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档案馆
党委办公室的内设机构
北京大学档案馆前身为北京大学档案室,建于1958年11月,是党委办公室的内设机构,1982年12月成立北京大学综合档案室。1993年4月建立北京大学档案馆。 北京大学档案馆馆藏档案非常丰富,有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日伪占领区的北京大学、北平大学、燕京大学等五个全宗。截至1999年12月31日,档案馆库存纸质档案61154卷,照片 60297张(含底片),录音录像带1719盘,底图3190张,资料1004卷(册),分为党政、教学、科研、基建、设备、出版物、会计、声像等门类。
发展历史
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初名为京师大学堂,1912年改为北京大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国立综合大学。北京大学建立之初,不仅是中国的最高学府,而且是中国最高的教育行政机关。北京大学档案工作已伴随着北京大学走过一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早在清末京师大学堂时期,就有负责“文书档案”工作的文案处;民国初年,学校设立了总务处文牍课,专门负责文件的拟稿和归卷工作。1999年北京大学进行了管理体制的改革,档案馆成为学校领导下独立的直属机构,既是学校档案工作的职能管理部门,又是永久保存和提供利用本校档案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根据工作职能划分:下设收集指导、管理利用和技术编研三个办公室。2009年,全馆有工作人员13名,高级职称5名,中级职称5名。完善的档案工作机构和几代人的不懈的追求,使北京大学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源非常丰富,有些档案极为珍贵。从京师大学堂的《钦定大学堂章程》,反映蔡元培先生在北大兴利除弊、祛旧布新的评议会记录,各类社团材料,西南联大三校师生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从事教学科研活动的记录;到1952年院系调整后接收燕京大学的全部档案,以及今天北大人在教学科研中屡获殊荣的奖状证书,记载着从光绪三十三年第一批毕业生至今十多万名学生在校学习情况的学籍材料,再现了百年来北京大学学校教与学的发展历程。如今的北京大学档案馆,已拥有包含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日伪占领区北京大学、北平大学、燕京大学五个全宗,涉及党政、学籍、科研、基建、人物、出版、会计、声像、设备、实物十个档案门类,另有已故人员、资料两类材料。
截至2009年,馆藏档案98000多卷(件),排架长度1600多米。 2001年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档案馆楼得到了加固改造,库房、阅览与办公条件得到质的改善。全楼安装了现代化的网络通讯系统、烟感防火装置、红外线防盗器和摄像监视系统,并配备了大金嵌入式多联体空调。经过改造后北京大学档案馆馆舍为记录着北大今昔的历史档案创造出一个很好的保管条件。北京大学档案馆在工作中很重视档案基础业务建设和档案管理现代化管理工作。档案馆在不断丰富馆藏的同时,重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积极以多种方式提供利用,为社会各界服务。自2000年以来,成功举办了“北京大学档案馆馆藏与利用成果展”、“回顾历史 再现辉煌—‘一字级’同学身边的人和事”、“在共产主义旗帜下——北京大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图片展”、“纪念江泽涵院士诞辰100周年”等专题展览,取得较好的社会反响,也扩大了北大档案馆的社会影响。档案馆积极致力于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结合北大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在全校的推广应用,档案馆立足国家标准和北京大学的实际情况,积极推进档案的收集、整理方式的改革,并投入力量积极开展档案数据库和网站建设,使档案检索利用更加贴近学校发展需要、贴近教职员工研究查考的需要。
机构设置
档案馆下设技术编研办公室、收集指导办公室和管理利用办公室。
收集指导办公室
收集指导办公室主要负责全校档案工作业务指导、宣传有关档案工作法规、开展档案收集与征集工作、全校兼职档案工作人员的培训等项任务。
管理利用办公室
管理利用办公室主要负责全馆档案的借阅和利用工作、库房管理、档案整理、接受收集指导办公室移交的档案等项工作任务。
技术编研办公室
技术编研办公室主要负责全馆档案计算机和档案馆主页的维护、全馆工作人员计算机技术培训;全馆档案编研工作的组织和计划; 档案馆的对外宣传工作;编写档案工作简报,及时向有关单位发送 档案工作的最新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和其它形式对本馆工作进行宣传。
馆舍简介
地理位置
北京大学档案馆位于北京大学西门办公楼南边。
建管史
北京大学档案馆馆舍原为燕京大学图书馆馆舍,1925年建成。1952年院系后为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舍,1974年学校图书馆建成后,图书馆阅览室陆续迁出,文革期间曾在此举办教育革命展览,以后“七四八”(计算机所前身)、北京大学档案室先后迁入。
1999年11月9日,档案馆正式挂牌。
2000年11月起开始,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全楼进行抗震加固,2001年8月底,整个加固工程基本完工,完工后北京大学档案馆各项硬件水平都跃入全国高校的前列。特别是档案阅览室在学校和北大“一”字级校友的支持下,一改过去与工作人员共用一间屋子与办公桌的拥挤尴尬局面。
发展规划
1、建立北京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充分利用档案馆丰富的馆藏资源,联合北京市档案局北京市委宣传部申请将北京大学档案馆建设成为北京市青少年爱国主义和精神文明建设基地。
2、结合档案学最新发展,争取国家档案主管部门的科研项目及投入,组织联合攻关,解决国家档案事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在档案学科领域有所创新和突破,并在可能的情况下为北京大学有关系所的学生开设档案信息管理与保护等方面的讲座或选修课程,争取国家有关档案学领域的科研立项。
3、联合国家档案局、学校计算中心开发基于先进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综合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使之成为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实现档案工作以计算机管理和处理数据为核心的转变,提供更多的档案信息服务。条件成熟后,将其推广,以推动全国高校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4、学术研究 开展基于信息社会和市场化条件下高校档案信息管理模式的研究及其对中国档案管理模式的影响;开展基于校园网条件下,档案信息数字化编研模式的研究。
5、数字化档案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3D技术,建设基于Internet的虚拟数字化档案馆。
6、举办讲座和专题展览 为学校学生开设档案信息管理与保护、校史研究等方面的讲座或举办专题展览。
机构概况
北京大学档案馆前身为北京大学文书档案室,建于1958年11月,时为校党委办公室的内设机构。1982年12月,北京大学综合档案室成立,为处级建制,1993年4月,更名为北京大学档案馆。1999年,北京大学进行管理体制改革,档案馆成为学校直属机构,既是学校档案工作的职能管理部门,又是永久保存和提供利用本校档案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下设收集指导、管理利用和技术编研三个办公室。
北京大学档案馆馆藏档案丰富,设有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日伪占领区的北京大学、北平大学、燕京大学等五个全宗,分为党政、学籍、科研、基建、出版、会计、声像、人物、实物、已故人员十个门类,排架长度1900米。这些档案反映了百余年来北京大学创建、变迁、发展、建设的历程,有些档案极为珍贵。
近年来,档案馆大力推进历史档案数字化和现行工作模式网络化,学生数据库和基建档案数字化取得了较大进展,档案WEB录入和查询系统也在逐步推广之中。我们希望通过工作模式的发展变革,为档案管理和利用创造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
北京大学档案馆位于西校门附近,办公楼南侧,一层设有档案阅览室,提供档案查询服务。
参考资料
发展历史.北京大学档案馆.
机构设置.北京大学档案馆.
发展规划.北京大学档案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13 09:50
目录
概述
发展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