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交民巷》是2008年
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图书,作者是谭伊孝。
内容简介
作为“人文奥运文化北京建筑旅游”系列丛书之一,本书系已故北京文物工作者谭伊孝女士之遗作,以其特殊的视角对原北京东交民巷近现代史作了较翔实的史构钩沉,并辅之以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客观上记录下东交民巷建筑面貌的百年沧桑,向读者展示了北京城内一角“西风东渐”的奇特建筑景观。
目录
第一章 天子脚下的重地
第一节 一条城外的小巷
第二节 鼎盛时期的东交民巷
第二章 外国使馆进驻东交民巷——城下之盟的产物
第一节 西门被迫打开后的东交民巷
第二节 炮火威逼下建成的使馆
第三节 东交民巷开始成为帝国主义共同侵华的重要营地
第三章 东交民巷成为“国中之国”
第一节 义和团围攻东交民巷
第二节 慈禧太后的态度
第三节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第四节 帝国主义列强第二次洗劫北京城
第五节 清政府被:鱼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第六节 东交民巷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
第七节 清政府成为听命于列强的“洋人朝廷”
摘要
第一章 天子脚下的重地
第二节 鼎盛时期的东交民巷
太医院是负责医疗事务的机构。太医院的御医除负责给皇帝、后妃治病外,也负责给王公大臣、“外藩”王公等治病。此外,太医院也为军营、试院的病人医治疾病。太医院建于明英宗时期,原有3座大门,都是坐东朝西。在街对面的大照壁(屏墙)上悬挂着红漆木额,上书“太医院”。大门内北为土地祠,南为听差处。正中有五间大堂,清康熙皇帝的御笔诗就悬挂在大堂的明间墙上,这是赐给院判(相当于副院长职)黄运的,诗是这样写的:“神圣岂能再,调方最近情。存试慎药性,仁术尽平生。”大堂之北有御医办公处,大堂后是先医庙,庙内供奉伏羲、神农、黄帝三皇圣像。先医庙北有药王庙,庙里除供奉药王孙思邈外,还有几尊铜人。这些铜人不是佛像,而是供医学教学用的教具。这些铜人是宋代著名针灸学家王惟一设计并主持制造的。铜人全身各部位及腑脏均可活动和拆装,铜人表面有用金字标明的针灸穴位的名称,穴孔处用黄蜡涂封,便于教学和考核。使用时,将铜人体内注满水,如进针准确,体内的水即可顺穴孔流出,如穴位掌握不准,则针就刺不进去。在太医院内还有王惟一撰写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绘》碑,碑首为宋仁宗御笔。这座碑是元代从汴梁移至大都的,明代建太医院时,将碑立在太医院内。后因年代久远,石碑风化,碑文模糊,曾重新刻过,铜人也曾仿铸过。明嘉靖年间,针灸学家高武曾仿铸3尊铜人,不仅有男身,而且还铸了妇女及儿童各一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