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怀柔区第3小学,始建于1986年,占地面积8353平方米,建筑面积6295平方米。坐落于怀柔区城中心,与区政府,怀柔一中和怀柔水库为邻,始建于1986年,现有32个教学班,1953名学生,教职工132名·这里曾是文庙,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育人的沃土。
师资队伍
怀柔三小现有在校生1607人,教职工149人,其中专任
教师121人,研究生1人,本科学历112人,大专学历16人;中学高级教师5名,小学高级教师106名;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特等奖获得者3名;市学科带头人1名,市级骨干教师4名;区学科带头人7名,区骨干教师29名。怀柔三小拥有一支师德高尚、治学严谨、求真创新、善于合作,不断学习的教师团队。
所获荣誉
2020年9月25日,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2020年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
2020年11月20日,学校入选“第二届
全国文明校园”名单。
详细介绍
为了学校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学习型学校。2005年,学校干部开始学习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彼得·圣吉博士的《第五项修炼》,引入了“
学习型组织”的管理理论,为“自主发展,和谐育人”的办学思想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几年来,学校积极倡导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工作、学习一体化等新理念,努力创建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学习型学校,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为实现“建设有灵魂、有特色,孩子喜爱读书,教师自主成长,享有美誉的学校”这一共同愿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学校依据《北京市创建学习型学校先进单位评估指标体系》,认真分析创建工作的成绩与不足,再次诠释了怀柔三小“学习型学校”独特的学习魅力。下面按照《指标体系》,分五个部分进行汇报。
一、创建保障
(一)健全的组织机构,是创建工作的基础
为保障创建学习型学校工作行之有效地开展,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书记为组长,校长助理为副组长,教育教学副校长为成员的学习型学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创建办公室,一名副校长负责创建工作,使我校创建工作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形成多方参与、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怀柔三小创建学习型学校领导小组分工及职责图
怀柔三小创建学习型学校工作网络图
(二)建立制度,保证创建工作的落实
1.制定与教师发展相吻合的创建工作制度,在常态工作中进行反思性的检查与总结。为了使怀柔三小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制定了“怀柔三小创建工作学习、总结制度”。每周一的干部例会,有政治、业务理论的学习与交流,使学习资源共享;有学习型学校组织学习,提高干部的认识水平;有外出学习、参观、考察后感悟的交流、共享与成长;形成制度文化,并及时将活动信息网上发布,或上报区教委。每学期期中以学科组为单位的教学质量分析,每学期末的全校教育质量分析等等,都是对创建“
学习型学校”工作制度落实情况最直接、最有效,也最有利于工作改进的检查、评价和总结。这种制度的建立、落实情况的总结反馈,从根本意义上与“学习型组织”的核心理念相吻合,即向问题学习,在解决问题中提高教师的能力,加强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2.建立全员学习、提高教师能力的校本培训制度。学校提出“培训是教师最大福利”的理念。除了教师的自学外,学校还构建了以年级、处室为单位的学习团队。学习内容涉猎广泛,而且做到走出去、请进来,拓宽学习的时空。
北京教育学院李芳院长、余新教授来校为全体教师做教育科研等方面的培训,为教师成长创造条件。学校先后有80多人参加了本市和外省市的校本教研等培训活动。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
3.建立合理的教师聘用、工作考核与奖励制度,将制度转化为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为了有利于教职工的学习和成长,学校根据怀柔区教委《贯彻〈北京市中小学教职工聘任办法〉的实施办法》,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教职工聘任合同制实施方案》、《教职工岗位聘任方案》、《考核与奖惩制度》、《骨干教师的评选与奖励制度》等。相关制度与方案均交教代会征询意见,并讨论通过,然后网上发布经学校大会宣读后方可执行。做到了制度和方案合理、公正、公开,透明度高,保证了教师的利益,有利于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三)加大投入力度,创建工作有保障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校本培训工作,每学期定期研究校本培训工作,并把校本培训纳入校长任期工作目标。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所用经费,涉及到哪个方面就在哪个方面的预算中列支,努力保证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2.建立多元、开放、反馈的学习系统,有一定的硬件保障。学校在硬件方面逐年加大投入。教师个人根据学习需要自己购书,学校报销。同时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实现全网络覆盖。三年来,学校用于各类教师培训,以及购置设备、教材等经费达60多万元,并对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成绩突出者给予奖励,从而保证校本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二、创建过程
(一)学习与宣传,奏响创建工作的序曲
创建学习型学校,争做学习型教师,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伟大实践。创建学习型学校,给学校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
1.提高认识,明确创建动因。学习型组织是一种建立在系统思考基础上,以人为本,以学习为中心,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核心竞争力为目的,强调个人在“组织”学习中增长创造性工作的能力,“组织”在个人创造能力的成长中实现发展目标,体现人的生命价值,并追求人与学校同发展为宗旨的学校组织管理形态。因此,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学校,意味着学校本质的回归,这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怀柔三小发展的必然趋势。“学习型组织”理论是管理学理论,管理的目标就在于增强组织的创造力和促进组织的不断成长,建设学习型学校是实现管理变革的重要路径。学习型组织理念强调过程式学习,它是团队互动交流、探究式的学习,是自我超越式的学习。教师在参与团队学习中相互借鉴,互动中不断自我肯定,并得到同伴的认可,不断发掘自己的工作潜能,激发出可持续的学习力,感悟人生价值与生命意义,有效地促进教师素质持续发展。
2.加强宣传,形成新的共识。学校利用例会时间,组织干部、教职工认真学习关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相关理论,大力宣传创建学习型学校的重要意义。一是集中举办创建学习型学校专题讲座、座谈会。二是利用板报、橱窗、标语、网络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全校教职工对创建学习型学校达成了共识。学习是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教职工的学习需求。学校把人的持续发展作为组织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和根基。为此,以提高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人的学习需求为根本,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创建学习型学校为抓手,以提升创建质量为重点,推进学习型学校创建工作,形成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浓厚氛围。几年来的实践也充分证明:建设学习型学校,是建设和谐教育的必由之路,是组织、宣传、发动、凝聚教师投身于提高三小核心竞争力的动力源泉,是加快学校发展的前提条件。
(二)制定创建工作方案,保障创建工作正常运行
学校的创建工作是依附于“自主发展,和谐育人”的办学思想,是办学理念实施的手段和途径。因此,在2006年9月,学校就制定了与学校“自主发展,和谐育人”办学思路相协调的创建工作方案。该方案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重点、主要措施等分阶段明确表述,与学校工作计划一致,体现了学校民主
管理、上下同心的良好局面。
(三)加强监控与总结,确保创建工作逐步深入
1.创建方案和学年度计划落实到位。为了使学习型学校创建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制定了《怀柔三小2006—2008创建学习型学校工作实施方案》和操作性很强的年度计划,各处室依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部门工作计划,这样环环紧扣,既有工作目标、行动计划,又有措施保证,确保了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2.定期检查、评价与总结。首先,学校通过多种方式培养教职工较强的自我监控意识和能力。如:建立了教(科)研组活动记录,积累课题研究过程资料以及结题报告;积累每节课后的教学反思;积累每学期学生座谈会以及学生和家长不记名的问卷调查;积累校园网的互动交流,以及各种教育教学研讨活动的过程,形成有效的自身监控。在个人监控的基础上,学校还经常结合教育工作,进行发展性工作检查、评价、总结等。如:每周的行政例会就是交流式监控。在行政会上,由各部门主管通报各层面的工作情况、发现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这是一种相当有效的监控,更是交流、学习、评价、研讨、提升的过程。
(四)在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提高教职员工的能力,使之感受生命的价值
1.制定学习计划,加强能力建设。学校倡导教职工在工作中加强学习,教师工作之余每天坚持自学,开展“两个一”自学活动:每周自学不少于1小时,每学期熟读1本书。教师和教师团队按计划学习研讨,认真填写“创建学习型学校”活动(学习)记录,每位教师和教师团队都能感受到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的乐趣,提升了生命价值。
2.重全员育人,师生与学校发展同行。学校非常重视团队学习与提高,为教师搭建团队学习的平台,建立月初周一以“我说快乐”为主题的教师例会制度。通过活动,引导教师转变观念,以此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每周三,教研组进行集体备课,在人人备课、个个钻研的基础上集体讨论、相互交流、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个人特长,体现同伴互助精神,实现团队、成员双赢的效果。全校教师“生存岛”拓展培训,使教师改善心智模式,进行系统思考,构建团队学习的氛围。2008年1月,学校以“谋发展愿景,建精神家园”为主题,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团队学习培训,讨论制定了学校新一轮的五年规划。8个大组用“SWOT”分析法进行诊断分析后全校集中,进行团队沟通、交流、分享,最后团队协商达成共识。通过这种自下而上的方法制定的五年规划,将更全面、准确地勾画出三小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可操作性、前瞻性成为本规划的最大亮点。
3.架设快车道,分享团队学习的魅力。学校信息网设置了团体交流板块,使广大教师沟通无极限。同时建立了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体制,搭建了“学校、家长、孩子”三位一体的校讯通教育信息平台,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家长教师协会、家长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相关会议,共议学校发展大事。 加强知识管理,方便相互交流,共享学习成果,将教科研成果、教师外出学习体会、获奖论文等及时上传校园网“团队学习”这一板块。不仅如此,还编辑出版了《三槐的梦——怀柔三小教师论文集》、《三槐的歌——怀柔三小学生童谣集》两本书籍,实现了资源共享。
(五)团队学习,促进教师成长
1.学校领导指导教师制定“怀柔三小教师三年发展规划”,引导每位教师,根据学校发展目标确定自己三年发展规划。
2.实行周四“行政干部调研听课”制度。干部工作重心下调,实行“三走进”,让行政办公走进课堂、走进教师、走进学生,俯下身来看教育,静听之后细反思,共同探讨寻策略,真真切切为师生。领导班子作风带动教风和校风,形成了“严谨、扎实、生动”的校园主流文化。
(六)团队学习,打造学校文化
怀柔三小系统思考,明确“自主发展,和谐育人”的办学思想。以“严谨、扎实”为学校主体文化,允许兼容多元,具有宽容、融合的大气育人文化;继承发展,生成培育具有鲜明的个性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源泉,以“和而不同”为学校文化灵魂。追求“和而不同”的和谐,体现了学习型教师成长的过程,提高教师学习能力,提升组织学习功能,形成“自主、平等、对话、协商、共享”的团队学习文化。以变革学校组织机构,追求“扁平化”和“柔性化”管理,让学校的组织机构和管理行为渗透人文精神,既有利于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又有利于约束、引导教师行为。
创建学习型学校,在校园内营造一种“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的良好学习、工作状态,使全体三小人在书香中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
不仅如此,学校还重视
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形成了具有该校特点的人文环境。近年来,学校投资50多万元,养护古槐、建浮雕、石刻、橱窗,努力塑造良好的学校整体形象。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形成了独特、浓郁的教育氛围。碑文诉说历史,古槐展示繁盛,名言催动期盼,校园优美的环境展示教育的光彩。“论语浮雕”、“孔子讲学浮雕”飞扬儒家的光辉思想;“三槐碑石”讲述三小“庙学合一”的历史;楼道墙壁作品异彩纷呈,每一幅作品都是一颗稚嫩心灵的写照;楼梯口的“五自”目标,时时催人深省,发人奋进;教室内外的板报、墙报设计,使人感到校园处处有文化,无不挥洒着“教育无痕”的浓墨,无不展示着“教育无痕”的智慧。师生徜徉其中,感受文化的滋养。
三、创建成效
(一)管理变革效果显著
1. 学校认真落实教代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五项制度,强化民主管理,实施教职工“提案”制。开辟新的对话途径,从而构建依法治校、民主参与、互动交流的管理模式。学校民主化、科学化程度得到提升,教职工、学生、家长、社区参与学校管理的渠道畅通,提出的意见、建议得到重视,并被积极采纳,群众反映良好。
2.积极参与社区教育活动,在学习型社区建设中发挥作用,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有机融合。学校教育是社区的一个窗口。从2006年开始,我们有组织地开放学校的教育资源,无偿地开放计算机房、操场等设施,为社区活动提供场所。少先队假日小队始终坚持在社区活动,被评为优秀假日小队。2007年5月开始,学校和
龙山街道办事处联合成立了怀柔三小少年军校,2008年学校被授予“首都少年军校”称号。新的教育理念走进了社区和家庭,在学校、社区、家庭互动中达到教育资源共享的效果,为社区和学校的共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师生在学校文化的滋养中感受成长、成功的快乐
学校“自主发展,和谐育人”的办学思路,在创建学习型学校的过程中得以实践,学校文化也在创建进程中得以锻造。多年来,全体教职工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炼,总结出了现阶段怀柔三小的“七大文化”。即:管理文化、组织文化、学习文化、工作文化、课堂文化、校园文化、制度文化。
在学校文化的滋养下,对学习观、学生观、教育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学习优势”课题研究提出的“扬长补短”,是对学生发展最好的诠释,教育无痕是对学生习惯一生的关爱。
开展团队学习,构建学习网络,是学习型学校建设的关键环节。学校注重年级组、教研组的建设。教师能根据教学需求,制定本组或教师个人校级科研课题研究方案,课题小而实,具有针对性。教师很好地利用周三教研组活动时间,进行深入研究,明显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促进了学校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教科研活动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从整体看,学生在三小这块沃土上得到了主动、活泼地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逐渐形成,学生具有较高的思想品质、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令家长满意、社会赞誉。三小的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均得到各方人士的高度评价,教学质量稳中有升。
(三)学校团队快速发展,喜结硕果
学习型学校的创建过程及多年改革历程,使怀柔三小每一位教师都形成了终身学习的意识,他们已经将学习、研究变成自觉习惯。在学习过程中涌现出大批市、区、校有影响的干部、教师。如:彭兴江校长成为北京市名校长,李海燕成为市级学科带头人,于艳华、高冬梅、于金凤成为市级骨干教师等。许多教师承担了国家级、市级课题,有的正在研究进程中,有的已结题,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
学校102次获得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表彰和奖励:《小学生学习中华经典文化的内容、方法、途径的研究》科研成果荣获
中国教育学会“中华传统文化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2007年度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示范校;首都精神文明单位;首都平安示范校;北京市艺术教育示范校;北京市红领巾读书活动先进集体;北京市网上家长学校实验校;北京市中小学科技英语创意大赛团体一等奖;第十三届全国中小学绘画书法作品大赛组织工作先进集体;怀柔区2005--2006学年度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怀柔区2006年度文明单位;2007--2008学年度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怀柔区先进基层党支部;怀柔区2007年小学新课程大赛优秀组织奖;怀柔区小学第七届博士杯知识竞赛直属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区文明奥运和谐交通优秀组织奖;教师区级以上论文发表及获奖360人次,学生区级以上获奖968人次。可见,师生发展与学校同行。
四、特色与创新
(一)特色
1.创建工作与学校工作有机结合。学校将学习型学校建设作为工作目标,纳入学校的计划。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行为,运行机制渗透学习型组织思想,使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教职工上下同心,认识与目标一致,自觉地把学习看成是最重要的工作,把实践看成是最有效的学习。教师的发展意识大大增强,将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紧密结合。学校以“谋发展愿景,建精神家园”为主题,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团队学习培训。以讲座的形式,让教师使用“SWTO”分析法,对学校的发展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教师在参与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在共同参与中达成共识。经过协商、共享,对学校发展提出了初步的发展性描述。这种自下而上,教师直接参与学校发展愿景的过程,是教师与学校共同愿景形成的过程,是教师学习能力提升和成长过程,是学习型学校文化生成、培育、体验过程,是教师
职业生涯规划过程。现在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都成了团队、个人学习提高的有效方式。
2.打造书香校园,构建学习型学校
文庙遗址承载学校文化底蕴,展现出文化孕育质量的愿景。师生传承、诵读中华经典文化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特色。学校努力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增进学生的语文能力,花香飘溢,书香满园。近几年,学校开展了读书节活动,师生共同徜徉在经典文化中,拓展知识视野的同时,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
总之,师生都将中国古代经典经文、诗、词、曲、赋等,融入到课程之中,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让经典作为师生生命的底色,全方位修身养性,共同享有快乐的经典人生。
(二)创新
开展数字校本教研是创建学习型学校工作创新之举。学习型组织唤醒了大家的学习意识,减少了束缚发展的惰性,由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已成为一种自觉的高尚的追求。数字校本教研,加深了教师对学习型学校的理解,增强了横向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创建学习型学校的重要平台之一是学校的内外部网络。“运用教科研网,开展数字校本教研的研究”,是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资源共享的平台,从而促进教师团队整体专业水平的提高,是教师间交流互动、专业研讨的平台。外网的“三小论坛”栏目是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在“校长我要对你说”、“老师我要对你说”、“师德论坛”、“家长讨论区” 可以看见师生及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真实看法和宝贵意见,在倾听、分享、交流中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开辟了坦途。内部信息系统网中的“科研聚焦”“团队学习”版块,是广大教师教育教学论文,以及外出学习体会交流共享的园地,为教师提高教育科研水平搭建了阶梯。多样的沟通、交流形式,为构建学习型学校,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帮助。
五、创建工作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一)学习型学校建设面临的问题
1.进一步研究教师基本功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法与途径。学校教师队伍中高精尖端人才匮乏,缺少名师。市级带头人1人,骨干教师4人,力量薄弱。关于教师专业发展问题,需要学校冷静思考,并寻求切实可行的方法与途径,特别是教师团队的专业发展,值得深入、有效研究。
2.基层团队对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深入理解,以及组织有效学习过程的管理与评价,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今后创建工作的思考
1.创建是历史的、发展的过程,也是总结、提升的过程。创建一个学习组织文化生成过程,需要体现在学校的办学行为,教师的教育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这是一个过程。
2.创建学习型学校要始终围绕学校办学目标展开,整个创建活动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管理行为,而不是简单的模仿。要把创建活动同学校的管理和创新紧密结合起来,真正改善工作氛围,激发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益。
3.创建活动能不断提高学校的业绩和增加教职工个人成果,这是创建得以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创建中既要创新,又要把适合学校现状的、有利于学校发展的经验借鉴过来,为我所用。
4.创建活动中始终注意提高人们系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把重点放在提高全体师生的学习能力上,特别注意提高“组织学习能力”,鼓励教师超越自我。