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扁桃体炎(suppurative tonsillitis)为各种致病微生物引起的腭扁桃体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为临床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咽部黏膜和淋巴组织的炎症。属于中医学“乳蛾”范畴。病原体多数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以春秋两季多见,常在气温变化、劳累、受寒等免疫力下降时发病。儿童和青少年是其高发人群。临床特点是起病急,咽痛明显、多伴有高热、畏寒,体温可达39℃以上,易反复发作。可诱发风湿热、关节炎、心肌炎和急性肾炎等多种疾病。
病因
主要致病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腺病毒也可引起本病。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也不少见。细菌可能是外界侵入的,亦可能系隐藏于扁桃体隐窝内的细菌,当机体抵抗力因受凉,劳累,体质虚弱,烟酒过度,有害气体刺激等因素降低时,细菌繁殖加强可致化脓性扁桃体炎。有时则为急性传染病的前驱症状,如麻疹及猩红热等。
临床表现
化脓性扁桃体炎起病急,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均较重。
1.局部症状
以扁桃体肿大伴剧烈咽痛为主要症状。咽痛开始于一侧,继则双侧咽部均明显疼痛,吞咽时疼痛加剧。疼痛可放射至耳部。颈部淋巴结肿痛,有时可致使转头困难。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扁桃体显著肿大时,可导致呼吸困难。炎症可波及周围组织可引起扁桃体周围脓肿、急性中耳炎、急性鼻窦炎、急性淋巴结炎、咽旁脓肿等局部并发症。
2.全身症状
畏寒、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头痛、食欲差、四肢肌肉酸痛、疲乏无力、周身不适、大便秘结。小儿可因高热而引起抽搐、呕吐及昏睡。
检查
查体可见患者呈急性病容,面色潮红,精神不振或萎靡。局部可见咽部充血,以扁桃体和双侧腭弓最为明显。肿大的扁桃体上面有黄白色脓点或脓苔,颈部淋巴结可肿大,触痛明显。隐窝内充满脓性渗出物,在隐窝口处有黄白色或灰白色点状豆渣样渗出物,有时连成一片形似假膜,易于拭去。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可明显增高。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增高。
病原学检查首先应作咽试培养。治疗前用拭子采集患者扁桃体脓性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其阳性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样方法和标本培养方式。
诊断
根据高热,咽痛,扁桃体肿大,咽部充血等典型症状和体征及血常规检查可做出临床诊断。
鉴别诊断
1.咽白喉
由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咽部黏膜形成灰白色假膜及白喉外毒素所致的全身毒血症为主要特征。轻症患者发病较缓,多为低热,体温38℃左右,咽痛较轻。重症患者起病急,咽痛剧烈,可出现高热、烦躁、呼吸急促、发绀及循环衰竭等症。鼻、咽等咽拭子涂片及培养可找到白喉杆菌。
2.樊尚式咽峡炎(溃疡膜性咽峡炎或溃疡性扁桃体炎)
由梭形杆菌及樊尚螺旋体感染的亚急性扁桃体炎,特征为明显的局限性炎症反应和溃疡形成,多为单侧咽痛,可伴有头痛、背及关节疼痛,多为低热,一般不超过38.5℃。病变局限于一侧扁桃体,也可累及腭弓、牙龈及咽壁,病变处覆有厚而污秽的假膜,呈黄色或灰白色,易于拭去,拭去后溃疡面上有小出血点。
3.粒细胞缺乏性咽峡炎
起病急,多伴有高热、精神萎靡,迅速出现衰竭状态,局部假膜有黑绿色坏死组织,假膜下有溃疡,血白细胞数极低。
4.单核细胞增多症性咽颊炎
发病急,小儿多见,一侧扁桃体红肿,伴全身淋巴结肿大,单核细胞可达40%~80%,异常淋巴细胞占白细胞总数10%以上。
治疗
1.首选有效抗生素
本病主要是细菌感染,多为链球菌感染,抗菌消炎可首选青霉素类抗生素。根据病情轻重决定给药途径。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头孢霉素或喹诺酮类等。初始治疗2~3天后病情无好转者,应分析其原因,或根据药敏试验选用其他种类抗生素。
2.对症治疗
扁桃体炎并发高热头痛及全身酸痛时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便秘者应服牛黄解毒片,既能通便,又可消炎消肿。
3.局部用药
通过含漱、含片和喷药等方式,达到止痛、消毒、清洁口咽及帮助排除黏稠分泌物的目的。可选用3%双氧水、1%氧化锌溶液、1%~2%碘甘油、10%鞣酸甘油等涂布扁桃体表面,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含漱液可选用复方硼砂溶液、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或1∶5000呋喃西林液。小儿患者也可用温热糖开水含漱。
4.一般疗法
卧床休息,进流质饮食及多饮水,加强营养及保持大便通畅。本病具有传染性,应适当隔离治疗。
5.中医中药
治疗以清热解毒、消痛散结为主。常用的有银翘柑橘汤或清咽防腐汤。中成药有清开灵、六神丸等。
预防
受凉、烟酒等因素是化脓性扁桃体炎的诱因,因此应戒除烟酒,多饮水,加强营养;注意休息、避免熬夜、劳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抵抗能力。慢性扁桃体炎常反复发作者,待病情稳定时可考虑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