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
成立于1955年的医学科研机构
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的前身是1955年成立于北京医学院第一医院(今北大医院)的医师督导医疗体育科。当年9月,卫生部委托当时的北京医学院举办全国“医师督导和医疗体育”(译自俄文)高级师资进修班,请原苏联专家来华讲学,为全国各医学院、全军各医学院和国家体委(现国家体育总局)等有关单位培养专业人才。
简介
北京医学院由北大医院抽调曲绵域、姜淇远、高云秋、浦钧宗、金瑞及济桂荣6人参加学习,并成立医师督导、医疗体育教研组及医疗体育科。曲绵域任主任,设教研组办公室、医疗体育室、医师护士办公室及机能检查室。在组织进修班教学工作的同时,医疗体育科开展了科研工作,内容为中国古代医疗体育史、太极拳和气功的保健作用等。1956年7月进修班结业,苏联专家回国后,教研组积极开展临床医疗体育治疗、运动队医生培训、疗养院医师进修;编写教材《医学院内医师督导和医疗体育实习的组织方法指导》;翻译校对的俄文《医疗体育》、《运动按摩》、《运动医学》等专著1957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同时面向国家运动队,为体操队、游泳队等运动员诊治伤病;参加全国马拉松、拳击比赛的现场医务工作。1958年5月,由国家体委医务监督科秦曦同志率团赴莫斯科参加第12届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大会,并在苏联参观访问,团员有曲绵域、浦钧宗、周士枋、陈庭仁、乔伎。当时中国尚未参加该国际组织,作为观察员与会,代表团通过交流了解了国际运动医学动态,而这对我国运动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回国后,“医师督导医疗体育”正式更名为“运动医学”。1958年10月,“运动医学教研组”在北京医学院第一医院正式成立,与国家体委、运动队、运动系医务室等的工作联系日益增多。
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是国内第一家运动医学研究所,1959年1月,中国首家运动医学研究所在刚落成不久的北京医学院第三医院诞生。50年的发展,50年的历练,如今的运动医学研究所已成为涵盖运动创伤、运动康复、运动营养和医务监督四个专业,集医疗、教学、科研及下运动队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运动医学研究所,研究所致力于运动相关性疾病的预防、诊治和康复工作,多年来为国家各级运动员、各类体育赛事及全民健身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和健康保障。拥有曲绵域、田得祥、于长隆敖英芳等一批国内知名专家,技术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完整。
50年,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一步一个脚印,在运动医学领域辛勤耕耘,每一步都是坚实的,每一步都留下引领中国运动医学发展的足迹。
荣誉
1959年,中国第一个运动医学研究所在北京医学院第三医院正式成立;
1989年,国家级重点学科,同年国家体委授予研究所“体育事业贡献奖”;
1992年,与荷兰合作项目——康复医学中心成立启动,并于1999年成立;
1995年,首批进入“211工程”的国家级重点建设学科;
1999年,中国奥委会和国家体育总局唯一指定的运动员伤病防治中心;
2002年,Smith Nephew大中国区关节镜培训中心;
2007年,卫生部和中国医师协会认证的全国最大的关节镜培训中心。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9 22:24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