维、
聚酰胺纤维、
聚丙烯腈纤维、聚丙烯纤维和粘胶纤维等。生产化学纤维的国家和地区有60多个。主要生产的国家有
美国、日本、
英国、苏联、联邦德国和中国等。生产公司有 200 多个,历史较长的主要公司有美国杜邦公司、孟山都公司,英国卜内门化学工业公司,
日本东丽公司、帝人公司,联邦德国拜耳股份公司、赫斯特公司、恩卡公司,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等。
80年代以来,合成纤维工业继续研究开发节能、高效、高质量、低成本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开发具有指定性能和多种性能的品种。在熔体纺丝技术中,已采用高速(5000~6000m/min)纺丝拉伸联合机生产全拉伸丝;研究开发6000m/min的超高速纺丝,以及8000~10000m/min纺丝速度的全取向丝的技术和设备;研究开发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应变能力强的小型高效设备。
20世纪40年代,在辽宁省丹东和上海建成中国最早的两座
粘胶纤维厂。50年代,建成了年产5kt粘胶丝的保定化学纤维厂,与此同时,开始进行合成纤维的开发研究。1959年,聚酰胺6纤维(见聚酰胺纤维)装置先后在北京合成纤维实验厂和辽宁锦州合成纤维厂投入生产。60年代初期,北京合成纤维研究所和上海合成纤维研究所等单位对主要合成纤维品种的生产方法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建设了一批小型和中型的合成纤维厂。1963年建成年产万吨级
聚乙烯醇纤维装置,随后又建成年产8kt的
聚丙烯腈纤维装置。70年代初期,化学纤维工业发展很快,先后建成上海金山、辽宁辽阳、四川长寿、天津等以石油化工产品为基础原料的化学纤维联合基地及一批化学纤维生产厂。80年代,又建成江苏仪征大型化学纤维企业。1985年,化学纤维产量已达945kt。
由于
天然纤维发展受自然条件限制,而化学纤维工业则主要依赖于
合成树脂进行生产,预计未来化学纤维将会继续发展。
人造纤维大致只能保持现有产量水平,其中粘胶纤维仍占主要地位;合成纤维的产量将继续增长,
聚酯纤维、
聚酰胺纤维、聚丙烯腈纤维和
聚烯烃纤维仍将是合成纤维的主要品种。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纤维性能的改进、用途的扩大,化学纤维的品种将会继续增多。
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碳纤维等因其能耐高温、高模量,产量可望进一步增长。在纤维制造过程中,将采用增加纺丝板孔数和纺丝位数、提高速度、增加卷绕量、短程纺丝等措施,以提高单机生产能力、节约能源、提高效率。为了产品的多样化,将继续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解决纤维改性的问题,使其应用领域更趋广泛。电子计算机等技术也将在化学纤维工业的更多方面得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