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商品交易所计算机交易系统” 由清华大学总承包,清华大学和北京商品交易所有限公司共同研制,历时三个半月于1993年11月18日投入运行。
项目承担单位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计算机网络与协议测试实验室在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网络互联设备研制、协议形式化描述理论、协议一致性测试技术与系统研制、网络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北京商品交易所是经
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由十四家企事业单位作为创始会员共同投资建设的综合性期货交易所。交易所具有2000平方米的交易大厅,四个交易池,400个交易席位。上市品种分农副产品、金属、建材及化工产品和金融四大类。交易所已有会员270多家,遍及全国,成为当时亚洲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期货交易所之一。
该系统实现了合约提交、按价格优先和时间优先原则撮合成交、结算以及风险控制全自动交易过程,是自主开发、适合国情的大型计算机集成系统。整个系统实现依据实用性、开放性、先进性和经济性原则进行开发,所使用的技术在当前世界上属于先进技术手段,成功解决了多个面向应用的关键技术。包括:(1)设计实现了合约提交、撮合成交、财务结算、风险控制、行情自动发布等功能的全自动化计算机期货交易系统,系统高度可靠,应用效果十突出。(2)解决了由数据库系统主动刷新交易实况信息的技术关键,弥补了数据库支撑软件中只能被动查询的不足,系统可同时满足交易与市场行情显示两种功能。(3)实现了实时多池交易,用户可在一界面上自由选择交易池和交易品种(4)摸索出一套用数百台微和服务器通过网络互连,在多机种与平台复杂环境下进行大规模集成的成功经验(5)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快速合约撮合成交算法,用户指令响应时间不超过0.5秒,撮合服务器每秒完成交易的峰值达2000笔,达世界领先水平。
1995年1月10日,经过由国内著名经济专家和计算机专家组成的测试组对该系统全面的测试,认为在计算机交易系统管理控制下,全部交易过程自动化程度高,运行正常,系统响应速度快。1995年1月20日,对项目进行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系统处于当时国际先进水平。
该计算机交易系统为北京市商品交易所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短短的三年内,完成了总交易额30,000亿元,最高日交易达到602亿元,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综合性商品期货交易所,已挤身于国际著名期货交易所之列。产生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我国期货市场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