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科技部、
北京市人民政府、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资委、中科院、工程院、国家移民管理局、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十二部门共同制定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 加快推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工作方案》。
2023年5月30日,在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成果发布会上,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20项重大科技成果亮相。
5项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成果,大多在各自领域取得“零的突破”。比如,2022年10月9日,中国首颗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夸父一号”成功发射。在轨测试期间,科研人员获得一系列重要科学观测成果。其中,全日面矢量磁像仪(FMG)首次实现我国在空间开展高时间分辨、高精度的太阳磁场观测,所获取的太阳局部纵向磁图的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太阳硬X射线成像仪(HXI)首次实现我国对太阳硬X射线成像,是目前唯一提供地球视角太阳硬X射线图像的专用设备。再比如,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发布的通用视觉大模型SegGPT,是国际上首个利用视觉提示完成任意分割任务的通用视觉模型。
面向经济主战场的5项成果,则让我们窥探到未来生活的新世界。比如,中国建材集团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发布的30微米厚度柔性可折叠玻璃,仅为A4纸厚度的四分之一;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钠离子电池,实现了低成本、高性能;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高效率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为氢燃料重卡车提供了更优选择。
打造战略科技力量,是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京全国重点实验室有77家,约占全国总数的28%,北京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布局建设9家新型研发机构,涌现出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智能脑机接口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北京充分发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国家科研机构创新功能,近三年来累计支持20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承担1400余项北京市重大科技项目。
“三城一区”是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平台。2023年“一区”承接“三城”科技成果转化超过270项,同比增长13%,“三城一区”所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万亿元,约占全市经济总量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